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产后痔疮脱出症状概述: 产后痔疮脱出是指女性产后由于妊娠期腹腔压力增加、分娩用力、侧切切...
养生
症状名称: 产后痔疮脱出
症状概述:
产后痔疮脱出是指女性产后由于妊娠期腹腔压力增加、分娩用力、侧切切口、肛周病变等原因导致直肠黏膜下坠,脱离肠肌,从而引起直肠黏膜随内痔脱出于肛门外。临床常见表现包括痔疮脱出肛门、肛周疼痛、便血等。本症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主要由妊娠期腹腔压力增加、分娩用力、侧切切口、肛周病变等原因引起
常见症状: 痔疮脱出肛门、便血、肛周疼痛、瘙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隐血检查
发病部位: 生殖部位
就诊科室: 产科、肛肠外科、急诊科
重要提醒: 分娩后患者出现肛门剧烈疼痛、有肿物脱出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
产后痔疮脱出好发于有痔疮病史的女性,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症状-典型表现:
1、便血
在日常排便中会有无痛性的鲜红色血,呈点滴或者喷射状出现,在排便结束后便纸也会染血。便血的情况可能会反复出现,但也会有自行缓解的倾向,如果长期的慢性出血可能会诱发贫血。
2、脱出
排便后痔核会脱出肛外,初期可以自行回纳;随着病情的发展,需要用手帮助回纳;严重者甚至难以回纳,稍加咳嗽或其他增加腹压的情况也会脱出。
3、疼痛、瘙痒等不适感
痔核脱出可能会伴有黏液渗出,黏液在肛门周围部会引起肛门潮湿、坠胀、疼痛和瘙痒等不适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因-总述:
妇女妊娠时,由于胎儿增大,使腹压增加,从而直接影响到肛门、直肠静脉血液回流,致使静脉曲张,增加妊娠期发生痔疮的风险。产后痔疮脱出则是由于妊娠期腹腔压力增加、分娩用力、侧切切口、肛周病变等原因引起。
原因-症状起因:
1、压力增大
(1)妊娠时由于胎儿增大,腹压增加,而导致痔疮脱出。
(2)分娩时由于过度用力,腹腔压力增大,也可使内痔脱出。
2、侧切切口
侧切切口可使肛周皮肤组织破坏,容易出现痔疮脱出。
3、肛周病变
肛周发生炎症等病变时,痔疮脱出的风险会增大。
4、其他
久坐、久站、过度饮酒或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加重痔疮症状,导致脱出。
原因-常见疾病:
肛周炎症
就医-急诊指征:
1、产妇肛门出现剧烈疼痛,肛门有肿物脱出;
2、便后大量出血;
3、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患者分娩后出现以上情况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肛周疼痛或瘙痒。
2、便后有鲜红色血液。
3、肛门区域有肿块。
4、肛门有脱出物。
5、伴发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的症状体征。
患者妊娠后出现以上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治疗。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可到急诊科、妇产科、肛肠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他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3、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4、肛门有无肿物脱出?
5、有无便血或黑便?
6、您平时生活习惯如何?
7、怀孕前是否得过痔疮?
