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血尿伴蛋白尿症状概述: 血尿伴蛋白尿(hematuria and proteinuria...
养生
症状名称: 血尿伴蛋白尿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hematuria and proteinuria
主要病因: 肾小球疾病
常见症状: 尿液中有血、表面有小气泡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常规、免疫学检查、B超、CT、病理检查
发病部位: 肾脏、腰部
就诊科室: 肾内科、泌尿外科
传染性:
症状-典型表现:
1、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早期尿液中的红细胞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随着病情的加重,肉眼就能观察尿液中有血。
2、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水平,表现为排尿后尿液表面可有致密、不易消失的小气泡。
3、严重者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症状,尿量发生显著改变。
原因-总述:
如肾小球发生病变,在其发挥滤过功能时,蛋白质和血细胞可随着尿液排出,从而出现血尿伴蛋白尿。导致肾小球病变的有IgA肾病、狼疮肾炎、肾囊肿等。
原因-症状起因:
1、基本病因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肾炎等。
(3)其他:如多囊肾、肾囊肿等。
2、发生机制
当肾小球发生疾病时,由于基底膜受到损害,所以筛孔增大,电荷改变,以致通透性增加,这样就使白蛋白等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从基底膜漏出。与此同时,血中的红细胞亦可从断裂的毛细血管壁被挤压出去,因而在尿中出现血尿伴蛋白尿。
原因-常见疾病:
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肾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检查发现血尿、蛋白尿;
2、伴尿液浑浊、排尿异常等;
3、伴持续或反复腰部或腹部疼痛不适;
4、伴不同程度水肿;
5、伴发热、乏力、皮肤紫癜、关节肿痛等不适;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建议女性患者尽量避开月经期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2、最先出现的血尿,还是泡沫尿?
3、还有哪些不适症状?主要描述一下。
4、有采取过什么措施来缓解吗?
5、是否患有肾脏病变?尿道是否存在炎症?
6、平时的饮食情况是怎样的?
7、是否长期服用过什么药物?
8、亲属是否有人出现过这种情况?
9、是否还有其他疾病?
10、(女性)末次月经是什么时候?最近月经情况是怎样的?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尿中带血和泡沫?
2、我的情况严重吗?有生命危险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
5、治疗有什么副作用?能根治吗?
6、平时需要注意什么?不能吃哪些东西?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可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合并感染、肾功能有无损害。
2、免疫学检查
有助于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如狼疮肾炎患者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表现。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可以了解肾脏的大小、位置、血流情况,可判断肾脏是否存在异常。
2、CT
可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病变,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IgA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严重高血压或者肾功能不全。
2、过敏性紫癜肾炎
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的或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尿异常。
3、多囊肾
本病患者幼时肾大小形态正常或略大,随年龄增长囊肿数目及大小逐渐增多和增大,多数患者到40~50岁时因肾体积增长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两侧肾肿大、肾区疼痛、血尿及高血压等,常伴有白细胞尿及蛋白尿。
治疗-预计治疗:
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的患者应进行定期的临床观察和追踪,监测尿沉渣、尿蛋白、肾功能和血压的变化。在未明确病因之前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应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治疗-治疗方法:
1、IgA肾病
建议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并逐渐增加至可耐受的剂量,尽量将尿蛋白控制在<0.5g/d,延缓肾功能进展。经过3~6个月优化支持治疗(包括服ACEI/ARB和控制血压)后,如 泌尿系统疾病尿蛋白仍持续>1g/d且GFR> 50ml/(min·1.73m∧2)的病人,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对于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等)的获益仍存在争议。大量蛋白尿长期得不到控制者,预后较差,常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2、过敏性紫癜肾炎
肾外表现主要为对症治疗,急性期去除诱因(如感染、药物或食物等)、休息、水化、镇痛及抗过敏等。肾脏本身的治疗包括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和透析、肾移植治疗。
3、多囊肾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处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尽最大可能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进入终末期肾病时,可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预防-预防措施: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细菌、病毒后免疫反应性损害的发生。
2、注意天气寒暖的变化
增减衣服,避免阴雨天外出,避免汗出当风,涉水冒雨,穿潮湿衣服,时刻警惕外部风寒的侵袭。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
生活无规律、睡眠不充足、暴饮暴食、酒色过度、劳累过度,均可降低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机会。
4、讲究卫生,有病早治
皮肤的疮疖痒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等,都有变成肾炎的可能,因此有病早治非常必要。保持下体清洁,勤换衣裤,可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