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脊柱畸形症状概述: 脊柱畸形是以脊柱生理性曲度破坏为特征的表现,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脊柱由...
养生
症状名称: 脊柱畸形
症状概述:
脊柱畸形是以脊柱生理性曲度破坏为特征的表现,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脊柱由33块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块,后两者分别融合成骶骨和尾骨。正常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胸、腰和骶尾弯曲。而脊柱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在冠状面的侧凸、矢状面的异常后凸或横断面上的旋转。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特发性、先天性、后天获得性等方面。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可能与遗传有关
主要病因: 可能与遗传、创伤、手术、疾病等因素有关
常见症状: 背部畸形、驼背、姿态不对称、双肩不等高、身材矮小、气促、心悸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脊髓造影、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
发病部位: 脊柱
就诊科室: 骨科
重要提醒: 脊柱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体态、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造成瘫痪,因而,一经发现,需及时就医治疗。
流行病学:
脊柱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患,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脊柱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患,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脊柱畸形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症状-分类:
1、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胸段后凸超过50°,腰段生理性前凸消失或任何程度的后凸均为不正常。
2、脊柱前凸畸形
胸椎正常后凸消失即为不正常,胸椎任何程度的前凸均会使胸廓前后径减小,而影响心肺功能。
3、脊柱侧弯畸形
脊柱侧向弯曲超过10°,可见刀背样畸形、半椎体畸形等。
4、混合型脊柱畸形
如侧弯后凸畸形,既有后凸又有侧弯,常伴有椎体的严重旋转畸形。
症状-典型表现:
脊柱畸形一般以背部畸形为主要症状,常见表现为驼背、姿态不对称、双肩不等高、身材矮小等。严重的脊柱畸形可引起胸腔容积下降,从而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气促、心悸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腰痛。
原因-总述:
脊柱畸形的原因复杂多样,按照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脊柱畸形,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创伤、手术、疾病等因素有关。
原因-症状起因:
1、特发性脊柱畸形
又称原发性脊柱畸形,具体病因尚不清楚。
2、先天性脊柱畸形
在妊娠第4~7周时,受到母体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生后即出现发育畸形。常见包括脊柱分节障碍、椎体成分发育障碍、脊髓纵裂等,部分可能具有遗传倾向。
3、后天获得性脊柱畸形
(1)外科手术:比如脓胸或肋骨肿瘤等多处肋骨切除手术后,可能因脊柱两侧肌力不平衡,肺和胸膜广泛粘连,而造成脊柱畸形。
(2)创伤:若脊柱骨折脱位未进行复位或手术固定复位不良,可引起脊柱畸形。
(3)代谢和内分泌疾病:常见疾病包括佝偻病、骨软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4)运动神经元损伤:脊髓空洞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引起脊柱畸形。
(5)其他疾病:神经纤维瘤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等,也可导致脊柱畸形。
原因-常见疾病:
脓胸、肋骨肿瘤、脊柱骨折脱位、佝偻病、骨软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脊髓空洞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神经纤维瘤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脊柱、胸背等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为了方便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脊柱的畸形的?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除了畸形外,您还有其他的症状吗,比如疼痛、发热、活动受限等?
4、除了脊柱有畸形外,身体其他部位有异常现象吗?
5、近期有遭受什么创伤吗?以前有做过什么手术或受过什么外伤吗?
6、平时生活环境怎么样,有长期接受辐射吗?
7、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怎么样,有长期营养不良等情况吗?
8、平时习惯于用什么姿态学习、工作、生活等?
