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腹部包块症状概述: 腹部包块(abdominal mass),亦称腹部肿块、腹块,是指腹...
养生
症状名称: 腹部包块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腹部肿块、腹块
主要病因: 先天性、肿瘤、炎症、梗阻、外伤、寄生虫、器官位置改变
常见症状: 腹部肿块、腹痛、腹胀、消瘦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血管造影、内镜检查
发病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症状-典型表现:
1、一般情况
对自幼腹部肿块应考虑肾母细胞瘤、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畸胎瘤等;儿童时期多为肠套叠、蛔虫性肠梗阻、肾胚胎瘤等;青少年常见淋巴肿瘤、结核病变;女性患者要考虑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生殖系统结核、妊娠可能等;中老年则多见肿瘤性肿块,其中恶性肿瘤居多。
2、发病诱因
了解腹部手术史、外伤史、传染病史,以及有无与牲畜接触史和流行病区居住史等,对肿块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如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通常有腹部手术史;腹部外伤后不久即出现腹部肿块且有明显压痛,可能为腹腔内出血、肝包膜下血肿、脾包膜下血肿或腹膜后血肿;如进油腻饮食后出现腹痛大多为急性胆囊炎;饱食后突发的腹部肿块伴腹痛时,可能是肠扭转;来自牧区右上腹肿块可能为肝棘球蚴病;病前无明显前驱病史的中老年人右下腹肿块,可能为结肠癌。
3、肿块状况
根据肿块初发的部位、大小、活动和发展速度,可对肿块的原发脏器作出初步确认,有时能借此判别其性质。如炎性肿块可有时大时小的表现,局部有压痛;良性肿块生长缓慢;恶性肿块或囊内出血,则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并有局限性疼痛反应。
4、伴随症状
不同性质的肿块,其伴随的全身或者局部症状则多一样,可有助于鉴别诊断:肿块伴有高热、腹痛者多提示炎性肿块;伴消瘦、贫血、持续低热,多为恶性肿瘤或者结核性肿块;伴腹水者多为结核性肿块、腹腔肿瘤;伴剧烈腹痛、呕吐、腹胀者提示肠梗阻;呕吐隔夜食物,提示肿块在幽门附近;伴间歇性阵发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提示肠道肿瘤或克罗恩病;伴有柏油便提示上消化道肿瘤;伴有黏液血便或鲜血者,应注意结肠或直肠肿瘤;伴黄疸者,提示病变为肝、胆或胰头疾病;伴阵发性皮肤潮红、腹泻、哮喘,提示消化道类癌;伴尿急、尿频、尿血者,提示泌尿系疾病;肿块位于下腹、盆腔,同时伴有闭经或阴道出血的女性患者,常提示为妇科疾病。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肿块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一定全发病于儿童青少年,有时成年后才发病,以囊肿多见,实质上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上常见有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胆总管囊肿、肠系膜囊肿、脐尿管囊肿、畸胎瘤等。
2、肿瘤
此类肿块临床上最多见,具有囊、实性之分,良、恶性之分。良性肿瘤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恶性多质硬,不规则。如肝癌、胃癌、胃间质瘤、结肠癌、胰腺癌、肠系膜囊肿、子宫肌瘤、膀胱肿瘤、嗜铬细胞瘤等。
3、炎症
继发于腹腔感染后引起的腹、盆腔脓肿,分为腹、盆腔内脓肿、腹膜后脓肿和脏器内脓肿。脓肿常被周围组织完整包裹,如阑尾脓肿、胆囊脓肿、肝脓肿等急性炎症,回盲部结核、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
4、梗阻
中空性输出管道远端梗阻或狭窄引起的脏器内体液积聚而局部肿大。如胆道梗阻、幽门梗阻、肠蛔虫性肿块、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肾盂积水等。
5、外伤
腹部外伤引起的腹腔内血肿,机化后成为一个实性团块,有时转变为囊肿,如后腹膜血肿、脾包膜下出血、肠系膜血肿等。
6、寄生虫感染
多由包虫寄生于脏器产卵继发的脏器肿大,如牧区多发生肝包囊虫病。
7、器官位置异常
由于腹腔器官位置移位改变引起,易误诊为病理性包块,如游走肾、游走脾。
原因-常见疾病:
