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鼻腔前部出血症状概述: 鼻腔前部出血(Bleeding from the front o...
养生
症状名称: 鼻腔前部出血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Bleeding from the front of the nasal cavity
主要病因: 局部和全身因素
常见症状: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能合并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反复填塞可能导致局部肿胀和疼痛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涂片,前鼻镜、电子纤维鼻咽镜、CT检查
发病部位: 鼻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流行病学:
鼻腔前部出血见于儿童及多数的年轻人,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一个常见症状,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 80%以上为鼻腔前部出血,但以鼻中隔前下区最为多见,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一般局部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多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
原因-总述:
鼻腔前部出血的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鼻腔局部的病变,如外伤、炎症、鼻中隔偏曲、肿瘤以及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血液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等。
;
原因-症状起因:
1、局部原因
(1)外伤
鼻及鼻窦外伤或手术可出现鼻出血,剧烈咳嗽或喷嚏、擤鼻、挖鼻、经鼻腔插管等也可引起鼻出血。
(2)气压性损伤
鼻腔和鼻窦内气压突然变化,可致鼻腔前部出血。
(3)鼻中隔偏曲
因该处黏膜较薄,易受气流影响,故黏膜干燥、糜烂、破裂出血。鼻中隔穿孔也常有鼻衄症状。
(4)炎症
①非特异性炎症
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上颌窦炎等,常为鼻腔前部的原因。
②特异性感染
鼻结核、鼻白喉、鼻梅毒等,因黏膜溃烂易致鼻出血。
(5)肿瘤
鼻腔肿瘤可致长期间断性鼻出血。
(6)其他
鼻腔异物、鼻腔水蛭,可引起反复大量出血。在高原地区,因相对湿度过低而多患干燥性鼻炎,为地区性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2、全身原因
(1)血液疾病
①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②凝血机制的异常:如血友病、大量应用抗凝血药物、纤维蛋白形成受阻、异常蛋白血症和胶原性疾病等。
(2)急性传染病
如流感、鼻白喉、麻疹、疟疾、猩红热、伤寒及传染性肝炎等多因高热,鼻黏膜严重充血、干燥,以致出血,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前段。
(3)心血管疾病
①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伴有高血压的子痫等;其他如用力过猛、情绪剧烈波动、气压急剧改变(如高空飞行、登高山及潜水等),均可因一时性动脉压升高而发生鼻衄。出血前可有预兆,如头昏、头痛、鼻内血液冲击感等。
②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胸腔或纵隔和颈部巨大肿块、肺气肿、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等。
(4)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原因-常见疾病:
鼻中隔偏曲、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上颌窦炎、鼻结核、鼻白喉、鼻梅毒、鼻腔异物、鼻腔水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流感、鼻白喉、麻疹、疟疾、猩红热、伤寒、传染性肝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高血压子痫、二尖瓣狭窄、肺气肿、肺水肿、支气管肺炎、维生素缺乏等。
就医-家庭处理:
可通过局部按压、填塞止血等方式来缓解出血。注意填入及拆出纱条等止血物品时动作都要轻柔,防止因粗鲁动作损伤黏膜造成新的出血。
就医-急诊指征:
1、鼻外伤后大量出血;
2、鼻出血不止;
3、鼻腔塞入异物史,出现鼻出血,异物不能取出;
4、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伴鼻黏膜干燥、萎缩、嗅觉障碍等;
2、鼻出血反复发生,或伴反复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创口不易止血等血液病表现;
3、鼻内肿物;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反复或持续鼻腔前部出血,或伴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经常鼻出血吗?
2、您出血量多么?大概有多少?
3、您每次鼻出血能自行止住吗?
4、除了鼻出血,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鼻中隔偏曲、鼻炎等鼻部的疾患吗?
9、您查过凝血功能吗?正常吗?
10、您最近有受外伤吗?有做鼻部的手术吗?
