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新生儿血尿症状概述: 新生儿血尿是指2次新鲜离心的尿沉渣,红细胞≥3个/每高倍视野,或者...
养生
症状名称: 新生儿血尿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感染、肾脏病变、出血性疾病
常见症状: 血尿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尿液镜检、超声检查
发病部位: 肾脏、腰部、输尿管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症状-典型表现:
血尿本身临床表现无特殊,主要是原发病相应表现或血尿相关伴随症状。
1、肾小球肾炎
很少发生在新生儿,若有全身性水肿,伴大量蛋白尿或形态异常的红细胞,需考虑免疫性肾小球肾炎和先天性宫内感染,如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
2、新生儿ABO溶血病
是由于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多见于母亲的血型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这种母子ABO血型不合并不少见,但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则很少,而且大多症状较轻,其中只有一部分新生儿可能发生明显的黄疸。
3、新生儿出血症
即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往也称为新生儿自然出血,其发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包括第Ⅱ、Ⅶ、Ⅸ、Ⅹ活性低下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除了血尿,还会出现呕血、黑便、皮肤受压处瘀斑、血肿等其他出血表现。
原因-总述:
新生儿血尿可以分为真性血尿和假性血尿,假性血尿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液变红或是检出红细胞,通常与尿液中过量的特殊物质蓄积有关。真性血尿又可以分为全身性疾病性血尿和泌尿系统性血尿。
原因-症状起因:
1、假性血尿
(1)尿酸盐
尿为淡红色尿,隐血试验阴性,与新生儿生理性尿酸盐排泄过多有关。部分新生儿出现呼吸障碍时尿酸盐排泄增加,甚至出现尿闭,同时有少量红细胞可以逸入尿液,出现隐血试验阳性。镜检可发现大量非结晶形尿酸盐,通过碱化尿液可以缓解,通常情况下肾功能正常。
(2)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前者多见于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后者为难产挤压或复苏后的新生儿,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两者的共同特性为隐血试验阳性。
(3)先天性紫质症
新生儿期发病者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胆色素原合成尿卟啉3的过程发生障碍,大量的尿卟啉原1和粪卟啉原1在幼红细胞中蓄积,渗透至血循环中,沉着于各组织。临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排红色或葡萄酒色尿,尿中及粪中的大量卟啉原1呈特殊的红色荧光。
(4)新生儿假月经
由于断脐后,母体来源的雌激素突然撒离,造成女婴生殖器官发生与成年女性相似的月经样出血,多在生后3~4d发生。
(5)其他
主要是由于外阴部糜烂、溃疡和便血所引起的混淆,临床鉴别并不困难。
2、真性血尿
(1)全身性疾病性血尿
①缺氧缺血性肾损伤:以前曾将此类病例归于肾外伤一族,但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伤所导致多脏器损害中不仅包括泌尿系统,而且在机体发生缺氧性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肾脏属于非机体主要自我保护脏器,肾单位由于缺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损伤,发生红细胞漏出,产生血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伤包括产时或产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窒息,有人发现Apgar评分在7分以下的2/3新生儿发生血尿。
②全身感染性疾病:非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发热可导致热性蛋白尿和血尿,败血症和心内膜炎所形成的细菌栓子可以引起肾血管的栓塞,部分可引起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的坏死,这些均出现血尿等情况。腹腔内邻近脏器的炎症扩散至泌尿系统,可同样产生血尿、脓尿或菌尿。
③血液系统疾病:主要是新生儿出血症、各种原因导致的DIC、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类型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等引起血尿,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家族史)、血小板计数、出凝血系统的检测、各类凝血因子的测定可迅速明确。
④先天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此类患儿极少见,临床上除了血尿,还伴有其他系统或器官受累而造成的症状和体征。
(2)泌尿系统性血尿
①肾外伤: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的挤压伤所导致,多在有异常分娩史的新生儿中发生,部分病例系操作过程的过于粗暴所致。
②泌尿系统感染:无论是上行性或下行性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局灶性肾炎、肾脓肿)均可发生脓尿,同时可以伴有血尿;此类感染若为细菌引起则镜检可发现。尿中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细菌学检测常有阳性结果;若为病毒性感染,则发现尿沉渣中有细胞内包涵体,同时患儿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对于男婴要发生反复泌尿系统感染者,应注意检查有无泌尿系统的畸形存在。