肝炎、肝脓肿、肝脏肿瘤、肝囊肿、胆囊炎、胆囊积水、胆囊癌、胆囊扭转、结肠癌、胃癌、急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系膜囊肿、小肠恶性淋巴瘤、小肠癌、腹主动脉瘤、肝硬化、游走脾、副脾、肾下垂与游走肾、肾积水、肾积脓、肾包虫囊肿、肾脏肿瘤、嗜铬细胞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类癌、克罗恩病、盲肠癌、阿米巴性肉芽肿、卵巢肿瘤、膀胱肿瘤、膀胱憩室、子宫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卵巢囊肿、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肺吸虫病、腹部包虫囊肿、腹膜转移癌、肠套叠、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触及腹部浅表的异常包块,可考虑腹壁、皮肤病变;
2、触及腹部异常包块,生长迅速,伴持续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明显消瘦,要警惕消化系恶性肿瘤:
(1)伴右上腹疼痛、皮肤黄染(黄疸)、腹胀等,多提示肝胆系疾病;
(2)伴上腹不适、疼痛,呕血、黑便,多提示胃部病变;
(3)伴下腹痛,反复腹泻、排脓血臭便、血便,排便习惯改变,多提示肠道病变;
(4)左上腹深部肿块,要考虑胰腺疾病。
3、左上腹触及疑似肿大的脾脏,伴贫血、反复鼻出血、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要警惕血液系统疾病、脾脏肿瘤。
4、在腹部脐周扪及膨胀搏动性肿块,较固定,无压痛,提示动脉瘤的可能。
5、女性下腹部扪及肿块,伴有下腹痛、腹胀、月经异常或阴道异常出血,提示盆腔、附件、子宫疾病。
6、两胁部肿块,伴血尿、排尿障碍等,警惕肾脏疾病。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块,可于普通外科就医排查。
2、怀疑肠道疾病,可就诊于消化内科或普外科。
3、怀疑肝胆疾病,可就诊于肝病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
4、怀疑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异位妊娠等,可就诊于妇产科。
5、怀疑脾脏疾病,可就疹于血液科。
6、怀疑肾脏疾病,可就诊于肾内科、泌尿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于妇产科的女性应避免在经期做妇科检查,最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 3~5 天就诊。若为阴道异常流血则必须检查。检查前应该清洗外阴,换上干净的内裤,穿上易于穿脱的衣裤。
3、妇科检查前,膀胱充盈者应排空膀胱,大便充盈者应排便。
4、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尿液的检查。建议就诊前一天清淡饮食,就诊当天早晨空腹抽血,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5、近期做过检查,请带好病例和检查单。
6、如果近期有就诊经历,或者正在服用药物,可以把病历、检查单和服用的药物一并带上。
7、可以让家属陪同就诊。
8、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腹部包块的?
2、腹部包块生长得迅速吗?
3、包块具体出现的部位在哪?
4、包块的出现和体位有关吗?
5、除包块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发热、腹痛、血尿、脓血便和阴道异常流血等?
6、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7、您既往有过哪些疾病?
8、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9、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0、您的职业是什么?
11、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2、您嗜酒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日饮多少?
13、您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
14、您的直系亲属中有肿瘤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腹部包块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4、一定要手术治疗吗?
5、手术治疗存在什么风险?
6、治疗效果怎么样?
7、能治好吗?
8、复发的可能性大吗?
9、会有后遗症吗?
10、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2、回家后应该怎么护理?