11、您流鼻血前有乘坐飞机或进行潜水活动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鼻出血?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需要手术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还会复发吗?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小板明显减少时高度怀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血涂片
巨血小板需考虑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
3、骨髓涂片
可判断核细胞增生程度,可辅助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有助于鼻甲、鼻腔病变的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有助于肿瘤疾病的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前鼻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直观的观察到鼻腔、鼻甲的情况,有助于鼻腔、鼻甲病变等检测。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判断。询问病史时应关注患者有无反复鼻出血史,近期的感冒、外伤、鼻腔异物等经历也对诊断有帮助。萎缩性鼻炎、鼻腔异物、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引起鼻腔前部出血的原因,需要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对鼻腔前部出血暂停或已进行止血者
(1)首先询问病史,近期有无感冒、外伤史。既往有无反复鼻出血史。对儿童单侧鼻出血者,应考虑鼻腔异物。对中、老年患者,要询问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史。
(2)查出血原因。
2、对继续出血且出血量较多者
(1)应先止血(前、后鼻孔填塞)。
(2)估计出血量,若估计出血量达500~1000ml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以防休克发生。
诊断-鉴别诊断:
1、鼻出血部位鉴别
(1)鼻腔前部出血
主要来自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尔动脉丛。一般出血量较少,可自止或较容易止血。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2)鼻腔上部出血
常来自鼻中隔后上部,多为动脉性出血,一般出血较剧,量较多。多见于中壮年人。
(3)鼻腔后部出血
多来自下鼻道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出血部隐蔽,前鼻孔填塞不易压迫到出血处,故常需行后鼻孔填塞。常见于中老年人。
(4)鼻腔黏膜弥漫性出血
多为鼻黏膜广泛部位的微血管出血。出血量有多有少。多发生在有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等的患者。
2、病因鉴别
(1)萎缩性鼻炎
起病缓慢,鼻腔或咽喉干燥不适,女性患者每于月经期症状加重。嗅觉减退或消失,鼻内虽有恶臭,但不能自知;鼻腔堵塞感,可因干痂堵塞而致鼻塞,或因鼻腔感觉功能减退而感觉鼻塞。常发鼻衄,伴头昏、头痛,吸入冷空气时尤甚。
(2)鼻腔异物
儿童鼻腔异物多有单侧鼻腔流黏脓涕、涕中带血和鼻塞症状,呼出气有臭味。面部外伤性异物除有外伤表现外,随异物大小、性质、滞留时间和所在位置症状有所不同。行X线片检查,可明确异物的部位及大小。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前期症状有发热、嗜睡、瘙痒症等。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现血疱,甚至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且发病可以很突然。血象、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出血较多。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但常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而形态大致正常。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萎缩性鼻炎
对症治疗(维生素疗法、免疫调节剂、血管扩张剂等)以减轻局部症状,辨证论治以改善全身状况并促进局部病变好转,中成药有助于改善病情,局部治疗有鼻腔冲洗、滴药、涂鼻。必要时应用鼻甲药物注射、手术治疗。
2、鼻腔异物
以手术取出为主。异物取出后,鼻腔应滴些清热收敛药,如呋喃西林麻黄素等,以防鼻黏膜粘连,妨碍呼吸。一般不需内科用药。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若因病情关系不宜停止治疗,可改用分子结构与原来药物无关的药物治疗。对血小板重度降低者,应防止颅内高压和内脏出血发生,应输注浓缩血小板,由于血小板容易破坏,可多次输注。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有利于促进血小板的回升。重型者可试用血浆置换术和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如为重金属或砷制剂引起者,可使用解毒药如二巯丙醇、二巯丁二钠等,加速致病药物排出。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休息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
2、环境
室内的温、湿度要适宜,避免干燥引起出血。
3、饮食护理
(1)鼻腔填塞的患者,吃饭吞咽有一定困难,要多食入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补血的食物,避免食入上火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引起压力增高导致再出血。
(2)建议多饮水,保证体内液体充足,避免过分干燥,加重出血。
4、口腔护理
进行漱口,防止出血后口腔中的异味及细菌繁殖等。
5、心理护理
(1)过分紧张导致血压增高,加重出血。患者要尽量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感,避免忧虑。
(2)建议家属多去关心、安慰患者,协助患者进行洗脸、洗脚,口腔护理,以消除孤独感。
6、病情观察及护理
(1)注意观察有无局部出血以及全身情况变化。对有高血压史的病人,要注意血压的变化,防止发生意外。一旦发现不适,立即就医处理。
(2)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滴氯麻合剂、薄荷石蜡油等进入鼻腔,以保持鼻黏膜湿润。
预防-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以及鼻腔、副鼻窦炎症等鼻部疾患。
2、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的患者,要防止情绪波动,外出时注意天气的变化,以免血压升高造成出血。乘飞机还要格外小心,避免气压增高血管壁张力加大造成出血。
3、预防儿童的鼻出血,则要告诫和教育孩子不要往鼻子内塞东西,改掉挖鼻的不良习惯,少吃一些内热性的食物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