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枕部疼痛症状概述: 枕部疼痛是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枕大神经受到卡压。高血压、椎枕肌痉挛...
养生
症状名称: 枕部疼痛
症状概述:
枕部疼痛是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枕大神经受到卡压。高血压、椎枕肌痉挛,肿瘤等因素导致的枕部疼痛不适。可能由颈椎病引起,亦可见于颅底凹陷症、原发性恶性脊椎肿瘤等。
主要病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原发性恶性脊椎肿瘤、枕大神经受到卡压、高血压、椎枕肌痉挛
常见症状: 枕部疼痛不适
检查项目: X线检查、MRI检查、病理学检查
发病部位: 头部
就诊科室: 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枕部疼痛可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颈型颈椎病
(1)颈部症状: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主要颈部不适感有颈部疼痛、颈部酸胀、颈部发僵活动或者按摩后好转;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
(2)肩部症状:双肩发沉;肩部酸痛胀痛;颈部肌肉痉挛,按压颈部有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加重。
(3)背部症状:背部肌肉发紧、发僵,活动后或者按摩后好转;背部有疼痛点,按压明显;劳累和受寒背部不适症状加重。
(4)头部症状:常在劳累后感觉半边头部或者整个头部发紧,头痛,休息或者后好转。
2、枕神经痛
呈阵发性剧烈疼痛,位于枕部和后颈部,向头顶(枕大神经)、乳突部(枕小神经)和外耳部(耳大神经)放射,沿神经走行的上颈部偶有触痛。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并伴阵发性加剧,也有间歇性发作。头颈部活动、咳嗽、喷嚏时疼痛加剧。
3、颅底凹陷症
先天性颅底凹陷症常在中年以后逐渐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常在青少年起病,随年龄增长、颅颈关节退变和韧带松弛,逐渐发展为颅颈区关节不稳定而引起上颈髓、脑干、小脑、后组颅神经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如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四肢和躯干运动和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抑制、睡眠性呼吸困难等。
原因-总述:
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枕部疼痛的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原发性恶性脊椎肿瘤、枕大神经受到卡压、高血压、椎枕肌痉挛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枕部出现疼痛不适。
原因-症状起因:
1、常见原因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颅底凹陷症。
(2)其他:原发性恶性脊椎肿瘤、枕大神经受到卡压、高血压、椎枕肌痉挛。
2、其他原因
上颈椎发育不良。
原因-常见疾病:
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枕大神经受到卡压、高血压、椎枕肌痉挛、颅底凹陷症、原发性恶性脊椎肿瘤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枕部疼痛;
2、伴颈部发育畸形;
3、伴颈部和肩背部酸痛发紧、上肢麻木等;
4、伴反复头晕、头痛;
5、伴言语视听功能障碍、平衡感变差、运动障碍等;
6、伴血压升高;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颈椎疾病、骨骼发育异常可于骨科、脊柱外科就医。
2、若怀疑神经痛、颅内病变,应于神经科就医。
3、若怀疑是高血压导致者,可于心血管内科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强力的体力劳动。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枕部疼痛?近期疼痛有加重吗?
2、您除了枕部疼痛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头痛、头晕、上肢麻木、颈部僵硬?
3、您在出现枕部疼痛前受过外伤吗?
4、您既往出现过枕部疼痛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5、您既往有过颈椎病变、痛风、糖尿病的病史吗?
6、您是做什么工作的?会需要经常对着电脑或伏案工作吗?
