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中心静脉压偏高症状概述: 中心静脉压偏高是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升高。...
养生
症状名称: 中心静脉压偏高
症状概述:
中心静脉压偏高是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升高。中心静脉压反映的是右心房压力,其升高见于右心衰竭,如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右心室缺血或心肌梗死、右心室心肌病、继发于左心衰竭的右心衰竭、肺栓塞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主要病因: 多见于右心衰竭、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右心房黏液瘤堵塞及血管内容量负荷过重等病变
常见症状: 乏力、活动后气短、肝区疼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电图、右心导管、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
症状-典型表现:
是以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各脏器淤血及缺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如长期胃肠道淤血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肝淤血引起上腹部胀满、腹痛等;肾脏淤血引起尿量减少、夜尿增多、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等。还可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体格检查室可有异常心音、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淤血肿大、压痛及足、踝内侧和胫前水肿、紫绀等体征。
原因-总述:
中心静脉压反映的是右心房压力,中心静脉压偏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神经体液因素、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等。
原因-症状起因:
1、右心衰竭
如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肺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右心室缺血或心肌梗死、右心室心肌病、继发于左心衰竭的右心衰竭、肺栓塞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神经体液因素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肾素、醛固酮分泌增多可使中心静脉压偏高。
3、其他
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右心房黏液瘤堵塞及血管内容量负荷过重等。
原因-常见疾病:
三尖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梗死、右心室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右心房黏液瘤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只能通过坐位来缓解;
2、突然晕厥、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等;
3、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心悸、气促、呼吸费力、疲乏无力;
2、咳嗽、胸痛;
3、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肝区疼痛等体循环淤血表现;
4、超声检查发现瓣膜异常;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中心静脉压偏高多在检查时被发现,患者可能因以上表现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中心静脉压偏高伴发危及生命的情况,请及时到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者,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体格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穿紧身或连体衣物,以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是否有疲乏无力、活动后气短、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肝区疼痛等症状?
2、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3、您是否就医检查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4、是否治疗?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怎么样?
5、您是否有右心相关疾病,例如三尖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等?
6、您是否有肾脏、肾上腺相关疾病?
7、您是否进行过心脏手术?
8、最近是否有服用?
9、家族里有没有心脏病患者?
10、您的职业是什么?工作压力大吗?劳动强度高吗?
11、您是否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
12、您的饮食结构是怎样的?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中心静脉压偏高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的病严重吗?病情会怎么样发展?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5、我需要手术治疗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7、治疗效果怎么样?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医生还会建议做心电图、右心导管、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以明确中心静脉压偏高的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发绀、杵状指(趾)等异常表现。进行心、肺部听诊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呼吸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等。触诊心脏部位,注意是否存在心脏震颤、心尖搏动位置改变等体征。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右心导管
检查能了解中心静脉压的压力变化,对部分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价值。
2、胸部X线摄片
能显示心脏外部结构,了解有无心包积液等。
3、超声心动图
能显示心脏及大血管形态改变,可以了解心脏血流及瓣膜情况,对于大多数心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4、放射性核素显像
对肺段以下血栓的诊断及肺血流灌注受损的评估方面有意义。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以了解有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室肥大等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中心静脉压测量值、相关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再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如出现顽固性水肿、肝大、腹水及全身不适感,直立位及吸气时杂音增强,需警惕三尖瓣狭窄;如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出现心悸、气促,需警惕肺动脉瓣狭窄。
诊断-鉴别诊断:
1、三尖瓣狭窄
可出现顽固性水肿、肝大、腹水及全身不适感,有颈静脉搏动。胸骨左下缘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杂音,直立位及吸气时杂音增强,呼气时或瓦尔萨尔瓦动作时杂音减弱。根据典型杂音、右心房扩大及体循环淤血表现,结合右心导管检查可诊断。
2、肺动脉瓣狭窄
轻度狭窄患者,可长年无症状,或仅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出现心悸、气促。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可确诊。
3、肺血栓栓塞症
多有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等表现,CT、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和(或)肺动脉造影,可以辅助诊断。
4、右心房黏液瘤
常有心律失常,听诊时可闻及典型的肿瘤扑落音。阻塞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超声心动图可确诊大多数心脏原发性肿瘤。多发肿瘤、巨大肿瘤、心室肿瘤或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明确者需行胸部CT检查,必要时行磁共振成像检查。
5、缩窄性心包炎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期症状,随后出现不能平卧,端坐呼吸,伴咳嗽、气促、腹胀、食欲缺乏、乏力等。体格检查可见慢性病容,颈静脉怒张,库斯莫尔征阳性,部分患者可有奇脉,可闻及心包叩击音或三尖瓣反流杂音。根据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证实心包的增厚或钙化、舒张期充盈受限即可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针对引起中心静脉压偏高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右心衰竭,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日常控制危险因素等;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等;以及吸氧或机械通气治疗、介入治疗、心脏移植等。心包积液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少量积液或残存积液只需要使用抗炎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早期需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右心衰竭
(1)一般治疗:避免危险因素,如避免受凉、劳累、情绪激动等。同时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限制钠盐摄入。
(2)药物治疗:应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减轻心脏负荷,消除心脏负担,避免病情进展。
(3)吸氧或机械通气治疗:低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可进行此种治疗方法。
(4)介入治疗:对于射血分数较低的右心衰竭患者,可考虑起搏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治疗。
(5)心脏移植:对晚期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
2、心包积液
(1)内科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激素、抗炎药、抗结核药以及其他病因治疗。在没有症状时也可以不用药物而予以观察。心包穿刺可减轻症状,可抽取心包内液进行分析,以助于诊断和治疗,但其本身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已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2)外科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已有的或可能发生的心包堵塞,清除心包积液,减少心包积液复发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缩窄。本病在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
3、缩窄性心包炎
多数病人会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此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即心包切除术,但围术期风险很高。少部分病人心包缩窄是短期的或可逆的,故对于近期诊断且病情稳定的病人,除非出现心源性恶病质、心源性肝硬化、心肌萎缩等并发症,可尝试抗炎治疗2~3个月。
预防-预防措施:
1、减轻心脏负担,增强活动耐力
(1)对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的结果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活动与休息的方案。
(2)饮食方面宜摄取易消化、低脂和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盐、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3)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2、预防和控制感染
(1)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等,如发生感染应及时用青霉素等药物控制。
(2)平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预防-注意事项:
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5~12cmH2O,其高低取决于心功能、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胸膜腔内压、静脉血回流量和肺循环阻力等因素。并可反映右心室对回心血量的排出能力。因为CVP在舒张期三尖瓣开放时与右心室压力相当,常被用来估计右心室前负荷。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