13、我应该在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4、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恶性肿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炎性肿块常有白细胞增多。
2、粪便常规
大便潜血阳性,多为消化道疾病。
3、尿常规
血尿常提示泌尿系肿瘤。
4、肿瘤抗原检查
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有价值;癌胚抗原(CEA)、CA-125、CA-153、CA-724等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有诊断意义;CA-199、胰癌胚抗原(PoA)和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值升高,对胰腺癌有一定帮助。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X线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对少。如畸胎瘤常可见有钙化、牙齿或骨片阴影;胃肠钡剂造影对胃肠道肿瘤诊断有帮助,可观察到充盈缺损或癌性溃疡、黏膜中断现象。静脉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病变、腹膜后肿块或肿块对泌尿系造成压迫破坏时,有助于诊断。
2、B超检查
检查简单、无创,已成为腹部肿块的常规检查方法,其缺点是容易受气体干扰。B超已广泛应用于肝、胆、胰腺、肾及子宫附件等来源肿块的检查,且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它对鉴别肿块是否是腹壁或腹腔及后腹膜间隙极有价值。
3、CT检查
检查简单、迅速、无创。对肝、胆、胰、脾、肾和后腹膜的肿块的部位、形状和大小有高度可靠性,增强CT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肝脏、脾脏及腹主动脉等血管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必要时可同时进行治疗。
5、磁共振成像(MRI)
在软组织分辨能力优于CT,它有可以不需要使用造影剂,就能获得血管结构的影像,对身体无损害等突出优点。其缺点是检查费用昂贵,检查相对费时,必要时仍需要增强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它对腹腔和后腹膜肿块的定位诊断有难以取代的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不仅能清晰地观察消化道良恶性病变,而且可做钳夹活检和穿刺检查,为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考虑为上消化道疾病,可行纤维胃镜;如考虑为胰头和胆肠结合部病变,可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如考虑为小肠病变,可用小肠镜检查或胶囊内镜检查。如行内镜和超声结合的超声胃镜,对于早期发现胃间质肿瘤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右上腹包块鉴别诊断
(1)肝脏疾病
①原发性肝癌:以右上腹痛、腹块、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纳差、乏力和消瘦,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坚硬,晚期可有黄疸,腹水。B超检查、CT、MRI、肝动脉造影均有助于诊断,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查有助于诊断,甲胎蛋白测定增高。
②肝囊肿:牧区病人多见,以上腹或右上腹无痛性肝块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腹痛、恶心等症状,为囊肿压迫邻近脏器产生。体检右上腹部可触及张力较高的囊性感肿块,随呼吸移动。B超、CT,MRI可检查出同时合并有多囊肾。肝包囊虫病,Casoni皮内试验多为阳性。
③肝血管瘤:以腹块、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为常见表现,表面光滑、质地软或中等硬度。偶可听到血管杂音,B超、CT,MRI、肝动脉造影具有诊断价值。
(2)胆囊、胆道疾病
①胆囊癌: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痛、黄疸及消瘦。临床上以胆囊炎就诊较多,常伴有胆囊结石,术中发现为癌,中年女性为多,其特点为右上腹胆囊区肿块,质硬,结节状,B超检查示胆囊区实质性肿块,CT检查示占位性病变。
②急性胆囊炎:右上腹肿块,于胆囊区可触及椭圆形或梨形肿块,表面光滑,囊性感,压痛,可随呼吸上下活动,全身症状较明显,甚至有脓毒血症。血象示白细胞增多。B超、CT检查可确诊。
③胆总管囊肿:多有腹痛、腹块、黄疸三联症及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状。多见于儿童,成年也有,易恶变。B超、CT、PTC、ERCP可确立诊断。
(3)结肠肝区癌
表现为大便习惯性改变,腹痛、腹块。可有下消化道梗阻的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症状,伴随贫血和消瘦全身症状。钡灌肠、结肠镜加活检可确立诊断。注意该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和肾包膜。
2、左上腹包块的鉴别诊断
(1)脾脏疾病
①游走脾:脾脏周围韧带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发生松弛,脾脏可移行至左上、左中、左下腹甚至入盆腔,临床上常有腹痛,B超或CT检查,原脾脏部位脾影缺如,而腹部移动肿块呈现脾脏影像。
