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产妇失眠症状概述: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由于产妇分娩后,生理及心理都出现了较大...
养生
症状名称: 产妇失眠
症状概述: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由于产妇分娩后,生理及心理都出现了较大变化,易出现失眠。主要表现为产妇产后难以入睡、多梦、易醒、醒后难睡等,可导致睡眠质量和时间的下降,不能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产后失眠可能与分娩后身体虚弱、体内激素变化、角色改变、心理压力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也可能是产褥期抑郁症的一种表现。产妇长期出现失眠,不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及孩子的养育。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可能与分娩后身体虚弱、体内激素变化、产褥期抑郁症、睡眠生物节律改变等有关
常见症状: 难以入睡、多梦、易醒、醒后难睡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精神量表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多导睡眠图、脑电图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产科、精神心理科
重要提醒: 产妇产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短期难以适应,出现睡眠紊乱,不利于产后恢复,因此产妇若受到失眠的困扰,应及时就医咨询。
流行病学:
产后失眠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也无特定好发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产妇一般是指生产后42天以内的女性,这个时期发生的失眠即为产妇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和醒后再入睡困难等。
1、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min。
2、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3、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h。
症状-伴随症状:
由于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下降,患者常伴有日间困倦,体力下降,还可有紧张不安、情绪低落等,严重者会出现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周围血管收缩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原因-总述:
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体内激素变化、心理压力大甚至患上产褥期抑郁症等,都可能导致产妇失眠。此外,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睡眠生物节律改变等,也可能与产妇失眠有关。
原因-症状起因:
1、身体虚弱
分娩对于大部分女性都是一个痛苦、极大消耗体力的过程,此时产妇需要承受较大的身体负担。因此,分娩后的疲劳、伤口疼痛等可能会导致产妇失眠。
2、激素变化
孕妇在妊娠期间会分泌一些利于胎儿成长的激素,但在产后72小时内会逐渐消失,变为分泌母乳的激素等,这种短期内的激素剧变,容易导致产妇失眠。
3、产褥期抑郁症
产后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出现产褥期抑郁症,即产妇在产褥期出现抑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以睡眠障碍为首发表现。其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妊娠、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体内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以及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致;另外,还可能跟遗传有一定关系。
4、微量元素的缺乏
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不高。产妇因失血及哺乳等,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不及时添加,极易缺乏各种微量元素。国外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维持睡眠,补充维生素D,使血清维生素D水平达到且维持在一定的浓度时,可有效地改善睡眠。
5、睡眠生物节律改变
不规则的睡眠时间会抑制生理节律的时钟信号。晚上照顾婴儿、母乳或人工喂养、更换尿布、孩子哭闹等都可引起产妇睡眠生物节律的改变,也易致失眠。
6、其他
初产妇分娩后增加了母亲的身份,部分产妇可能由于没有准备好这一角色的改变,从而出现焦虑、紧张、失眠。
原因-常见疾病:
产褥期抑郁症
就医-门诊指征:
1、产后经常难以入睡;
2、伴多梦、易醒;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产妇一般可到产科、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的宝宝一般都是谁在照顾?您经常为了照顾宝宝而从睡眠中清醒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疗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跟我生宝宝有关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药物会影响我哺乳吗?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产妇受到失眠困扰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一些日常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另外,还可能会建议患者做精神量表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多导睡眠图、脑电图等,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及神经系统查体,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意识状态、表情、感觉功能、反射等。
检查-其他检查:
1、精神量表测评
可以对患者情绪、睡眠等作出评估,是精神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1)问卷
医生可能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1)问卷等量表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3、多导睡眠图
可全面评估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中呼吸暂停、低氧情况及心电和血压的变化等,为产妇失眠的诊断提供依据。
4、脑电图
是了解失眠的重要方法,应用脑电图进行睡眠过程监测,可发现睡眠时异常的脑电活动。
诊断-诊断原则:
产妇失眠的诊断主要根据产妇自己的陈述。大多数研究显示,尽管患者主诉失眠,但实际睡眠时间多在正常范围。当对失眠的性质和程度有疑问时,进行睡眠脑电描记会有助于判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与产后抑郁症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产后抑郁症:也可出现失眠的表现,而且部分患者常以此作为首发症状,但抑郁症患者往往还会伴有情感低落、兴趣丧失、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等表现,甚至产生自杀或伤婴的行为。临床常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量表进行判断。
治疗-预计治疗:
产妇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一般治疗和心理治疗,通过改善患者的睡眠环境、给予一定的心理治疗来改善失眠的情况。若患者诊断为抑郁症,严重时需要使用一些抗抑郁药物。
治疗-一般治疗:
1、很多产妇由于照顾婴儿,很难睡一整夜觉,白天可以通过小憩的方法(如午睡等),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家属在白天应尽可能帮助照顾婴儿,使产妇有更多的时间补充睡眠。
2、睡觉时不要过度思虑,睡前两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3、避免进食过晚、过饱,也不要空腹;晚上不要喝咖啡、茶以及含酒精的饮料,也不要吸烟。
4、放松心情,多和家人、朋友沟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睡眠。
5、确保卧室夜间温度适宜、安静舒适,且不受声音和光线干扰
治疗-药物治疗:
1、止痛药
对于伤口疼痛的患者,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一些止痛药物。
2、抗抑郁药
对于存在中重度抑郁及心理治疗无效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可给予一些药物,如盐酸帕罗西汀、盐酸舍曲林、阿米替林等。
治疗-相关药物:
盐酸帕罗西汀、盐酸舍曲林、阿米替林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其他治疗:
1、心理治疗
(1)CBT-Ⅰ
①CBT-Ⅰ通常是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的结合,还可以联合松弛疗法。CBT-Ⅰ治疗需要接受过培训的医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参与。
②针对入睡时间、睡眠连续性、休息感及睡眠时长等睡眠指标,CBT-Ⅰ可产生中到高度的效应,并帮助患者建立起关于睡眠的积极、合理的观念,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重建正常的睡眠模式和睡眠结构。
③对于失眠伴抑郁的患者,接受CBT-Ⅰ治疗可使抑郁缓解率显著升高。
(2)失眠简明行为治疗(BBTI)
BBTI仅包括单次的启动课程及2~3次面对面或电话随访,通过增强睡眠动机,强化睡眠的规律性、降低唤起程度及增强床与睡眠的相关性来改善失眠。患者取得的进步应通过睡眠日记、每周电话或电子通讯记录来监测。
(3)放松疗法
放松治疗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带来的不良效应,主要方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放松训练的初期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作为一种失眠治疗的补充技术,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的可接受性强,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自然、简单、低成本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帮助建立并巩固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和延长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眼疲劳,也可能诱发轻躁狂。
(2)重复经颅磁刺激
国内已经有较多用该方法治疗失眠症的报道,认为该技术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手段。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规范治疗,产妇的失眠症状一般可得到有效的改善,预后通常较好。
预后-危害性:
睡眠对产妇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长期失眠可导致产妇休息不足,影响产后恢复。严重者还会导致抑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可通过一般治疗和心理治疗,使症状得到改善。
日常-护理原则:
产妇在产后不仅要进行哺乳,还会担心婴儿的情况,家属应尽可能多分担一些责任,给予产妇心理及生活上的帮助。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部分产妇初为人母,对养育孩子等没有经验,导致压力过大,对婴儿过分担心,可造成对周围的亲戚、丈夫的不信任,加重焦虑。
2、护理要点
(1)产妇不要过多担心孩子,增加对伴侣及其他亲属的信任感,照顾孩子的很多事情可以交给家属去做。平时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可以和其他产妇交流心得,彼此支持、理解。
(2)睡前可以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能将患者的注意力从难以入眠的压力中分散出来,还可以促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日常-用药护理:
哺乳期用药较为特殊,一些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可能会对新生儿带来危害。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自行改变药物剂量或停用,也不可擅自使用医嘱外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和谐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整洁美观,温度适宜。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
3、适当锻炼,但在睡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饮食-饮食调理:
恰当的饮食调理有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改善产后失眠等不适症状。产妇刚经历分娩,身体虚弱,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应避免油腻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饮食建议:
1、定时定量用餐,晚餐最好吃六七成饱,不要空腹也不要过饱。
2、宜多吃补气血的食品,如红枣、薏米或小米熬成的粥等,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等,进而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3、晚餐或睡前可选择一些助眠食品,如牛奶等。
饮食-饮食禁忌:
1、不宜吃油腻或者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3、不宜多喝酒、咖啡、浓茶等。
预防-预防措施:
本病一般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学会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睡前不要胡思乱想。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经常运动,少喝咖啡、茶或者红牛等兴奋神经的饮品。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抑郁症或身体其他疾病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