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意向性震颤症状概述: 意向性震颤(intentional tremor)又称动作性震颤,...
养生
症状名称: 意向性震颤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intentional tremor
其他名称: 动作性震颤
主要病因: 皮质小脑受损
常见症状: 四肢乏力,行走摇晃呈蹒跚状
检查项目: 脑电图、X线、CT、磁共振成像、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诱发电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病人不能完成精巧动作,肌肉在完成动作时抖动而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意向性震颤的一个最突出特征是动作越迅速则抖动越明显。病人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速重复动作,但在静止时则看不出肌肉有异常的运动。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行走摇晃呈蹒跚状等。
原因-总述:
意向性震颤可由小脑肿瘤(如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病变(如小脑梗塞、小脑萎缩)、多发性硬化、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引起。
原因-症状起因:
1、小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
2、血管病变
小脑梗塞、小脑萎缩等。
3、其他
多发性硬化、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原因-常见疾病:
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脑梗塞、小脑萎缩、多发性硬化、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肢体在随意运动时出现不自主的震颤,接近目标物时,颤动越明显;
2、伴四肢乏力,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走路不稳、呈蹒跚状;
3、伴言语不清、面部感觉障碍等;
4、伴反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意向性震颤伴发危及生命的情况,请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病情平稳者可就诊于神经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体格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穿紧身或连体衣物,以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很多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震颤出现多久了?
2、什么部位出现震颤?
3、震颤有什么特点?是否越接近目标是震颤越明显?
4、静止的时候震颤吗?
5、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6、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接受过治疗吗?治疗情况如何?
7、您既往有过颅脑血管、炎症、肿瘤等疾病吗?
8、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9、是否治疗?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
10、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1、您的家人有肿瘤、遗传相关疾病吗?
12、您的职业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
13、发病以来精神如何?睡眠如何?饮食如何?大小便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出现震颤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的病情会怎么样发展?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5、治疗效果怎么样?能治好吗?
6、复发的可能性大吗?
7、我的病严重吗?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平时我应该怎么护理?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做详细的全身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再结合病史与阳性体征,根据临诊需要,进行头部X线、CT、MRI、脑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怀疑恶变者,还可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有无眩晕、步态不稳。
2、听诊
初步了解心肺功能。
3、指鼻试验
指鼻动作笨拙、不准确、不协调、不平稳,提示小脑半球的病变。
4、跟-膝-胫试验
小脑损害抬腿触膝时出现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感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则提示可能存在贫血。
2、肝肾功能检查
排除患者是否存在肝、肾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平片
在颅脑疾病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CT
可确定有无肿瘤,并作出定位与定量诊断。
3、磁共振成像(MRI)
有助于脑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的显示。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定脑瘤的良恶性。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检查
癫痫、肿瘤、外伤及变性病等可造成脑部局限或弥散性病理表现。
2、诱发电位
包括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等,对感觉障碍可进行客观评诂。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意向性震颤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部X线、CT、MRI、血常规、肝肾功能、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临床诊断中,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小脑萎缩、小脑梗塞、小脑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相关症状鉴别
(1)静止性震颤:指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肢体出现一系列不随意的、有规律的震颤。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属于病理性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和老年性震颤。
(2)姿势性震颤:系身体的受累部分主动地在保持某种姿势时出现,而在运动及休息时消失。偶尔也可能在动作时略为明显,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势时最为明显。一般较静止性震颤细而快,平均8~12次/秒。
(3)搓丸样震颤:是指病人清醒状态下的手部表现,若见其双手指伸直并拢,并不断有搓丸子或数线样的规律颤动,即为搓丸样震颤。如在病人睡眠时再做检查,则震颤消失。搓丸样震颤是帕金森病的特征之一,为手静止性震颤的一种表现形式。
2、病因鉴别
(1)小脑星形细胞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早期表现为一侧小脑受累症状,肿瘤可累及中线、四脑室,阻塞脑脊液通路,引起脑积水,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征,主要包括头痛、呕吐、视盘水肿、视力视野、癫痫、复视、头颅大(儿童)和生命体征的改变等。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呕吐呈喷射性。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出现单侧肢体共济失调,上肢较下肢明显,患侧肢体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肿瘤位于蚓部或小脑半球近中线时,可出现静止性共济失调、小脑步态和平衡失调。上蚓部肿瘤表现向前倾斜,下蚓部肿瘤多向后倾斜。水平眼震多见于小脑半球肿瘤,出现旋转或垂直眼震表明肿瘤可能侵犯脑干。严重脑损害可出现小脑性语言。存在小脑扁桃体下疝者则可表现颈抵抗、强迫头位甚至出现小脑危象。
(2)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的病程较短,近50%患儿病程在1个月内,少数可达数年。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步态不稳,以后可出现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侵及脑干者常有复视及多种脑神经障碍。小脑扁桃体疝时常有颈项强直、斜视表现。也可见小脑危象、蛛网膜下腔出血、面瘫等表现。发病年龄多较小,蚯部损害较小脑半球的损害明显,病程进展迅速。增强CT扫描髓母细胞瘤显著强化,且囊变与钙化少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发现脱落的瘤细胞。
(3)血管母细胞瘤:小血管母细胞瘤常见,又称血管网织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多数为单发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
(4)小脑萎缩:共同特征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可分为局限性小脑萎缩和广泛性小脑萎缩。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多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也可有意向性震颤。
(5)小脑梗塞:平均发病年龄63~65岁,范围27~86岁,男性高于女性2~4倍。90%病人发病急,症状在数小时至数日内达到高峰。半数以上初始症状为后部头痛,真性眩晕,伴恶心、呕吐,且常呈反复性发作,构音障碍,还可有肢体麻木,面部感觉障碍,言语障碍。有意向性震颤,走路不稳,站立不稳,持物不稳,肌张力低下,指鼻、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等症状与体征。一半病人出现意识障碍,从轻度混浊到深昏迷,可早期出现。
(6)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症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本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多发病于青、中年,女性较男性多见。
(7)播散性脑脊髓炎:指继发于麻疹、风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或预防接种后,因免疫机能障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脱髓鞘疾病。病毒感染或免疫接种通常作为本病直接病因或诱发因素。病理改变以散发于脑或脊髓内的多发性脱髓斑块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痫性发作、烦躁不安、肢体瘫痪及进行性加深的昏迷为特点,来势恶险,病死率高。
治疗-预计治疗:
尽快明确诊断,找到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小脑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所致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血管母细胞瘤所致者除手术治疗外,还可进行放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可选择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和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小脑星形细胞瘤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除手术外,治疗措施有两类,一类是针对脑水肿采取的药物治疗,即脱水治疗;另一类是针对脑脊液通路(主要是脑室系统)梗阻采取的临时措施,即脑脊液外引流。
2、血管母细胞瘤
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
3、髓母细胞瘤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行后正中开颅,应尽可能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肿瘤,使梗阻的第四脑室恢复通畅。初发的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敏感,但为防止肿瘤的脱落种植转移,通常要做全脑脊髓的放射治疗。化疗对髓母细胞瘤有效,但疗效不长久,尤其采用单一药物的化疗,一般疗效不明显,故目前多采用联合用药。
4、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
(1)急性期静脉注射或滴注足量的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早期用药可减轻脑和脊髓水肿,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
(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3~5天,可单独应用或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3)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可试用血浆交换。
(4)ADEM急性期支持治疗非常重要,高热、昏迷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和冬眠疗法,颅内压增高可用脱水剂,还要注意控制感染和癫痫发作,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