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症状概述: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Unpalpable dorsalis p...
养生
症状名称: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Unpalpable dorsalis pe dis artery pulse
主要病因: 某些疾病、足背动脉变异、触摸部位或方式不正确、坐姿不正确造成下肢动脉短暂闭塞
常见症状: 下肢疼痛、麻木、发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动脉造影
发病部位: 下肢、足部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患者在出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时,通常无法自己察觉到明显的症状,多数患者首先感受到的是各种伴随症状,如下肢疼痛、麻木、发冷、活动障碍、皮肤颜色改变、溃疡等。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急性动脉栓塞、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高血压病、心房颤动、亚急性心内膜炎、动脉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股白肿等。
2、内分泌系统疾病
如糖尿病等疾病。
3、风湿免疫相关疾病
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等疾病。
4、骨骼肌肉系统与外伤
骨盆骨折、下肢长骨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直接损伤等。
原因-常见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高血压、糖尿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骨盆骨折、下肢长骨骨折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伴下肢发冷、麻木;
2、静息时肢体也会出现疼痛;
3、伴间歇性跛行;
4、伴肢端溃疡或坏疽;
5、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伴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若怀疑患者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等血管性疾病时,可以到血管外科就诊。
2、若怀疑患者为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时,可以到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时尽量着易于穿脱的衣服以及鞋袜,以方便医生检查。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是如何发现的?
2、您是否出现了间歇性跛行的症状?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下肢疼痛、肢端麻木?
3、您既往有过下肢动脉硬化、下肢动脉栓塞、糖尿病等病史吗?
4、您平时有吸烟的嗜好吗?吸烟多久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5、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喜欢吃一些甜食或油腻的食物吗?
6、您喜欢运动吗?您平时会经常运动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血常规、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动脉造影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检查有无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有无感染迹象。
2、血糖
可帮助诊断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有利于鉴别诊断。
3、糖化血红蛋白
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测出动脉搏动的强度和血流,也可测到血管的杂音;可显示动脉搏动波幅、波形的改变,也能以多普勒听诊器测听动脉搏动声音,初步了解病变部位。DSA、MRA可明确显示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
2、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科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的通畅情况。
3、动脉造影
明确阻塞部位、范围以及流出道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但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查患者是否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高血压、糖尿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骨盆骨折、下肢长骨骨折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查体时可发现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诊断。
2、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产生管腔闭塞,使下肢发生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见于青壮年男性,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根据患者肢体有发作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伴游走性表浅静脉炎者即可诊断。
4、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50岁以上者,近年来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的趋势。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十分典型,表现为典型的“5P”征,即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及苍白等。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合理调节饮食防止脂代谢紊乱和血胆固醇过高;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戒烟;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糖尿病;降血脂、抗血小板、血管扩张药(如脉通、烟酸肌醇、肠溶阿司匹林、妥拉唑啉等)。手术治疗有经皮穿刺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血管旁路移植术、带蒂或游离大网膜移植术。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处理原则应该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严格戒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止痛,适度锻炼。除抗血小板聚集与扩张血管药物、高压氧仓治疗外,可给予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增加肢体血供,改善缺血引起的后果。包括旁路转流术或试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或大网膜移植术、动静脉转流术。已有肢体远端缺血性溃疡或坏疽时,应积极处理创面,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组织已发生不可逆坏死时,应考虑不同平面的截肢术。
3、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祛聚治疗,患肢位置低于心脏的位置,注意保温,不可热敷和局部降温。必要时手术治疗。
预防-预防措施:
1、饮食治疗
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
2、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
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血脂HDL下降。
3、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
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