7、您平时会经常低头玩手机或躺在床上、沙发上看电视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枕部疼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对枕部疼痛的患者,一般会首先观察是否有枕部皮肤改变或外伤。其次进行X线、MRI观察骨及颅内情况。如有必要可行病理学检查,评估有无肿瘤。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枕大神经出深筋膜部位进行按压,判断有无压痛,有无向同侧枕部放射。高血压病史患者,旋转头部颈枕部可出现不适。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等可协助诊断颈椎病类型。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片
颈椎病X线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有助于判断上颈椎有无畸形。枢椎齿状突超过颚枕线3mm可确诊颅底凹陷症。
2、MRI检查
MRI可以观察上颈椎有无畸形、脊髓有无压迫。脊椎原发性恶性肿瘤一般呈溶骨性破坏,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受侵蚀或消失,椎体可被压缩,棘突亦可受累,表现为骨质破坏,亦可有软组织阴影等。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脊椎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诊断原则:
枕部疼痛是一个主观诉述,医生首先会询问详细的病史,了解疼痛的各种特征,包括发病快慢、疼痛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加重或缓解因素。同时辅以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来查明病因,做出准确的诊断。一般来说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核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颈型颈椎病:多见于青壮年,颈部的活动范围多无明显障碍,颈肌压痛。
(2)脊髓型颈椎病:多伴有锥体束症状,表现为肢体麻痹、痉挛等,轻者影响活动,重者可造成瘫痪。
(3)椎动脉型颈椎病:多伴有眩晕症,旋颈试验阳性。
(4)颅底凹陷症:多成年后起病,颈部活动室受限,感觉迟钝,头颈可向一侧偏斜,后发际线低,亦可出现神经受损等症状。
(5)原发性恶性脊椎肿瘤:颈段病变者可出现霍纳氏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下陷、瞳孔缩小。
(6)枕大神经痛:枕大神经出深筋膜部位压痛,向同侧枕部放射;高血压病史,旋转头部颈枕部不适。
(7)上颈椎发育不良:环枢畸形,寰椎枕化。
2、其他
(1)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病人年龄较轻,主要表现为臂丛下干受压的症状,如上肢内侧麻木,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因锁骨下动脉常同时受压,故患肢苍白、发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Adson试验(头转向患侧,深吸气后暂时憋气,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阳性。颈部摄片可证实颈肋。
(2)神经痛性肌萎缩:常累及C5分布区,引起严重的疼痛,肩部肌肉无力和萎缩。但感觉障碍较轻,症状常能较快缓解,且一般不累及颈部。
(3)心绞痛:疼痛可放射至上肢和肩颈部,但多为发作性,口服硝酸甘油片等能缓解,病人有冠心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4)肌腱套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肩外展无力和外展超过30。以后的疼痛,肌腱局部有压痛,不同于神经根性疼痛。
治疗-预计治疗:
针对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视病情给予消炎镇痛等对症治疗,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进行理疗及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颈型颈椎病
早期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和肩背部酸痛发紧、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程度较轻,这时候可先不做特殊治疗,注重调节,比如注意适当休息、改变用枕习惯、积极锻炼、使用热敷等。
2、枕神经痛
(1)药物治疗:用维生素B12族药物,疼痛明显者可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
(2)封闭治疗:如1%~2%奴佛卡因加维生素B12眶上切迹处封闭,症状可缓解。
(3)物理治疗:可行针灸治疗,采用传统取穴或压痛点取穴。局部理疗,如红外线治疗、超短波治疗、药物热敷等。因颈部轻度外伤或增生性颈椎病引起者可加颈椎牵引治疗。
(4)中药治疗:根据病因采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中成药或汤剂内服。
(5)手术疗法:适用于严重病例,但手术成功率不高。
3、颅底凹陷症
需注意手术治疗时可能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加重或呼吸衰竭。
(1)颅底凹陷症常合并齿状突异常,并使齿状突突入颅后窝,进而压迫桥延脑和颈髓,用Halo环行颈牵引治疗有症状的患者多可恢复。
(2)颅底凹陷常合并Chiari畸形,如骨结构在腹侧压迫延颈髓,在行颅后窝减压前需先行腹侧减压,解除腹侧结构对延髓的压迫;当出现脊髓空洞或积水时仍应行颅后窝减压术,前路减压后脊髓空洞和积水多可消退,骨压迫去除后神经症状可得到改善。
(3)继发的颅底凹陷或颅底压迹是骨软化的结果,应行减压术合并骨融合或支架固定牵引,对骨发育不全、Paget病、Haudju-Cheney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支架牵引固定。
4、高血压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维生素B12、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来讲,经过及时有效的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枕部疼痛不适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因对原发病的治疗不及时,而使不适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