③泌尿道畸形:新生儿泌尿系统畸形包括从肾脏至尿道口任何部位的异常,包括多囊肾、马蹄肾、肾发育不全、海绵肾、尿路梗阻畸形、膀胱外翻及尿道下裂等疾病,这些均需选择性地进行B超检查、CT、肾盂造影,伴有其他脏器异常或特殊面容者亦需做染色体等遗传学检查。
④肾血管病变:主要是肾动静脉的栓塞引起,表现为患儿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血尿、少尿甚至无尿,全身浮肿伴有肾功能急剧减退,血压恶性升高晚期出现尿毒症样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肿大,若不及时予以透析治疗,病死率极高。导致肾动静脉栓塞的病因可有各种类型的休克(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的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等。
⑤先天性肾脏疾病:包括先天性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溶血尿毒症在内的先天性肾脏病变,均可出现血尿,同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此类疾病的预后均较差,诚然此类疾病的发生率也非常低。
⑥肾脏肿瘤: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肾脏肿瘤为肾母细胞瘤(Wilms瘤),其他的成神经细胞瘤、肾血管瘤少见,极少数患儿为先天性白血病。此类患儿的临床症状除了血尿外,均可有相应的其他伴随情况,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
⑦膀胱出血:主要由于耻骨上膀胱穿刺所导致的损伤性出血,畸形、结石或肿瘤转移引起的膀胱出血罕见。
⑧药物性出血:氨基糖苷类药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万古霉素、杆菌肽等类药物的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药物性肾炎,重症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者可同时发生听力的损害;应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吲哚美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时,可以出现肾血管收缩而肾血流减少,导致缺血性坏死,故应注意有无血尿及肾功能的改变;应用脱水剂甘露醇、高张葡萄糖溶液或X线造影剂等高渗性药物时,可由于肾乳头坏死而发生血尿。此外,少数罕见药品,如妥拉苏林和喹啉可引起血尿,环磷酰胺、乌洛托品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原因-常见疾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败血症、心内膜炎、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盂肾炎、膀胱炎、局灶性肾炎、肾脓肿、多囊肾、马蹄肾、肾发育不全、海绵肾、尿路梗阻畸形、膀胱外翻、尿道下裂、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败血症、脓毒血症、先天性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尿毒症、肾母细胞瘤、先天性白血病、血性膀胱炎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新生儿突然出现血尿、少尿甚至无尿,全身浮肿、休克;
2、有异常分娩史的新生儿出现大量血尿;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新生儿尿色发红,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
2、伴脓尿、少尿、排尿困难等;
3、伴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倾向;
4、伴发热、哭闹不止;
5、影像学检查有泌尿道畸形,如多囊肾、马蹄肾、肾发育不全、尿路梗阻畸形等;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新生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儿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1、病情平稳的患儿,家属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自己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2、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有时需要采血等其他检查,宝宝会有哭闹的现象,家属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正确认识检查,积极配合医生。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家属近期若给小儿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儿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宝宝什么时候出现尿液异常的?症状出现多久了?
2、宝宝每次尿量有多少?一天有几次排尿?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3、宝宝的尿液是什么颜色呢?
4、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有加重或缓解?
5、宝宝是突然出现尿液异常的呢,还是逐渐出现的?
6、除了尿液异常外,宝宝有发热、哭闹、水肿等表现吗?
7、宝宝平时吃奶怎么样?采用什么哺乳方式?
8、宝宝出生时的状况怎么样?
9、宝宝近期有受过什么外伤吗?
10、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1、发病以来,宝宝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为了了解患儿的病情,家属会问一些问题,如:
1、宝宝尿液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宝宝需要做哪些检查?
4、宝宝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宝宝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需要家属怎么配合?