②脾脏肿瘤:表现左上腹肿块,良性很少有症状,恶性有左季肋部隐痛,体重减轻,B超、CT可示脾脏占位病变。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③肝硬化:常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消化道出血而休克,腹壁侧支循环形成,腹水等临床表现。脾呈中度或重度肿大,质地较实。有全血细胞减少等脾功能亢进症状。
④血液病:溶血性贫血仅轻度肿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为中度脾肿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导致巨脾,质坚硬,甚至可达盆腔。
(2)胰尾部疾病
①胰尾癌:左上腹部痛不适,伴食欲不振,消瘦和乏力,触及肿块深固定,质地较硬,边缘不清。胰尾部癌往往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向后腰部放射,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均有增高,B超、CT检查有助于诊断,有时需剖腹探查才能确定。
②胰尾部囊肿:包括假性、先天性和滞留性三种囊肿。可有或无胰腺炎病史,表现为左上腹部包块,压迫胃肠道引起消化道症状,血清淀粉酶可升高,B超或CT检查可确定诊断。
(3)结肠癌
以便血和消化道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钡灌肠、结肠镜加活检可确立诊断。
3、中上腹及脐部包块的鉴别诊断
(1)胃部疾病
①胃癌:中晚期胃癌病人,进行性消瘦与贫血,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上腹部可扪及肿块,质坚硬,表面不规则,边界不清,可随呼吸上下移动。左锁骨上有肿大淋巴结,肛诊盆腔内可触到结节,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确定诊断。
②胃淋巴瘤:酷似胃癌,上腹部可扪到较大肿块,年龄较轻,体重减轻,继发性胃淋巴瘤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后淋巴结肿,肝脾正常,X线钡餐检查发现为多个不规则圆形充盈缺损,状似鹅卵石,有肯定诊断价值。纤维胃镜检查并行活组织检查,B超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
③胃间质瘤:常见症状是消化出血或严重贫血,其次为腹痛、恶心,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硬。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块,活检查不到癌细胞。有良恶性肿瘤之分。
④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有溃疡病突发腹痛史,穿孔后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炎性包裹,上腹部可扪及肿块,边界不清,伴有明显压痛,全身可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升高。
(2)胰头体部病变
①头体部癌:原因不明上腹部痛,饱胀不适,伴食欲不振,消瘦和乏力,上腹部触及肿块深固定,质地较硬,边缘不清。胰头癌常伴进行黄疸,肿块多位于中上腹偏右,X线钡餐检查,胰头癌示十二指肠窗扩大。
②胰头体部囊肿:中上腹表现同胰尾部囊肿。
(3)小肠疾病
小肠肿瘤有良性及恶性两类,表现为腹部肿块,位置不固定,活动度较大。临床上有腹痛表现,并发肠梗阻时,腹痛尤为剧烈,可有血便,反复少量可表现为慢性贫血,良性有腺瘤、间质瘤。恶性以恶性淋巴瘤、腺癌、间质瘤及类癌比较多见,易形成肠套叠。小肠插管逐段X线钡剂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4)横结肠癌
表现可同肝区、脾区癌。能触及上腹部肿块,血液癌胚抗原常为阳性,X线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5)肠系膜及网膜病变
①肠系膜淋巴瘤:临床有慢性腹痛,消瘦乏力,低热,贫血,体检示脐周及右下腹肿块,不规则形,质坚韧偏硬,可移动,范围较大则活动受限,往往须经剖腹探查方能确诊。以网状细胞肉瘤、淋巴瘤最为多见,其次为霍奇金病,常涉及空肠及肠系膜。
②肠系膜淋巴结核:有结核病史及腹部外结核表现,临床上有腹痛、腹泻症状,腹部肿块多位于脐周及下腹部,质中,边界欠清,具有轻压痛,胸部X线有结核病灶,腹部平片及CT均示腹腔钙化灶,女性病人妇科检查有盆腔结核,有助于诊断。
③肠系膜、大网膜囊肿:系一种淋巴管囊肿,甚少见。一般无症状,偶因压迫肠道而出现症状。脐周中腹部可扪及圆形肿块,大小不等,边缘清楚,质软,光滑囊性感,活动度大,无压痛,B超可显示囊肿。
(6)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多数无任何症状,在腹部脐周常能扪及膨胀搏动性肿块,较固定,无压痛,可听到收缩期杂音。B超、CT检查可发现腹主动脉瘤。
4、右下腹包块的鉴别诊断
(1)回盲部结核病
多见于中轻年,有午后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等回全身症状,增生型肠结核一般无全身症状。表现慢性腹痛或痉挛性疼痛,以右下腹和脐周为显著,腹泻和便秘交替进行。有低位肠梗阻表现。X线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对诊断有价值,纤维结肠镜可观察病变及活组织检查。
(2)克罗恩病
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肠疾病,发病慢,病程长,有腹痛、腹泻、低热及体重下降等症状。右下腹可及肿块,质地中等,稍有移动,需与结肠癌鉴别,X线钡餐检查示肠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皱襞消失,呈线样征,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3)结肠癌
同结肠肝区癌相似,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常伴贫血。表现为右下腹肿块。纤维结肠镜病理活检可确诊。
