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鼻窦压痛症状概述: 鼻窦压痛(Sinus tenderness)是由于感染、过敏、手术、...
养生
症状名称: 鼻窦压痛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inus tenderness
主要病因: 感染、过敏、手术、外伤等因素引起急、慢性鼻-鼻窦炎致鼻窦压痛。
常见症状: 鼻窦压痛、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及鼻出血。
检查项目: 一般检查、鼻腔检查、鼻内镜检查、鼻窦X线、CT检查
发病部位: 面部、鼻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症状-典型表现:
1、全身症状
可有食欲不佳,烦躁不安,周身不适,畏寒,发热,便秘,失眠,精神萎靡或嗜睡等症状。儿童病例可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牙源性上颌窦炎和急性额窦炎者,其全身症状较急剧而严重。
2、局部症状
主要有鼻塞、流涕、嗅觉障碍、鼻出血、局部疼痛和头痛等症状。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外在因素
(1)感染因素
是引起鼻-鼻窦炎的首要因素,主要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所致。
(2)非感染/炎症因素
①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②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③药物性鼻炎。
④外界刺激物引起的鼻炎。
(3)正常通气和黏膜引流障碍:多由手术、感染和外伤所致。
2、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黏膜纤毛结构和功能障碍(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和继发性纤毛功能障碍)。
(2)后天获得性因素
①阿司匹林超敏反应相关的哮喘和鼻息肉。
②内分泌改变(妊娠性鼻炎、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变异和阻塞(鼻腔新生物、鼻腔狭窄、引流受阻、潴留囊肿、窦口息肉)。
④自身免疫和特发性因素(肉芽肿、血管炎、类天疱疮)。
⑤免疫缺陷(感染HIV)。
⑥过敏和免疫学因素(由过敏性炎症和其他炎症因子所致)。
⑦邻近的感染扩散因素。
⑧自主节律失调。
原因-常见疾病:
急性鼻-鼻窦炎、慢性鼻-鼻窦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面部、额头或眉弓处有压痛;
2、伴反复或持续鼻塞、流涕、鼻出血、嗅觉障碍、头痛等;
3、伴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失眠等;
4、伴鼻腔新生物;
5、伴鼻面部外伤史;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鼻窦压痛多久了?
2、您具体面部哪个位置有压痛?
3、除了鼻窦压痛,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原先有查出鼻窦息肉吗?
8、您有发现对什么过敏吗?
9、您最近有着凉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鼻窦压痛?
2、我的情况严重么?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么?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询问完病史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鼻腔检查),判断鼻部外观以及鼻腔有无异常。之后可能建议行血常规、鼻窦X线或CT检查、鼻内镜检查等,以明确引起鼻窦压痛的原因。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鼻窦表面皮肤及软组织有无红肿,儿童病例尤应如此,成人者一般少见;检查有无局部压痛或叩击痛;根据患者讲话或呼吸时的鼻音,推断其鼻塞程度;注意其鼻(或口)内分泌物有无恶臭或其他异味。
2、鼻腔检查
以前、后鼻孔镜或加用头位引流等检查法,观察鼻腔黏膜和鼻甲的变化,判断鼻腔内脓液的来源。一般先用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后再行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可选鼻窦X线或CT检查,若鼻窦有病变,则X线拍片可见其透光较差。如窦内见有液平面,则表示有脓液存留,这较多见于上颌窦炎和额窦炎时。CT检查使鼻窦炎的诊断变得更为方便与直接。
检查-其他检查:
1、穿刺冲洗法
急性上颌窦炎时,全身症状已消退并在抗生素的控制下,可行穿刺冲洗法。观察窦腔有无脓液,这是较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导管冲洗法
急性额窦炎和蝶窦炎时,可用特制导管经窦口插人窦内,以生理盐水冲洗,观察有无脓液洗出。重症病例或已有并发症者忌用。
3、鼻内镜检查
必要时可考虑应用管径较细和以冷光源纤维导光的软管或硬管鼻内镜行鼻腔检查,以观察其脓液来源,但急性期进入鼻窦应慎重。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鼻窦压痛、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及鼻出血等表现及辅助检查就可以确诊为鼻窦压痛。询问病史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的发生时间、有没有加重等情况发生,还应关注患者近期有哪些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病史,这些信息对诊断有帮助。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是常见的引起鼻窦压痛的疾病,需要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鼻窦炎