8、平时生活中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宝宝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然后进行血液检查、血液致病菌培养、镜下检查、尿常规检查、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反复血尿原因不明时,可能需要进行肾病理活检。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发现氮质血症、血钾升高、进行性消耗性血小板减少提示新生儿静脉血栓;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细胞比例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提示败血症;血浆凝血酶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提示维生素K缺乏症。
2、血液致病菌培养
血液致病菌培养阳性者,可考虑败血症。
3、尿液镜检
肉眼或镜下检查可见血尿,血尿定位分析,见全程血尿的多提示肾脏病变。
4、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潜血试验和镜检在内的常规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存在管型或红细胞畸变率>50%,病变多在肾脏;若为正常红细胞性血尿病变多在肾脏以下,极少数为肿瘤性病变所致。对具有脓尿特征的血尿,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导致感染的病原体,同时应进行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检测。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泌尿系统彩超
可发现先天性泌尿系发育畸形。
2、B超检查
见肾肿大,肾皮、髓质分界不清,肾内静脉和肾周静脉的回声影,提示肾静脉血栓。
检查-病理检查:
反复血尿原因不明时,可行肾病理活检。
诊断-诊断原则:
通过家属询问患儿的病史,了解患儿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加重等情况,同时了解妊娠期以及生产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情况,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全身水肿、黄疸等症状,结合血液检查、尿液检查、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和体格检查
病史中包括血尿发生情况、有无其他疾病的伴随情况、药物使用史、有无家族史等。体格检查包括有无相应疾病的临床体征、特殊的临床表现等。
2、尿常规检查
主要目的是鉴别真性血尿或假性血尿,对真性血尿应做红细胞畸变率检测。
3、泌尿系统的检查
包括功能和形态的检查,功能检查主要是肾功能(尿素氮、肌酐、肌酸、C肽、血尿微量蛋白测定)检查,形态学检查为B超、CT、IVP和腹部X线平检查。
4、其他
对于怀疑为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血尿,应及时进行相关的出、凝血功能检查、血培养等。
诊断-鉴别诊断:
真假血尿的鉴别十分重要,下面情况称为假性血尿:
1、其他部位出血
外阴部、尿道口表皮糜烂、出血或阴道出血,使血液混入尿中,而非泌尿系出血。
2、血红蛋白尿
尿肉眼观察呈暗红色,似葡萄酒样均匀透明,离心沉淀后尿色不变。镜检无或只见少数红细胞,隐血试验阳性。可见于异型输血后反应和某些传染病后或药物所致。
3、红色尿
尿酸盐沉淀或肠道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可将尿布染成淡红色。卟啉尿经阳光曝晒或口服苯妥英钠、使用酚红等可呈红色尿。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先天性紫质症
可以通过注射代谢紫质的酵素进行医治。
2、泌尿系统感染
(1)抗菌药物治疗
应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应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也可先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选用喹诺酮类、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待检验结果报告后再行调整。
(2)慢性感染伴有严重膀胱输尿管返流
出现明显瘢痕等解剖异常者应予手术矫正,单侧肾盂肾炎伴肾萎缩、高血压、肾功能极差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者,可手术切除病肾,双侧者可考虑肾移植。
3、肾外伤
治疗开始的步骤是止血和预防休克。静脉补液维持正常血压和尿量。若有需要,可进行适当的X线检查以确定损伤的特点。轻微的肾脏损伤,如体外震波碎石术引起的损伤,常常仅需仔细控制体液平衡及卧床休息。严重外伤引起不能控制的出血和大量尿渗入肾周组织,则需要手术修复。
4、泌尿道畸形
(1)非手术治疗
主要依赖于尿道扩张,即使手术治疗后的病例也应定期扩张,预防再次狭窄。尿道扩张不宜在尿道有急性炎症时进行,并应在良好麻醉和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扩张忌用暴力。必要时以一手指在直肠内引导以防穿入假道甚至直肠内。扩张必须逐渐从小号探杆依次递增大一号探杆,切忌急躁。过快的扩张易导致尿道管壁的裂伤,继之疤痕形成而加重狭窄。一般男性扩张到F24为宜。每次尿道扩张后,尿道充血、水肿。约经2~3日才告消退,故不宜在4日内连续扩张。二次间隔时间一般从1周左右开始,逐渐延长。经尿道注入尿道灌注液可以预防尿道狭窄再发生。起到软扩张的效果。音频和碘离子透入等理疗方法可以加速疤痕软化,巩固扩张的效果。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尿道狭窄患者可选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如何选择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患者狭窄的情况和所具有的医疗条件。
5、肾母细胞瘤
肾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时常有少量失血。对于巨大肿瘤,特别是下腔静脉被包缠者,可遭遇大出血的危险。因此,术前准备要有中心静脉插管和监测,必要时可快速补充血容量。桡动脉插管和监测,可及时作血气分析,术时置导尿管和术后尿量监测。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患儿病情变化以及饮食、排便情况。
2、提倡母乳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合理喂养,少食多餐。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