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呼吸肌疲劳症症状概述: 呼吸肌疲劳是呼吸肌肉在负荷下活动而导致其产生力量和(或)速度的能...
养生
症状名称: 呼吸肌疲劳症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负荷增加、力量减弱、能量和供应不足等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浅快
检查项目: 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膈肌肌电图、最大吸气压、跨膈压
发病部位: 胸部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神经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1、呼吸困难是呼吸肌疲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随体位的改变而加重或减轻。
2、呼吸浅而快,胸锁乳突肌等辅助呼吸肌肉还会参与呼吸运动,
3、Hoover征,即膈肌疲劳发生后,吸气时胸廓扩张,胸腔负压增加,使已疲劳的膈肌受到向上移动肋骨的被动牵引,出现下肋骨边缘的内陷现象。
4、胸腹呼吸交替,即若干次胸式呼吸后出现数次腹式呼吸,两者交替进行。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负荷增加
呼吸功增加:分钟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增加、吸气时间延长、顺应性降低、阻力增加。
2、力量减弱
无力: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神经肌肉疾病、未成熟新生儿、高肺容量位。
3、能量供应和储存不足
(1)肌肉血流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血流灌注分布异常、收缩强度增加。
(2)动脉血中含量减少:氧饱和度降低、Hb浓度减少。
(3)血液中能量物质减少:低血糖、低血游离脂肪酸。
(4)利用氧气和能量物质的能力减弱:脓毒症。
(5)能量储存的减少:肌糖原减少、产ATP降低、磷酸肌酸减少。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反复的呼吸费力、胸闷,与体位有关。
2、伴随乏力、易疲惫、肢体无力等全身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避免饮酒、熬夜等情况。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您是否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
2、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3、你的呼吸苦难可因为体位的改变而缓解吗?
4、您既往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
6、您既往有过低血糖、营养不良、高碳酸血症或呼吸系统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观察膈肌运动幅度显著下降。
检查-其他检查:
1、膈肌张力-时间指数
该指标是反映呼吸肌耐力的良好指标,对呼吸肌而言评价耐力比力量更重要。
2、肺功能检查
临床上的呼吸肌疲劳主要表现为吸气肌疲劳,其中最主要的是膈肌疲劳。膈肌疲劳在肺功能方面表现为:肺活量(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FV1)下降,可伴有残气量(RV)增加。膈肌的严重疲劳可致肺泡通气量(VA)下降,最后导致CO2潴留和低氧血症。由于肺活量测定简单方便,常作为判断膈肌疲劳的肺功能指标。
3、膈肌肌电图
膈肌肌电图可用于检测膈肌、肋间肌及腹部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4、膈神经电刺激法
膈神经刺激膈肌的收缩主要受膈神经的支配,用体表或针刺电极刺激膈神经后观察Pdi或EMG,可反映膈肌功能。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评价膈肌的收缩性能和胸壁的力学特征,不受自主努力程度或呼吸方式的影响。
5、最大吸气压
最大吸气压可在神经肌肉疾病时对患者的吸气肌功能作出评价,为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参考,当MIP<正常预计值的30%时,易出现呼吸衰竭。
6、跨膈压
跨膈压是指膈肌收缩时膈肌胸、腹侧的压力差,代表膈肌的收缩能力。最大跨膈压反映了膈肌作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压力,是评价呼吸肌肌力的可靠指标。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是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轻者可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重者可出现呼吸受到抑制,并出现头痛、头晕、精神错乱等症状,一般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及相关检查可以诊断。
2、脓毒血症
主要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至宿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本病属于病情较重的全身化脓感染之一,患者可出现为发烧、寒战、高热、胸痛、头痛、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一般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并结合病原菌检查等相关检查,可以诊断。
3、废用性萎缩
患者有长期机械通气、营养不良史,临床表现为广泛性肌无力、肌肉重量减少等症状,一般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及相关的病理活检等检查可以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首先纠正和去除引起呼吸肌功能障碍的诱因和病因。治疗诱因,包括清除痰液、解除气道痉挛、注意有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因素等。按照基础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各个系统的疾病,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神经肌肉疾病、电解质异常等。
2、对症治疗
针对呼吸肌疲劳进行特异性治疗,包括呼吸肌休息、补充营养、药物干预等。
(1)呼吸肌休息:疲劳的呼吸肌休息后能恢复功能。目前通常用正压通气替代或部分替代呼吸肌完成通气。通气的方式可选用经口鼻面罩或鼻罩无创正压通气,对意识不清、欠合作,呼吸道分泌物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通气。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肌功能障碍可间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以便患者能间断得到呼吸肌肉的休息,并能减少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院天数和死亡率。
(2)补充营养:临床上常见的呼吸肌萎缩和无力与全身性营养不良有关。
(3)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可以调控呼吸肌功能,这些药物作用于兴奋-收缩偶联或增加肌肉的能量供应。作用于兴奋-收缩偶联的药物有黄嘌呤类、地高辛,增加能量供应的药物是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治疗剂量的茶碱增加呼吸肌收缩力和改善疲劳呼吸肌,因此增加耐力。其他药物包括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和特布他林等。
3、康复治疗
呼吸肌功能锻炼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增强抗疲劳能力。
4、其他
中医中药,如参麦注射液和针灸,起到治疗膈肌疲劳和全身调理的作用。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