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心脏排血受阻症状概述: 心脏排血受阻(obstacle of cardiac outpu...
养生
症状名称: 心脏排血受阻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obstacle of cardiac output
主要病因: 弥漫性心肌损害、机械性阻塞引起心脏压力负荷加重、心脏容量负荷加重、心室舒张受限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头晕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心衰标志物、心肌坏死标志物、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
症状-典型表现:
心脏排血受阻影响心功能,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心功能严重下降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包括脑部血供。具体表现有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脑血供少可引起眩晕和意识模糊。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弥漫性心肌损害引起心肌收缩无力
如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等。
2、机械性阻塞引起心脏压力负荷加重,排血受阻
如严重的瓣膜狭窄、心室流出道梗阻、心房内血栓或黏液瘤嵌顿、动脉总干或大分支栓塞等。
3、心脏容量负荷加重
如外伤、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损害、腱索断裂,心室乳头肌功能不全,间隔穿孔,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入心腔,以及过快或过多静脉输血或输入含钠液体。
4、心室舒张受限
如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或积血、快速的异位心律等。
5、严重的心律失常
如心室颤动和其他的室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暂停、显著的心动过缓等,使心脏暂停排血或排血量显著减少。
原因-常见疾病:
心包填塞、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炎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严重者需保持坐姿才能呼吸;
2、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3、突发剧烈胸痛;
4、晕厥、昏迷;
5、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什么不适?
2、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不适的?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之前有查出过心血管疾病吗?有心脏瓣膜病变吗?
7、您之前有查出过有主动脉夹层吗?
8、您最近受凉了吗?有接触流感患者吗?
9、你血脂、血糖高吗?
10、您经常吸烟、喝酒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日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等异常。
2、心衰标志物
有助于心衰的诊断和鉴别、了解心衰的危险分层、评估心衰的预后。
3、心肌坏死标志物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坏死及评估其严重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摄片
可观察心肺表现,有助于心、肺部位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2、超声心动图
可以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血流、心脏功能及心脏肿瘤等。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以了解有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室肥大等。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左房黏液瘤
为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症状和体征均类似二尖瓣狭窄,但往往间歇性出现,随体位而改变,听诊一般无开瓣音而有肿瘤扑落音,易反复发生周围栓塞。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
2、肺血栓栓塞症
多有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等表现,CT、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和(或)肺动脉造影,可以辅助诊断。
3、主动脉夹层破裂
患者常有骤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其性质多为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的持续性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可伴有烦躁、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胸痛的部位与夹层的起源部位密切相关。
4、急性心肌炎
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难以解释的心脏相关表现,如严重乏力、胸闷、头晕、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心电图、病原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异常凝集导致血管栓塞。为了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来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2)调节血脂
由于动脉中胆固醇过高,易导致血管中斑块形成、脱落,从而发生血管栓塞。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需要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进行治疗。
(3)降低心肌耗氧量
心肌耗氧量大,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的衰弱,因此常使用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来降低心肌耗氧量。
2、外科治疗
(1)介入治疗
如球囊扩张,可以扩张病变血管,阻止缺血症状的进一步进展。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又称心脏搭桥手术,当一条或多条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供血不足,可以取其他部位血管,移植到狭窄部位的远端和近端,使血液能正常流通。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评估心功能状态。
2、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告诉患者体力和精力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3、督促患者坚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
4、活动过程中注意监测,若活动中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劳等不适时,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预防-预防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
限钠盐摄入,限含咖啡因饮料;宜食脱脂或低脂牛奶,肉类以禽类、瘦肉、鱼肉和其他水产品为主,食用黄豆制品,食用油用豆油,避免腌制和油炸食品。
2、改变生活方式
有规律,快步式散步、慢跑、气功等有助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变体位要慢,如从卧到坐,从坐到站、走。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