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传导性耳鸣症状概述: 传导性耳鸣(onductivity of tinnitus)是由于...
养生
症状名称: 传导性耳鸣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onductivity of tinnitus
主要病因: 常见于耳道肿胀、耵聍栓塞、鼓膜内陷、鼓膜穿孔以及中耳炎、鼓室粘连、听骨链硬化等病变。
常见症状: 耳鸣以低频为主,像刮风似的呼呼响声。
检查项目: 耳鼻咽喉检查、听力检测、耳鸣测定、血常规、CT、MRI
发病部位: 耳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耳鸣以低频为主,像刮风似的呼呼响声。
原因-总述:
传导性耳鸣可因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所致,常见的原因包括外耳道阻塞、中耳病变,鼓膜外伤、听骨链畸形等也可致传导性耳鸣。
原因-症状起因:
1、外耳道阻塞
如外耳道肿胀、异物、肿瘤、耵聍栓塞等。
2、中耳病变
如鼓膜内陷、鼓膜穿孔、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症、听骨链病变、鼓室积液、鼓室肿瘤、中耳外伤等。
3、其他
如鼓膜外伤、听骨链畸形、耵聍触及鼓膜等情况。
原因-常见疾病:
鼓膜穿孔、中耳炎、耵聍栓塞、听骨链病变、鼓室积液、鼓室肿瘤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出现;
2、伴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
3、伴头晕、头痛、高血压等;
4、伴精神亢奋、失眠、食欲亢进、消瘦、心悸、突眼等疑似甲亢表现;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等。
传导性耳鸣伴发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若有严重外伤,突发剧烈头痛、昏迷等危急情况是,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单纯的耳鸣,或伴有其它耳病表现者,应去耳鼻喉科。
就医-就医准备:
1、若耳鸣严重,引起听力障碍者,注意在他人陪同下外出,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需要对耳部进行检查,避免耳环等装饰品,以免妨碍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曾使用过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耳鸣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2、在何种情况下,耳鸣会加重或减轻?
3、除耳鸣,您是否还有疼痛、眩晕、听力障碍等情况?
4、耳鸣会对影响您的睡眠吗?
5、您以前有过耳鸣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6、您最近耳部受过强烈噪音等影响吗?
7、您近期有过受凉感冒、耳部外伤或头部外伤等情况吗?
8、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吗?是否用药控制?
9、您使用过药物治疗耳鸣吗?什么药物?
10、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1、您平时喜欢喝酒或咖啡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耳鸣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会失聪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会对听力产生影响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听力检查是诊断耳鸣的主要步骤。听力检查包括音叉检查、纯音电测听、超听阈检查、言语测听、听阻抗测听及电反应测听等方法。
2、测定耳鸣的常用方法强度平衡法、纯音的耳鸣掩蔽检查法、杂音的耳鸣掩蔽法及疲劳试验检查法、频拍震荡器耳鸣掩蔽检查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耳鸣的症状、起病情况、耳鸣性质、程度、有无耳病及使用耳毒性药物,颅脑外伤、噪声损伤、眩晕或烟酒过度等耳鸣相关疾病史,再结合辅助检查可确诊,应注意与其他类型耳鸣鉴别,如生理性耳鸣、病理性体声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鸣等。
诊断-鉴别诊断:
1、与其他类型耳鸣鉴别
(1)生理性耳鸣:正常情况下,在耳部周围,呼吸运动、关节运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肌肉收缩等,都产生一定声音,当外界声音强于这些生理活动产生的声音,可对其产生掩蔽作用而不被觉察,但在安静环境下,有时就会感觉到耳内有微弱的响声,这就是生理性耳鸣。
(2)病理性体声性耳鸣: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感觉到中耳或咽部肌肉运动,或是血管搏动的声音,但当肌肉异常挛缩、血压升高、有血管扭转迂曲、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疾病时,可感觉搏动性耳鸣。
(3)感音神经性耳鸣:包括内耳毛细胞的病变及各级听神经病变引起的耳鸣。当内耳听觉感受器受炎症、中毒、噪声刺激而损伤,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出血、血栓、新生物等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其特点多为蝉鸣样、刺耳尖声或混合多种音调的耳鸣。
2、相关原发病鉴别
(1)外耳道梗阻:当耳垢或异物阻塞耳道,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传导性听力损失、发痒、耳道胀满感和疼痛。
(2)中耳炎:本疾病可以引起耳鸣和传导性耳聋,然而,此疾病的典型表现是耳痛、鼓膜的红胀、发热、寒战和眩晕。
(3)鼓膜穿孔:耳鸣和听力丧失同时出现,但鼓膜穿孔面积较小时,耳鸣是最常见的症状,穿孔面积大时听力丧失是常见症状,这些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并伴随有疼痛、眩晕和耳胀满感。
(4)急性外耳道炎:尽管在急性外耳道炎时,耳鸣不是主诉,但是当外耳道的分泌物碰撞鼓膜时,也可以引起耳鸣。典型的表现是瘙痒、恶臭的外耳道分泌物,剧烈的耳痛,并可因触摸、牵拉、张口、咀嚼等加重。外耳道会红、肿。有时也会出现单侧听力丧失。
(5)咽鼓管开放:一般情况下,除了在吞咽时,咽鼓管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咽鼓管持续开放可引起耳鸣、听觉异常,患者自诉可闻及呼吸声、响亮而扭曲的声音及耳内的胀满感,用气动耳镜检查鼓膜的运动和呼吸的关系。有时,呼吸的声音可以通过放在耳廓上的听诊器闻及。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外耳道异物
根据异物性质、形状和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取出方法。
异物位置未越过外耳道峡部、未嵌顿于外耳道者,可用盯聆钩直接钩出。
活动性昆虫类异物,先将昆虫麻醉或杀死后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
如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较紧,可行耳内切口,甚至需凿除部分骨性外耳道后壁,以利异物取出。
外耳道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异物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2、鼓膜穿孔
首先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泥土、血凝块等。注意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一般无感染征象,不应用抗生素。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穿孔愈合前,禁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绝大多数外伤性穿孔可于3-4周内自愈,较大而不能自愈的穿孔可行鼓膜修补术。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祛除病因。
(1)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也可参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敏感抗生素。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防止鼓膜穿孔。
(2)局部治疗
①鼓膜穿孔前:可用1%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1%麻黄碱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仰卧悬头位),可改善咽鼓管通畅度,减轻局部炎症。如症状较重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可行鼓膜切开术。
②鼓膜穿孔后:先彻底清净脓液,然后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液等抗生素水溶液滴耳。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彻底消退后,部分患者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
(3)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咽部与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有助于防止中耳炎复发。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休息与活动
(1)患者在发病时尽量休息,或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少量的活动。避免一人外出,尤其是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应提高安全意识,有不适感觉时应尽快离开危险环境。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在症状发作时尽量避免睡眠,症状缓解时适当休息,以改善睡眠质量。
(3)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可以改善耳部结构的血流,利于改善耳鸣症状。但是应避免长时间颈部保持过伸位的锻炼,例如骑自行车。
2、环境
远离噪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持适中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饮食护理
建议清淡饮食,限盐。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4、心理护理
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诱发耳鸣,或者加重原有的耳鸣。学会放松心态,调节神经紧张,减轻焦虑,坚定的治疗信心。
5、用药与监测
(1)治疗耳鸣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坚持治疗。
(2)当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或加重耳鸣的症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咨询。
(3)经常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者过低。
预防-预防措施:
1、爱护耳朵,平时注意耳部的卫生。
2、耳朵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预防耳病的进一步恶化。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