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变性性近视的眼底损害症状概述: 变性性近视亦称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较高,且伴有不同程...
养生
症状名称: 变性性近视的眼底损害
症状概述:
变性性近视亦称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较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患者除了远视力差之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发生眼底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常见症状: 视力减退、视疲劳、外斜视、眼球改变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眼底照相、眼球超声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眼镜检查
发病部位: 眼
就诊科室: 眼科
症状-典型表现:
1、视力
远视力减退,但近视力正常。看远处目标时常不自觉眯起眼睛。
2、视疲劳
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头痛等。
3、外斜视
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眼肌调节,导致集合功能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4、眼球改变
眼轴变长,表现为眼球突出。当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5、伴随症状
当近视度数较高,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或当合并眼底损害时,可出现以下表现:
(1)视物遮挡:视野改变,引起视物遮挡感。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看东西可出现大片遮幕感。
(2)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班变性,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可出现视物变形
(3)视物重影,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眼可发生固定性内斜视,常表现为极度的内下斜视,眼球转动受限。
(4)色觉异常: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5)光觉异常: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且较矫正视力更敏感。暗适应功能异常,也就是从强光环境进入暗处,眼睛很长时间不能看清物体,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夜盲。
(6)对比敏感度下降:患者可能视力下降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眼睛对平均亮度的区域辨别差别的能力严重下降。
(7)飞蚊症:眼前黑影飘动的感觉,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原因-总述:
变性性近视的眼底损害主要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
原因-症状起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目前公认的主要的病因。变性性近视的眼底损害与高度近视密切相关,高度近视有遗传倾向。
2、环境因素
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阅读姿势不良等因素均可能促使变性性近视的眼底损害的发生。
原因-常见疾病:
本症可见于高度近视。
就医-门诊指征:
1、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者)视力又出现明显下降;
2、伴视野缺损,看东西出现大片遮幕感;
3、伴视物变形,如直的看成弯的;
4、伴视物重影,眼球转动受限;
5、伴色觉异常,不能正常分辨颜色,变成色弱甚至色盲了;
6、出现不同程度的夜盲;
7、眼前有黑影飘动,且黑影逐渐增多;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怀疑变性性近视眼底损害者,可到眼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尽量不要化眼妆,以免影响医生的检查。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眼部不适的?具体表现为怎么不舒服?
2、您是否有视物疲劳、视物重影、视物变形等症状?
3、您近视多少度?从什么时候开始近视的?
4、您之前做过眼部的手术吗?
5、您既往有过眼部的疾病吗?
6、您在就诊前用药缓解过吗?是什么药?
7、您平时会经常对着电脑或手机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眼部的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散瞳验光,以初步了解眼部情况。之后根据情况进行眼底照相、眼球超声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眼镜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视力检查的目的是检查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视力检查是眼科最基本的检查。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眼底照相
看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是否是豹纹样眼底,有无出血、裂孔。
2、眼球超声检查
为无创性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有无巩膜葡萄肿、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情况。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可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此项检查为在肘部静脉注射荧光素造影剂,然后使用眼底造影仪(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特殊的照相机)监测和记录眼底的血管情况。此检查在暗室(完全无光线的屋子)进行,检查前需充分散大瞳孔。检查过程中,患者会略有不适,但可以忍受,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通常休息后可缓解。造影剂经静脉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最终经尿液排出。因此,有严重的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者、孕妇,不建议做此项检查。