在原发病(如急性鼻炎)的急性期或恢复期中发生,可持续数周,易转化为慢性鼻窦炎,。除鼻流涕、鼻塞外,以头痛为主(可呈周期性),有时牙痛。鼻分泌物一般量多且为黏脓性至纯脓性,牙源性者多具恶臭且多为单侧性,除下鼻甲外,中鼻甲、中鼻道变化明显,中鼻道或嗅裂中有脓涕,常有局部压痛或叩击痛,有脓(急性期过去或被控制后进行)时需要导管冲洗或穿刺,鼻窦X线或CT检查可显示鼻窦病变阴影。
2、慢性鼻窦炎
鼻涕多为脓涕,可为单侧鼻腔在中鼻甲附近,中鼻道及溴裂有脓涕,可有息肉形成。上颌窦炎、有脓涕多需穿刺冲洗,鼻窦X线拍片或CT扫描显示鼻窦病变阴影,有助于临床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急性鼻窦炎
治疗原则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并尽快消除病因,促进鼻窦的通气引流,控制感染以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成慢性鼻窦炎。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1)全身治疗
①一般疗法:注意休息,多饮水或进高营养流质饮食;对症处理如头痛或局部疼痛剧烈时,可使用镇痛剂等。
②抗炎治疗:因多为球菌、杆菌或厌氧菌感染,故宜首选并足量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细菌对此类抗生素具抗药性、可改用其他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使用时,应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选择并足量使用抗炎药物,对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成慢性鼻窦炎至为重要。
(2)局部治疗
①鼻部用药:与治疗急性鼻炎基本相同,为促进鼻窦的通气引流,可用1%麻黄碱生理盐水滴鼻或0.05%的羟甲唑啉喷鼻剂喷鼻。
②上颌窦穿刺:急性鼻源性上颌窦炎无并发症者,在全身症状消退和局部炎症基本控制,鼻腔病变已趋向局限化时,可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法,有时一次冲洗即痊愈。亦可于冲洗后向窦腔内注入抗生素或激素。
③物理治疗:超声雾化、蒸气吸入、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电疗、电透热法和局部热敷等物理疗法,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或减轻症状均有帮助。
④手术疗法:急性期多不宜手术,仅在鼻窦炎症向外扩散而导致毗邻器官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才不得已而施之,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2、慢性鼻炎
(1)全身治疗
①一般治疗:消除病因,矫治阻塞性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和鼻息肉等;积极治疗变应性病因;清除邻近感染性病灶,如牙根感染、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和支气管扩张等。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锻炼身体,戒除烟酒,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去除全身性慢性疾病。
②药物治疗:有抗生素类和中成药类如鼻渊舒口服液、鼻炎片、辛芩颗粒(片)、鼻炎胶囊等。
(2)局部治疗
①鼻腔用药:以往最常使用的局部药物为1%麻黄碱生理盐水,滴鼻或喷入鼻内,每日数次,以改善鼻腔通气,促进鼻窦引流。应予强调的是萘甲唑林(又名滴鼻净,鼻眼净)一药不宜长期应用、否则可导致药物性鼻炎,使鼻塞加重或不可逆。因本病多与变应性因素有关,故滴鼻剂中应适量加入激素,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或可的松等。此外,滴鼻剂中尚应添加保护或恢复鼻黏膜纤毛活性的成分,如ATP、溶菌酶等。
②置换法:也称鼻窦负压置换疗法或变压置换疗法。此法适用于额窦、筛窦、蝶窦或全鼻窦之慢性炎症的治疗,尤宜用于儿童慢性鼻窦炎。
③穿刺冲洗:此法多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冲洗完毕后可暂不拔出穿刺针而向窦内注入抗生素、激素或各种蛋白分解酶制剂。
④导管冲洗。
⑤物理治疗:如超声雾化,透热疗法,中、短波或超短波治疗等。
⑥手术治疗:包括辅助手术和鼻窦手术。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遵医嘱用药,注意病情是否有反复的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反复时及时就医。
2、戒烟限酒,香烟和酒精的成分对身体有刺激,恢复期应尽量避免接触。
3、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注意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为身体提供恢复所需的营养。
4、规律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提高身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