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耳内流脓症状概述: 耳内流脓(Pus in the ear)是指耳朵内持续或者间断地流出...
养生
症状名称: 耳内流脓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Pus in the ear
主要病因: 外耳或中耳炎性病变、外伤、先天性耳前瘘管
常见症状: 耳痛、头痛、听力减退、发热
检查项目: 耳镜检查、血常规、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CT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发病部位: 耳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耳内流脓常见的病因有外耳疾病、中耳疾病以及耳外伤等其他疾病。多见于外耳道疖肿、弥漫性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核、中耳癌等。
原因-症状起因:
1、外耳疾病
如外耳道疖肿、弥漫性外耳道炎、坏死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以及外耳道的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及恶性肿瘤等。
2、中耳疾病
如大疱性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核、中耳癌等。
3、其他疾病
如先天性耳前瘘管、耳外伤等。
原因-常见疾病:
外耳道疖肿、弥漫性外耳道炎、坏死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乳头状瘤、大疱性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核、中耳癌、先天性耳前瘘管等。
就医-急诊指征:
1、严重耳部外伤,突然出现听力丧失、耳内剧烈疼痛;
2、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一侧或两侧耳内反复或持续流出脓液;
2、伴有耳痛,咀嚼、说话或牵拉耳廓时明显;
3、伴有耳部闷堵感、耳鸣、听力下降;
4、伴头痛、眩晕;
5、耳内流血或血性分泌物,有恶臭味;
6、伴有耳部皮肤充血、肿胀;
7、伴有持续发热;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注意休息,尽量不要碰触耳部。
2、患者尽量避免辛辣或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忌烟、忌酒。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耳内流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流出来的脓液是什么颜色的?是否伴有恶臭味?
3、您除了耳内流脓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头痛、耳痛、耳鸣、听力下降?
4、您的耳内流脓是否是在感冒后出现的?
5、您在说话、咀嚼等牵拉耳廓的动作时,会诱发耳内流脓吗?
6、您的耳内流脓会在什么情况下加重?什么情况下缓解?
7、您在出现耳内流脓前是否有过耳部的外伤?
8、您既往有过耳内流脓的情况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9、您既往有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或其他疾病吗?
10、您的直系亲属中有中耳炎的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耳内流脓的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会不会影响我的听力?
3、我需要住院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应该怎么治疗?能治愈吗?会不会复发?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查看耳部皮肤是否有充血、肿胀、结痂、脱屑等情况,对于外耳疾病有一定提示意义。
2、触诊
注意两侧乳突尖及鼓窦区是否有触压痛,耳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如指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时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可提示外耳道炎。
3、嗅诊
耳内脓性分泌物是否有特殊臭味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如胆脂瘤中耳炎的脓液有特殊的腐臭,中耳癌的分泌物常有恶臭。
4、专科检查
耳镜检查可观察耳道、鼓膜是否充血及充血程度,其正常标志是否易辨识等,对疾病的鉴别诊断较为重要。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外耳疾病
(1)急性外耳道炎: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胀痛,疼痛加剧,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并逐渐增多,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
(2)外耳道湿疹: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表现为红斑、渗出,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的湿疹,可有或多或少的脓性分泌物和脓痂。
(3)外耳道疖:耳痛为外耳道疖主要症状,早期引起剧烈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疖肿破裂后,疼痛减轻。外耳道软骨部可见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牵引耳廓或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疖肿成熟后红肿变软,其顶部有化脓黄点,溃破后有少量脓液流出,脓液色黄,稠厚,有时稍带血液,但不含黏液。
(4)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状团块。在疾病之初期,若无感染,由于胆脂瘤较小并无特殊不适症状。随着团块的不断堆积,胆脂瘤体积不断增加,可出现耳部闷堵感、听力下降、耳痛、耳部流脓,脓液具有特殊臭味,或带血的血性分泌物。检查时可以见到外耳道内有灰白色或者黄色角蛋白碎屑、上皮样物堵塞,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包裹,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可伴有肉芽形成。
2、中耳疾病
(1)大疱性鼓膜炎:患者多伴有剧烈耳痛、耳闷胀感及轻度听力下降。大疱破裂后,耳内可流出淡黄色或略带血性的分泌物,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耳痛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伴有眩晕。
(2)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3)中耳癌:常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出现分泌物中带血且耳聋加重,并伴有耳痛、面瘫等。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严重的疖需口服抗生素,因外耳道疖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已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则根据试验结果首选敏感的抗生素。
2、慢性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炎症急性发作时,宜全身应用抗生素。有条件者,用药前先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
3、有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有免疫缺陷者应增强抵抗力并做相应的治疗。
4、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文献报道有多种方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半合成青霉素联合静脉给药;头孢他啶静脉给药;环丙沙星口服。用药时间需数周。
治疗-相关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1、中耳有肉芽或息肉,或耳镜下虽未见明显肉芽或息肉,但鼓室黏膜明显肥厚,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CT显示乳突内有软组织影,病变已侵及骨质时,应作乳突开放+鼓室成形术。中耳炎症已完全吸收,遗留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者,可行鼓室成形术。
2、对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患者,有人做根治性手术,有人仅清除病灶。也有人认为手术会引起炎症的扩散,只有保守治疗无效,迁延不愈才考虑手术治疗。
日常-护理原则:
1、保持耳道的通畅,生活中注意耳道不要进水、异物堵塞,不要过度掏耳朵。
2、遵医嘱用药,积极治疗疾病,控制病情,如病情出现反复或出现不明症状,及时就医。
3、多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注意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帮助身体恢复。
5、戒烟戒酒,避免香烟和酒精的刺激,尽量少吸入二手烟。
饮食-饮食建议:
1、营养要均衡,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以选择鸡胸肉、牛肉等。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维生素。
饮食-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2、不喝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