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儿童地包天症状概述: 儿童地包天(mandibular protrution)在医学上称...
养生
症状名称: 儿童地包天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反颌、兜齿
主要病因: 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因素、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口腔不良习惯、疾病
常见症状: 下前牙突出在上前牙前方、严重时会造成下颌前突
检查项目: 面部检查、口腔检查、X线检查、锥形束CT检查
发病部位: 口腔、头部
就诊科室: 口腔科
传染性:
症状-典型表现:
1、常见症状
表现为下前牙突出在上前牙前方,严重的会造成下颌前突。面中部1/3相对凹陷,面下部1/3相对突出,从侧面看面部呈月牙形。可伴有下牙列拥挤。
2、危害
(1)严重影响患者的牙颌功能:反颌时由于前牙不能相对,因此降低了对食物的切割功能;而下颌由于过度前伸,迫使后牙的咬合关系发生改变,失去正常咬合能力,因而使咀嚼能力降低。
(2)影响患者的发音:反颌时由于舌体与所占空间发生改变,上下颌闭合受影响。因此,可能造成发音不清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习与交际。
(3)可引起咬合创伤导致牙周疾病的发生:反颌造成的不正常咬合力会给牙周组织造成创伤,并发生牙周疾病。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先天发育异常
部分患儿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如牙瘤、多生牙等。
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乳牙反颌的重要因素之一,父辈反颌则其子辈反颌的几率较高。遗传性反颌多为骨性颌前突,一旦真正形成,矫治困难。
3、不正确的喂养方式
不正确的喂养方式是造成反颌的一个重要原因。
(1)当进行人工喂养时,奶瓶放置位置偏高或竖立较直,可压迫小儿的上颌前部,小儿在吸吮时就会使下颌努力前伸,时间久了就会引起乳牙的反颌。
(2)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儿童哭闹,长时间使用安抚奶嘴,可使小儿形成不良的吸吮习惯,导致下颌过度前伸,久而久之引起“地包天”。
4、口腔不良习惯
(1)吮指习惯:在儿童2~3岁时是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6岁以后逐渐减少而自行消失。在这之后继续存在则属于不良习惯,可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患儿的手指牵拉下颌向前,长时间可造成下颌前伸,造成反颌。
(2)咬上唇的习惯:也会导致下颌前伸,久而久之下颌不能退到正常位置,且咬上唇会使上颌受到压迫,使上颌发育不足,形成反颌。
5、替牙期局部障碍
替牙期如果上颌乳前牙滞留,牙根吸收延缓,恒牙就会从腭侧萌出,从而造成恒牙反颌现象;如果乳前牙早失,上颌局部的功能刺激就会减退,从而直接影响了上颌骨的发育,使得上下颌骨的发育比例失调而形成反颌;当乳磨牙早失后,患儿的咀嚼功能完全依赖于前牙,使得下颌逐渐前伸,从而形成反颌。
6、疾病因素
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可导致患儿的呼吸状态改变由口呼吸代替鼻呼吸,从而发展至反颌。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儿童下前牙突出在上前牙前方,甚至出现下颌前突;
2、面中部1/3相对凹陷,面下部1/3相对突出,从侧面看呈月牙形;
3、以上症状严重影响容貌,有求美意向者;
4、伴有下牙列拥挤;
5、伴有咀嚼能力降低、发音不清、牙周疾病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就医前注意清洗牙齿,保持口腔的清洁。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医生可能会询问家属一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您家孩子有“地包天”情况的?
2、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地包天现象有加重吗?
3、您的孩子是否伴有其他口腔问题?
4、您的家属中有类似的情况吗?
5、在孩子较小的时候有经常用奶瓶喂奶的习惯吗?
6、您在孩子小时候会经常用安抚奶嘴吗?
7、您的孩子平时有吸吮手指或咬上唇的习惯吗?
8、您的孩子既往有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吗?接受过治疗吗?
9、来本院之前,您是否带孩子去过其他医院?做过哪些检查?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家长可能代替患儿向医生咨询一些问题。
1、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地包天?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的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4、情况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5、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6、这些治疗方法风险吗?
7、我的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他的治疗吗?
8、回家后孩子应该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面部检查
(1)正位检查:包括面部比例、面部两侧对称性、唇齿关系。
(2)侧貌检查:包括颌骨的突缩、唇突度及功能状态。并观察患者直观下的面型是直面型、凸面型或凹面型。
2、口腔检查
可检查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牙齿数目、大小和形态,牙齿的排列等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可以帮助了解牙齿的发育情况,判断上颌骨、下颌骨是否异常。
2、锥形束CT
可通过三维空间反映上下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和位置。锥形束CT在矢状向头影测量的基础上,还可以清楚地显示上下颌后牙宽度的关系。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牙性反颌
由于牙齿萌出、替换过程中的障碍,上下切牙位置异常而造成。临床表现为单纯前牙反颌,磨牙关系多为中性关系,下颌的形态、大小正常,上下颌骨关系没有明显异常,颜面基本正常。
2、功能性反颌
临床表现为反覆盖较小,磨牙关系多为轻度接近于中度。患者下颌骨的大小、形态基本正常,但位置前移,显示出轻度的下颌前突。
3、骨性反颌
多由于遗传和疾病等因素所致。上下颌骨在三维方向上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关系异常,表现为下颌骨的形态明显异常,下颌角钝,下颌体长,下颌前突或下颌基本正常,但是上颌明显后缩。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上颌合垫矫治器
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颏兜、头帽等联合使用。
2、下颌合垫矫治器
适用于上前牙位置正常,下前牙唇向错位,且伴有散在间隙的反颌者。
3、面具式前方牵引装置
适用于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的早期骨源性反颌患者。
4、功能性矫治器
适用于早期骨源性前牙反颌和功能性前牙反颌患者。
5、固定矫治器
可用于矫治前牙反颌。
6、外科手术
如果合并明显的骨骼畸形,需要进行正畸-正颌外科的联合治疗。
日常-护理原则: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2、遵医嘱坚持配戴矫治器,定期复诊。
3、由于地包天对容貌有一定的影响,患儿可能出现自卑、烦躁,家长应和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预防措施:
1、哺乳期间,纠正不良的喂奶方式。用奶瓶喂奶时应为侧卧位,不要养成仰面吃奶的习惯。
2、及早纠正儿童吮指、咬上唇等不良习惯。
3、及时治疗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疾患。
4、定期去专业口腔科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