4、吲哚青绿造影(ICGA)
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脉络膜血管的情况。本项检查通常与FFA同时进行。吲哚青绿会与荧光素钠同时注射入肘静脉,在一个检查过程中可以获取FFA和ICGA检查的结果。检查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人群与FFA的相同。
检查-其他检查:
1、散瞳验光
可帮助了解屈光度情况。
2、检眼镜检查
通常在散瞳之后进行,包括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可以直观看到和分析眼底病变。视盘在检眼镜下失去正常的略呈竖椭圆形,而成显著的竖(或横向、斜向)椭圆形,甚至如簸箕状。与其向后移位侧相连接处有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弧。
3、其他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还可进行眼轴长度、调节与聚散功能、眼压与视野检查等,以明确眼部病理改变情况及有无并发症。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人近视的发展过程及近视程度,同时根据眼底的典型改变,确诊并不困难。部分眼底损害,需要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球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来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多发生在高度近视,这类患者会有程度不等的眼底退行性改变。
1、豹纹状眼底
这是病理性近视最常见的眼底表现,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色素相对比较少,透过视网膜可以看见脉络膜大血管以及血管间隙的色素区形成的形似豹皮的纹理,所以叫豹纹状眼底改变。
2、视盘倾斜与近视弧
由于高度近视眼球壁后部向后凸出,视神经斜向进入球内。视盘一侧(大多数为颞侧)向后移位,使视盘在检眼镜下失去正常的略呈竖椭圆形,而成显著的竖(或横向、斜向)椭圆形,甚至如簸箕状。与其向后移位侧相连接处有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弧。近视弧对侧视盘缘略呈棕色、境界模糊、嵴状隆起的向上牵引弧。伸展性近视弧内侧白色,为巩膜暴露,外侧为浅棕色,为色素上皮层消失、脉络膜暴露所致。近视弧外侧境界清楚,但往往与后极部萎缩区连成一片。 近视弧在大多数病例位于视盘颞侧,亦有位于颞上或颞下方。更为少见的是位于鼻侧或下侧,前者称之为逆向性近视弧;后者称为Fuchs弧。当颞侧 近视弧向外、向上、向下不断延伸时,可以环绕于整个视盘周围,是为视盘周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3、黄斑出血与Fuchs斑
黄斑出血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或无新生血管)的出血。暗红色,一般为圆形,大小及数量不定。多见于黄斑或其附近视网膜血管下方。近视性Fuchs斑是高度近视出血性的黄斑病变中晚期出血吸收形成的纤维性血管瘢痕和色素上皮增殖。
4、后极部萎缩斑及漆裂纹样损害
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呈白色或黄白色,圆形或地图状,大小、数量不等,孤立或融合成大片。大片萎缩斑可与视盘周围萎缩连接,成为包括视盘和黄斑在内的巨大萎缩区。萎缩斑内或其边缘常有色素堆积,有时还可见到残留的脉络膜大血管。黄斑萎缩及其附近,常可见到分支状或网状的白色或黄白色线条,线条与眼底血管样线条相似,宽窄不一,边缘不整齐或呈锯齿状,类似旧漆器裂纹,故称漆裂纹样损害。
5、黄斑囊样变性与黄斑裂孔
检眼镜下,黄斑可见一个境界清楚的圆形红斑,直径为1/3~1/2PD。红斑周围邻接处视网膜稍带灰色,如果伴有局限性脱离其周围有反光圈。裂隙灯显微镜下,若为囊样变性,则光切面有一菲薄的前囊壁切线;若为裂孔,则此线中断。裂孔外壁切线与周围视网膜面切线有错位。
6、后巩膜葡萄肿
眼球后段巩膜过度延伸,后极部可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后葡萄肿。检眼镜下后葡萄肿如皿状或火山口状凹陷,边缘可为斜坡形,亦可急剧陡峭,视网膜血管在边缘处呈弯曲爬行。后葡萄肿底部与其边缘部的屈光度相差颇大,这种屈光度的差异,是诊断后葡萄肿的一个重要依据。
7、周边部视网膜囊样变性及格子样变性
常见于锯齿缘附近,充分扩瞳后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较易发现。囊样变性呈圆形或类圆形红色。在视网膜灰白色萎缩病灶的背景衬托下,境界清楚。萎缩性病灶周围,还有交叉成网状由视网膜末梢小血管 白线化形成的白色线条,称为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破裂,形成视网膜裂孔。
8、玻璃体液化混浊
玻璃体凝胶体解聚液化,有些部分浓缩成灰白色膜样或条索状混浊。在裂隙灯显微镜光切面检查下,混浊物飘浮于玻璃体腔内。玻璃体液化可引起玻璃体前、后脱离,以后脱离为多见。
诊断-鉴别诊断:
1、弓形虫病
眼弓形虫病虽属葡萄膜炎,但往往无前部炎症,仅有后部葡萄膜的病变,好发部位也位于后极部,在静止期或先天性可仅表现为黄斑区陈旧萎缩性圆形病灶,其周围可伴有色素沉着,类似高度 近视的萎缩性病灶。但 弓形虫病患者有猫、狗等动物接触史,另外可用皮肤实验和血清学试验证明。
2、老年性黄斑病变
在老年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表现为伴有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体瘢痕时,要与老年性黄斑变性鉴别。一般前者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较小且近中心,而后者常伴眼底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性改变。且除了盘状瘢痕外,还可有早期老年性盘状病变的改变,如单个或融合的玻璃膜疣、色素上皮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等改变。
治疗-预计治疗:
眼底出现的各种变性改变,一旦形成不可逆转。到目前为止,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目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维生素A、D、E、C,葡萄糖酸锌及碘制剂等亦可试用。
2、手术治疗
应用异体同种巩膜或其他材料作眼球兜带术即后巩膜加固术,以期阻止后部巩膜进一步延伸,远期疗效尚难肯定。
治疗-相关药物: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葡萄糖酸锌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