9、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0、您的家人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脊柱畸形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脊髓造影等。畸形较重者,需行肺功能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测量身高,检查畸形的程度,注意全身发育情况,尤其是胸廓外形和心肺功能。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是脊柱畸形诊断的基本依据,有助于医生了解有无伴椎体畸形,除外后天性病变,并按Cobb法测量侧凸畸形的角度。
2、CT检查
在脊椎、脊髓、神经根病变的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适用于普通射线显示不清的部位(枕颈、颈胸段等)。必要时,可进行旋转位摄片。
3、MRI检查
对椎管内病变分辨力强,不仅显示病变部位、范围,而且对病变性质(比如水肿、压迫、血肿、脊髓变性等)的分辨力优于CT。
4、脊髓造影
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检查-其他检查:
1、肺功能检查
脊柱畸形严重者,可能导致胸廓的畸形,从而影响胸腔脏器的功能。医生有时会嘱患者做肺功能检查,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心电图检查
脊柱畸形严重者,需进行心电图检查,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了解心脏的病变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和既往病史,比如脊柱畸形的发现时间、程度与发展情况,有无外伤、感染、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等病史。之后再结合背部畸形、双肩不等高等典型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对其病因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佝偻病
是以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可因钙磷代谢异常、骨化障碍所致。发生于骨骼闭合之前的儿童生长发育期,其中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为常见,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部分患者可出现身材畸形或身形矮小等后遗症。
2、骨软骨病
是指在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骨的若干部位发生骨密度增加,骨化中心不规则、碎裂,或软骨出现塌陷、软骨下骨剥离等病变的一种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激素、营养供应、创伤、遗传、种族等因素有关。常见表现包括患处疼痛、肿胀、畸形等。
治疗-预计治疗:
脊柱畸形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预防或矫正畸形、减轻或解除神经压迫症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纠正脊柱失衡等。生长期儿童也可酌情考虑支具治疗;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服用药物,以缓解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当常规治疗患者,因脊柱畸形出现背部疼痛不适时,可遵医嘱适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常用如布洛芬、美洛昔康等,以缓解疼痛。
2、塞来昔布
为抗炎和抗风湿药,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相关药物:
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1)侧弯超过45°或后凸超过60°的严重脊柱畸形;
(2)伴发脊神经受压的脊柱畸形;
(3)严重后凸使患者不能直立或平视;
(4)小儿麻痹后遗躯干肌肉瘫痪,患者必须用双手支撑才能坐起;
(5)严重疼痛、心肺功能下降、畸形影响患者心理等情况,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
手术应选择在脊柱生长已大部分完成,但脊柱畸形还未发展到严重程度时进行。
3、手术方式
(1)后路节段切除,前缘垫高,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2)前路松解手术+单节段脊柱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3)多节段脊柱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4)前后路松解,撑开和植骨内固定融合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其他治疗:
脊柱支具疗法:侧弯为30~40°、后凸小于60°的脊柱畸形,可酌情采用脊柱支具疗法,虽然支具在矫正畸形中的作用有限,但可通过稳定脊柱而缓解疼痛。
预后-一般预后:
脊柱畸形的预后与病因、治疗时机、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若能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通常可改善临床症状;但若延误治疗,症状易持续进展,则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脊柱畸形若不及时治疗,可影响患者的外观体态及正常的生长发育,危害心、肺等身体机能。
2、严重者可伴脊髓或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肢体活动,甚至造成瘫痪,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规范治疗,部分脊柱畸形有可能得到矫正;但部分先天性脊柱畸形则很难治愈,只能通过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
日常-护理原则: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矫正畸形。
日常-生活管理:
1、卧硬床,最好是木板床,床上铺的垫子不能很厚,床的高度要略高。睡眠体位应使脊椎保持自然曲度,双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可以弯曲,使全身肌肉尽量放松。
2、进行适当活动,动作要求轻柔、和缓而有节奏,运动量缓慢逐渐增加,适当增强背部肌肉力量。
3、日常应加强自身防护,减少高强度的运动,避免外伤。
4、纠正不良坐姿,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曲线。
5、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6、家属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帮助患者佩戴支具。
饮食-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无特殊影响,可适当补充含钙量高的食物,同时需保证营养摄入。手术患者需先禁食,之后慢慢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再恢复普食。
饮食-饮食建议:
1、以清淡容易消化的为主,保证充足的营养。
2、以含钙、蛋白质、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高的食物为主,如鱼类、禽类、牛奶、豆类等,这些物质不仅能给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还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新陈代谢,延缓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利于病情恢复。
3、适当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患者可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饮食-饮食禁忌:
1、不挑食、不偏食。
2、避免吃生冷和辛辣、油腻的食物。
3、尽量不饮酒,不喝浓茶、浓咖啡。
预防-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妊娠期女性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脓胸、脊柱结核等。
3、注意保护,避免外伤。
4、保持正确的睡眠、工作姿势。
5、规律锻炼,增强背部肌肉力量。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