(4)阑尾周围炎性肿块
急性阑尾炎穿孔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阑尾包块,边缘不清,表面有压痛及肌紧张。表现慢性腹痛。
(5)阑尾肿瘤
阑尾癌病人右下腹可及肿块,轻压痛,酷似急性阑尾炎形成炎性包块,黏液癌病人可扩散整个腹腔。此外阑尾黏液囊肿,可表现为右下腹囊性肿块,无压痛。
(6)右卵巢癌
患者右下腹部扪及肿块,硬而固定,常伴有血性腹水,检查腹水可找到癌细胞,伴有下腹痛、腹胀和阴道出血,妇科检查、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7)右卵巢囊肿
一般无症状,腹部呈圆形,平卧时向前隆起,中央叩诊为浊音,两胁腹叩诊为鼓音,右中下腹部可扣及囊性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妇科检查可以明确。
5、左下腹部包块的鉴别诊断
(1)乙状结肠癌
同结肠脾区癌表现类似,肠腔狭窄多见,全身症状不明显,纤维结肠镜病理活检查可确诊。
(2)乙状结肠扭转
表现急性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左下腹触及肿块,质软,界限不清。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以诊断。
(3)左卵巢癌和卵巢囊肿
左下腹触及肿块,余同右侧卵巢癌和卵巢囊肿表现相同。
6、中下腹及两胁部包块的鉴别诊断
(1)膀胱尿潴留
中下腹耻骨上方隆起肿块,囊性,表面光滑,叩诊实音,压之有尿意,为极度充盈的膀胱,多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不起或前列腺肥大病,导尿后即消失。
(2)子宫肌瘤
常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肿块位中下腹部耻骨上方,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或不规则、质地硬,稍有推动,妇科B型超声检查可以明确。
(3)肾脏肿瘤
肾癌多见于中老年,以无痛性血尿为主要症状,肿块表面欠规则,质坚硬,有时甚至固定不能活动,多位于两胁部。
(4)腹膜后肿瘤
早期多无症状,就诊时大多数瘤体已较大,多位于两胁部,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固定不活动,可有压迫症状,如压迫输尿管和胃肠道。有良恶性之分。胃肠道、泌尿道或血管造影、B超、CT、MRI、针吸活检和剖腹探查冰冻切片均可明确诊断。
7、广泛性和不定性腹部包块的鉴别诊断
(1)结核性腹膜炎
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有腹膜外或肺结核病史,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与腹胀、低热、食欲缺乏、消瘦、贫血等中毒症状。查体腹壁柔韧,有时有腹水,或在脐周扪及大小不等、表面不平、质地较硬的不规则肿块,难以推动。辅助检查示: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阳性;B超显示腹水、粘连、肿块等不同征象;腹腔穿刺可抽出草黄色渗出液。对高度怀疑本病的,行诊断性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可行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
(2)肠套叠
是婴幼儿肠梗阻常见原因。原发性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果酱色血便和腹部肿块三大特点。回盲部套叠其肿块通常在右下腹,质硬,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小肠套叠肿块常位于脐周,呈腊肠形肿块,表面光滑,压痛,活动度较大。钡剂灌肠有确诊价值,多可见“杯口状”或“弹簧状”阴影。CT可显示“胸靶征”。
(3)肠扭转
饱食后做剧烈运动或旋转运动是促成肠扭转的原因,临床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阵发性剧烈腹痛、呕吐和腹胀。查体可触及有弹性压痛的肿块,叩诊呈鼓音,肠鸣音亢进。X线片检查,钡灌肠可明确诊断。
(4)腹膜转移癌
常起源于肝、胃、胰、结肠、直肠及卵巢的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原发病灶的症状,常伴有贫血、消瘦、腹水,查体腹部可触及质硬、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肿块,广泛播散时多有腹水征。诊断主要依靠B超、CT、腹腔诊断性穿刺等。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对于增殖性结核病变肿块,应规律抗结核治疗,多数可缓解,若出现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则可手术治疗,手术后仍然抗结核治疗。
2、对于非特异性炎症(如克罗恩病、肉芽肿病变),出现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则可手术治疗。
3、对于良性囊性肿块,能全切除者切除。较小者,可随诊观察。
4、对于恶性囊性肿块,应尽可能将肿块及其附着组织一并切除。
5、对于良性实性肿块,能完全切除的要完整切除,可痊愈。不能完全切除的,可减负荷部分切除,手术后放、化疗,再发可再手术。
6、对于恶性实性肿块,能完全切除,要完全切除,癌性肿块时,要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后辅以放、化疗。肿块较大、周围浸润,可连同周围组织脏器一并切除,手术后辅以放、化疗。而对于浸润粘连严重、高龄、高危或已有远处转移者,可姑息手术或放、化疗。有些病人,经过新辅助放、化疗,肿瘤缩小,可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如淋巴瘤化疗效果较显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