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棘突压痛症状概述: 棘突是脊柱椎弓背面正中向后方伸出的一个矢状位的突起,尖端可在体表扪及...
养生
症状名称: 棘突压痛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脊柱损伤、炎症、退行性病变、肿瘤、椎管内疾病
常见症状: 后背痛、腰痛
检查项目: 脊柱X线、CT、MRI检查、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
发病部位: 脊柱
就诊科室: 骨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因棘突是脊柱椎的一个突起,同时有韧带、肌肉等软组织附着,因此脊柱损伤、炎症、退行性病变、肿瘤以及椎管内疾病等均可能会引起棘突压痛症状。
原因-症状起因:
1、脊柱损伤,如棘突骨折、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脊柱骨折、脊柱软组织损伤等。
2、脊柱炎症,如棘上韧带炎、棘突滑囊炎、化脓性脊柱炎等。
3、脊柱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4、椎管内疾病,如椎体结核、椎管内转移性肿瘤等。
5、脊柱肿瘤,如脊柱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脊柱转移性肿瘤等。
原因-常见疾病:
棘突骨折、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脊柱骨折、棘上韧带炎、棘突滑囊炎、化脓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椎体结核等。
就医-急诊指征:
1、脊柱严重外伤,伴剧烈疼痛、大量出血,甚至躯体瘫痪;
2、脊柱局部压痛明显,同时伴有高热、寒战、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脊椎向后突起的部位,即棘突,出现持续或反复的疼痛不适,触摸、按压后加重;
2、伴局部发红、肿胀、活动受限;
3、伴四肢无力、疼痛、麻木、感觉异常;
4、伴发热、畏寒、乏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5、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出现棘突压痛,并伴有长期低热、盗汗、消瘦、倦怠等症状,警惕椎体结核;
6、有脊椎及其周围组织外伤病史;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出现棘突压痛后,避免剧烈活动,保护好脊椎,可缓解不适,防止病情加重。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会对腰背部进行检查,注意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棘突压痛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疼痛有加重吗?
2、在哪种情况下,疼痛可缓解或加重?
3、您除棘突压痛,是否还存在发热、乏力、腰痛等表现?
4、您以前出现过棘突压痛吗?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进行处理的?
5、您近期有过腰背外伤情况吗?如何进行处理的?
6、您曾经或目前是否存在脊柱炎症、损伤、肿瘤等病变?
7、您以前是否曾患有结核病?
8、您使用过药物缓解疼痛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9、您有饮酒习惯吗?每天饮酒量多少?
10、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1、您有高血压、痛风、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吗?是否有用药控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棘突压痛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治疗后会出现躯体活动异常等后遗症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若手术治疗,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10、回家后我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常通过腰背部的压痛点结合叩诊锤或握拳叩击来判定较为深部组织的病变。浅部病变临床特点是浅压痛明显,叩击痛不明显;深部病变临床特点是深压痛明显,叩击痛明显。
检查-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出现椎管内转移性肿瘤。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脊柱X线片对椎管内转移瘤、骨折、椎间盘钙化症的判断价值比较大。
2、CT检查
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程度。
检查-病理检查:
肿瘤及炎症、结核常需要活检病理确诊。
检查-其他检查: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M蛋白鉴定有助于布氏菌病及骨髓瘤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棘突压痛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鉴别。
1、棘突骨折
多因直接暴力或腰椎过猛前屈或突然仰伸所致,后者大多伴有前纵韧带及椎间隙裂开征,多属强暴力所致。患者多呈直立状体位,拒弯腰。棘突处显示肿胀,压痛明显,却少有传导叩痛。腰部前屈明显受限,但后伸尚可,或轻度受限。X线侧位片上可显示出骨折线。
2、椎体结核
椎体结核全身症状常不明显,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乏力等症状。局部可有明显的疼痛,炎症涉及神经根时可出现放射痛。脊柱结核可出现相应部位的寒性脓肿,如颈椎结核可出现咽后壁脓肿,腰椎结核可出现腰大肌、髂窝、腹股沟及大腿两侧脓肿,血沉可明显升高,抗核治疗有效。
3、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腰椎间盘退变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应力。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棘突压痛及间歇性跛行等。X线摄片检查可见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4、脊柱转移性肿瘤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约有70%患者均以疼痛起病。疼痛常逐渐变为持续性加剧,夜间痛明显,制动多无效,疼痛严重者服止痛药也无效。疼痛因病灶部位不同而不同,并与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相混淆。X线、CT、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检查可以确诊并提供原发肿瘤来源以利于进一步确诊。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棘突骨折
治疗有多种选择,可卧木板床休息3~4周后上石膏腰围下床活动,并加强腰背肌锻炼,或配戴支具逐渐下床活动。对骨折块移位明显者,可试以手法复位,或行开放复位及钛缆内固定术,亦可行棘突切除术,但应保留棘上韧带。
2、腰椎间盘突出症
(1)非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的部分和受到刺激牵拉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得以消退。腰椎间盘突出症80%~90%的病人可以非手术治疗而愈。一般卧床3~4周症状大多能缓解。治疗方式包括牵引、推拿、按摩、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疗法、痛点封闭疗法等。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有10%~20%的病人需经手术治疗。包括经典的后路经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侧方入路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小切口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
3、脊柱转移性肿瘤
主要采用放疗、化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方式,但部分病人在明确诊断后已属晚期,病人出现严重恶病质,必须进行支持疗法。放疗对骨转移瘤的疼痛最有效。疼痛难忍者先行放疗,以减轻疼痛,并发截瘫者宜及早手术减压内固定,也可根据情况进行化疗。原发于肺癌和乳腺癌的转移瘤,对化疗较为敏感,可采用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等药物。对于有截瘫而又不能手术者,可给予地塞米松,长期使用,其脊髓压迫症状可以部分缓解。
预后-一般预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