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新生儿呃逆症状概述: 新生儿呃逆(Neonatal hiccup)又称新生儿打嗝,在新生...
养生
症状名称: 新生儿呃逆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Neonatal hiccup
其他名称: 新生儿打嗝
主要病因: 神经发育不完善、吸入冷空气或吃奶太快、脑膜炎、癫痫、颅内出血
常见症状: 呃声频作、不能自止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心电图、X线检查、CT、MRI
发病部位: 膈肌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症状-典型表现:
1、典型症状
常见症状为呃声频作,连续或间断发生,不能自止,呼吸与睡眠也会受到妨碍。常伴精神疲倦、烦躁哭闹等症状。
2、病因鉴别
(1)脑膜炎
可有打嗝,精神、面色欠佳,反应低下,少哭少动,拒乳或吮乳减少,呕吐、发热、两眼无神,双眼凝视、呼吸暂停等表现。
(2)癫痫
患儿发生肌肉痉挛,出现点头、鞠躬等现象,前额、面部容易碰伤。当膈神经受压迫时可出现打嗝。
(3)颅内先天性肿瘤
不但出现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还可发生听力减退、视力下降、反应低下、拒乳或吮乳减少等症状。肿瘤压迫膈神经可出现打嗝。
(4)膈肌疾病
可出现打嗝、吐奶、腹泻等症状。
(5)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吃奶时吸吮无力、喂奶困难,或拒食、打嗝、呛咳,平时呼吸急促,伴消瘦、多汗、生长发育差等症状。
原因-总述:
新生儿呃逆是因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导致新生儿膈肌、肋间肌突然发生不自主的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的“嗝”的一声,并且通常会有规律地发出这种声音。多数属于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某种疾病导致。
原因-症状起因:
1、生理因素
新生儿呃逆多为正常生理现象。新生儿由于神经发育不完善,神经反射不协调,容易发生膈肌痉挛。此外,温度的变化是膈肌痉挛的常见原因,如气温的变化、食物的温度、冷空气吸入、进食过快等,但有时不一定有诱因。另外,乳法或其他胃内容物向上返流时也会引起新生儿呃逆。
2、病理因素
过于频繁或持续的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如脑膜炎、癫痫、颅内出血、颅内先天性肿瘤、膈肌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原因-常见疾病:
脑膜炎、癫痫、颅内先天性肿瘤、膈肌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持续呃逆、吐奶;
2、伴高热、寒战、抽搐等;
3、伴反应低下、两眼凝视发直等;
4、伴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
5、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过于频繁或持续的打嗝,调整喂养方法、姿势后仍不见缓解;
2、伴反复发作肌肉痉挛、点头、鞠躬等疑似癫痫的表现;
3、伴吃奶时吸吮无力、喂奶困难、拒食、呛咳、吮乳减少、生长缓慢、消瘦等;
4、伴反应低下、面色不佳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儿家属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1、病情平稳的患儿,家属要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患儿的出生证明等,监护人要带上自己相关的证件,如身份证等。
2、有的患儿在呃逆时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家属可为其准备干净的衣物、包被等,以便及时更换。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家属可为患儿准备纸尿裤、纸巾等。
5、家属近期若给宝宝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儿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为了了解宝宝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向患儿家属问一些问题,如:
1、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呃逆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宝宝呃逆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除了呃逆的现象外,患儿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比如发热、拒奶、呕吐、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
5、宝宝是采用什么喂养方式呢?最近进食情况怎么样?
6、宝宝最近有没有受凉?宝宝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有没有遭受什么刺激?
7、宝宝出生时的情况怎么样?
8、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9、宝宝发病以来,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患儿家属为了更好的了解宝宝的病情,可向医生询问一些问题,如:
1、宝宝发生呃逆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宝宝需要做哪些检查?
4、宝宝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宝宝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平时在生活中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9、有没有好的预防措施?
10、宝宝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进行血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CT、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检查头颅有无外伤、增大。
2、听诊
了解有无心音性质的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律失常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如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考虑感染性病变。
2、脑脊液检查
病毒性脑炎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蛋白增高;细菌性感染时,糖及氯化物降低;颅内肿瘤可以有颅内压增高、蛋白增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MRI
可早期发现脑组织病变,有利于癫痫、颅内肿瘤、颅内出血等的诊断。
2、X线检查
了解有无肠腔高度胀气、肠梗阻、膈肌病变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既往病史和治疗史、家族的遗传病史,还有患儿出生时的检查状况等,结合新生儿呃逆的典型表现及伴随症状,可进行初步诊断,通过脑脊液检查、CT、MRI、X线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新生儿呃逆的病因。
诊断-鉴别诊断:
1、新生儿嗳气
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多由于消化不良或者胃动力减弱引起。
2、其他
新生儿在平卧时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而卧位时没有,需警惕喉骨发育不全所致的先天性喉喘鸣的可能。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如果没有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嗝声高亢有力而连续,一般是受寒凉所致,可给予热水饮用,同时胸腹部覆盖棉衣被,冬季还可在衣被外置一热水袋保温,即可缓解。
(2)如果由于乳食停滞不化,打嗝时可闻到不消化的酸腐异味,可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如胸腹部的轻柔按摩以引气下行。
(3)还可刺激新生儿足底,使啼哭。
2、原发病治疗
(1)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是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应立即治疗。症状出现就应马上去急诊。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及时治疗,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要对症处理高热,控制抽搐,减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还要使用激素减少颅内炎症粘连。抗生素对病毒性脑膜炎不起作用,应该加用抗病毒的药物。
(2)癫痫
癫痫的治疗可分为控制发作、病因治疗、外科治疗、一般卫生及预防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发作,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上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发作的药物和剂量,就应不间断地应用。一般应于发作完全控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继续服用3~5年,方可考虑停药。目前多主张用一种药物,确认单药治疗失败后,方可加用第2种药物。如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无法用单药控制者,可合用乙琥胺和丙戊酸钠,或其一加用苯二氮䓬类可有效。对混合型癫痫可以根据发作类型联合用药,但以不超过3种药物为宜。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量,以既能控制发作,又不产生毒性反应的最小有效剂量为宜。换药宜采取加用新药及递减旧药的原则。不能骤然停药。
(3)先天性心脏病
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介入治疗分为用球囊扩张的方法解除血管及瓣膜的狭窄和利用各种记忆金属材质的特质封堵器堵闭不应有的缺损两种,前者如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后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末闭等。手术分为根治手术、姑息手术、心脏移植三类。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居室通风
新生儿睡觉的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但不能让新生儿直接对着门窗。
2、喂食时不逗孩子
在给新生儿吃奶或给喂水时,不要逗孩子,以防咽部有液体未咽下。如果口咽部有液体停留,轻者会诱发打嗝,重者则呛入气管。
3、着重预防
出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因呼吸和吞咽功能不太协调很容易打嗝。所以,对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应加强护理,以防打嗝。
预防-预防措施:
预防-注意事项:
膈肌痉挛时,腹腔的压力骤升,有时可使胃内容物向上返流入食道,当孩子的体位不当时(如仰卧位),胃内容物便会进入气管引起窒息,这种情况多见于平时容易溢奶的婴儿,应警惕由此所致的窒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