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产后涨奶症状概述: 产后涨奶主要是指因乳腺管不通畅,乳汁排出不畅引起的乳房内乳汁过多,出...
养生
症状名称: 产后涨奶
症状概述:
产后涨奶主要是指因乳腺管不通畅,乳汁排出不畅引起的乳房内乳汁过多,出现乳房胀满、疼痛的情况。多发于哺乳期妇女,特别是分娩后的3~4天。
英文名称: engorgement
其他名称: 胀奶
主要病因: 乳房内乳汁及结缔组织中增加的血量及水分所引起
常见症状: 乳房胀满、疼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脓液培养、血液细菌培养、乳房X线钼靶摄片、乳房B超检查
发病部位: 乳房
就诊科室: 产科、乳腺外科
好发人群:
哺乳期妇女。
症状-典型表现:
哺乳期乳房乳腺管如果不通畅,可使乳汁排出不畅,潴留于导管内,使之扩张形成囊肿——称为积乳囊肿,亦称乳汁潴留囊肿或乳汁郁积症。主要表现为乳房内肿块。
原因-总述:
乳汁由乳腺分泌,经乳腺导管排出,但若因乳汁产生过多、哺乳不当、乳腺管不通畅等因素引起乳汁排出受阻,并积聚在乳腺管内,则可引起产后涨奶。
原因-症状起因:
孕妇从孕末期就开始有初乳,当胎盘娩出后,泌乳激素增加,刺激产生乳汁,乳腺管及周围组织膨胀,在产后第三、四天达到最高点。如果妈妈在新生儿出世后未能及早哺喂、哺喂的间隔时间太长,或者由于乳汁分泌过多、乳头内陷、乳导管结构异常、乳导管感染等,导致乳汁无法被正常排出,乳导管内乳汁淤积,可使乳房变得肿胀且疼痛。此时乳房变硬,乳头不易含接,妈妈会因怕痛而减少喂奶次数,从而进一步造成乳汁停流,加重产后涨奶。
原因-常见疾病:
乳头内陷、乳腺炎、积乳囊肿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无乳汁排出,不能哺乳。
2、乳房肿痛、发红、变硬或有小囊肿。
3、伴发热、乏力、食欲下降。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产后出现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产科、乳腺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进行乳房检查,可使用乳贴代替乳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个症状多久了?
2、您都有哪些不适?
3、自发病以来,您的症状有所加重或减轻么?有什么原因么?
4、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么?
5、您之前有采取什么措施么?效果如何?
6、您有过乳腺炎么?有没有治愈?
7、您的宝宝是母乳喂养么?
8、您的宝宝吃奶顺利么?一天喂几次?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涨奶?
2、我的情况严重么?还能哺乳么?会影响到宝宝么?
3、我需要如何治疗?要住院么?多久能好?
4、治疗有什么风险么?会对宝宝有什么影响么?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6、我平时应该怎么护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乳房检查,初步判断乳房情况。医生还会建议做血常规、脓液培养、血液细菌培养、乳房X线钼靶摄片、乳房B超检查等,以明确产后涨奶的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乳房视诊
医生首先会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2、乳房触诊
了解乳房是否有结节、肿块等;再进行腋窝、锁骨上和内乳淋巴结区体检,有无相关淋巴结肿大、压痛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并发脓毒血症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常达0.8以上。
2、穿刺抽脓、脓液涂片、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
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
3、血液细菌培养
急性乳腺炎并发脓毒败血症时,一般应隔天1次,抽血做细菌培养,直到阴性为止,抽血时间最好选择在预计发生寒战,高热前,可提高阳性率,对临床表现极似菌血症而血液培养多次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感染的可能,可抽血做厌氧菌培养。
检查-影像学检查:
1、乳房X线钼靶摄片
乳房皮肤肿胀增厚,间质阴影增生扭曲,血管阴影明显增加,应用抗生素后炎症变化明显改变。
2、乳房B超检查
无损伤检查的首选,可发现炎症肿块、乳汁潴留、脓肿形成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生育史、哺乳情况,以及乳房肿块、疼痛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乳房检查、血常规、乳房X线钼靶摄片、乳房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常需排查是否存在乳腺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乳腺炎: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
治疗-预计治疗:
一般情况下,及时多次吸吮1~2天后,乳腺管即可通畅。但是乳房过度肿胀,妈妈往往疼痛难熬,此时可采取热敷、按摩、借助吸奶器等解决不适。
治疗-治疗方法:
1、热敷
热敷可使阻塞在乳腺中的乳块变得通畅,乳房循环状况改善。热敷中,注意避开乳晕和乳头部位,因为这两处的皮肤较嫩。热敷的温度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2、按摩
热敷过乳房后,即可按摩。乳房按摩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以双手托住单边乳房,并从乳房底部交替按摩至乳头,再将乳汁挤在容器中。
3、借助吸奶器
奶胀且疼得厉害时,可使用手动或电动吸奶器来辅助挤奶。
4、热水澡
当乳房又胀又疼时,可冲洗热水澡,一边按摩乳房。
5、温水浸泡乳房
可用一盆温热水放在膝盖上,再将上身弯至膝盖,让乳房泡在脸盆里,轻轻摇晃乳房,借着重力可使乳汁比较容易流出来。
6、冷敷
如果奶胀疼痛非常严重,可用冷敷止痛。一定要记住先将奶汁挤出后再进行冷敷。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产妇经宝宝及时多次吸吮1~2天后,乳腺管即可通畅,不再涨奶。乳房过度肿胀的产妇经过热敷、按摩或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后,可缓解产后涨奶。
日常-护理原则:
1、保持精神愉悦。乳汁分泌与神经中枢关系密切,过度紧张、忧虑、愤怒、惊恐等不良精神状态可引起乳汁分泌减少。
2、产后饮食营养充足。
3、掌握一定的哺乳技巧。左右乳房轮换着喂,先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多余的奶水应用手挤出。
4、保持良好的睡眠。
预防-预防措施:
1、让宝宝及早开始吸吮,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哺喂母乳,这样乳汁分泌量也会较多。
2、注意哺喂次数,约2~3小时1次,以移出乳汁,保证乳腺管通畅,预防涨奶。
3、如果乳汁分泌过多,宝宝吃不了,应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吸空。这样既能解决产后涨奶,又能促进乳汁分泌。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