8、是否治疗过?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是否定期在做产检?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产后痔疮脱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的病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我可以用什么药物治疗?有副作用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7、能治好吗?我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吗?怎么预防?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我该怎么护理?平时该注意哪些事项?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便血、肛周疼痛、痔疮脱出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血常规、粪便隐血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判断患者的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生殖系统检查,观察外阴的形态、颜色,并进行宫颈、子宫及附件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生殖器官畸形、妇科炎症等。
1、视诊
(1)检查意义: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黏液、肿块等,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还可注意观察肛门周围有无外痔等异常。
(2)检查场景: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充分暴露肛门,检查时一般会采取左侧卧位,患者的臀部靠近床边,上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90°,并向腹部靠近,下腿伸直。有时也会叮嘱患者模拟解大便的动作,医生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的将肛门向两边分开,使肛外翻,观察有无其他病变。
(3)诊断标准:肉眼下可以直观的看到肛门周围的情况。
2、触诊
(1)检查意义:检查肛周皮肤的温度及弹性是否正常,肛门附近的肿物有无触痛或压痛。
(2)检查场景:肛门部位的触诊一般与上述视诊一起进行,患者需要注意配合医生检查。
3、直肠指诊
(1)检查意义:直肠指诊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直肠指诊可发现肛门直肠的早期病变。
(2)检查场景:此检查依旧需患者充分暴露肛门,一般和视诊一样采取左侧卧位。同时医生会叮嘱患者放松肛门,并用带有手套的右手示指,涂上润滑油,告知患者后,轻轻插入肛门,进行触诊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会取患者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有无贫血情况,长期的内痔病史可能会导致贫血。
2、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对于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隐血试验阳性代表存在便血。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病变部位出血较少,无法直接通过肉眼进行判断,而粪便隐血试验则有助于确诊。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确诊。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与直肠息肉、直肠黏膜脱垂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大多是红色椭圆形的肿块,并有蒂与直肠相连,排便时也会脱出肠外,多为单个且易出血,血色鲜红并附着在粪便表面。
2、直肠黏膜脱垂
直肠黏膜脱垂的脱出物一般呈现环状,所以容易误诊为环形痔,脱出物颜色鲜红,表面光滑没有分界线,括约肌松弛,很少出血。而环形痔的黏膜呈梅花状,肛门括约肌不松弛。
治疗-预计治疗:
产后痔疮脱出的患者,由于肛门周围神经丰富,对疼痛极为敏感,可采用局部湿热敷、外敷痔疮药膏或栓剂、手法复位等方法进行治疗。病情严重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硫酸镁
可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吸收。
2、外用药物
外敷痔疮膏或痔疮栓剂,减轻急性炎性水肿,促进创面愈合,药剂在体温的作用下,在创面形成一层糊状的保护膜,使创面保持湿润,减少渗出,避免受粪便的直接摩擦,从而发挥消炎、镇痛和收敛作用。
治疗-相关药物:
硫酸镁
治疗-手术治疗:
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既往治疗内痔脱出的术式有注射术、胶圈套扎术、内痔结扎术等,但总体临床疗效不尽人意。PPH是近年用于治疗内痔脱垂的一种手术方法,即利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黏膜和黏膜下组织3~4cm,同时将远近端黏膜吻合,通过切除松弛或脱垂的直肠黏膜,断流阻断供应内痔的血管,使痔核萎缩,同时悬吊痔核,使脱出的内痔还纳入肛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其他治疗:
手法还纳:外敷痔疮膏或栓剂后,通过按压还纳的方法,直接将外翻的肛周组织还纳于直肠内,解除肛周组织的受压情况,以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预后-一般预后:
产后痔疮脱出经过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多数预后较好;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嵌顿等急性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1、长期反复脱出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还可发生嵌顿等急性情况。
预后-治愈性:
一般可通过积极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护理原则:
日常生活的护理对于本病的治疗极其重要,产妇可遵照医嘱进行提肛训练,还纳后三天内尽量避免用力排便。
日常-生活管理:
1、遵医嘱进行肛提肌锻炼。
2、定时排便,便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缓泻剂或肛门推注液状石蜡、开塞露。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待疼痛不适明显减轻后,再下床活动。
4、避免频繁下床排尿,以免增加腹压,加重痔疮脱出水肿。
5、保持肛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及时清洗。
饮食-饮食调理:
产后痔疮脱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整,特别是一些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要摒除。
饮食-饮食建议:
1、多摄入五谷杂粮,特别是芋头、荞麦面、玉米等食品,搭配一些多纤维的蔬菜,如芹菜、苦瓜等,能有效减少便秘的出现。
2、多喝水,避免大便干燥。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润肠通便的新鲜水果。
饮食-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避免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的血液回流。
2、忌食烟熏、煎炸、腌渍食物,如油条、煎饼、烤鸭、熏肉等,以免影响消化。
3、不抽烟,不喝酒。
预防-预防措施:
本症一般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孕前及时治疗肛管炎性疾病。
2、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3、产时听从医嘱合理用力,积极配合助产士。
4、产后注意休息,忌劳累、久蹲,适当活动,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促进局部静脉回流。
5、防止产后尿潴留,产后及时排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