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颈性眩晕症状概述: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多是由于肌肉、韧带、神经...
养生
症状名称: 颈性眩晕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cervical vertigo
其他名称: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
主要病因: 椎动脉血流障碍,导致大脑血供不足
常见症状: 与头颈部活动相关的自身不稳感、平衡障碍或头晕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脑超声、颈部MRI、心电图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颈性眩晕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即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到某一位置时突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故又称位置性眩晕。起病较突然,常于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时突然出现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血压基本正常。
2、头痛多为后枕痛或偏头痛,性质可为隐痛、跳痛或放射痛。
3、脑干症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对侧肢体的轻度偏瘫和对侧颅神经症状,还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声音嘶哑、眼肌麻痹、视物不清、复视、颈部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等。
4、交感型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还可伴有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如眩晕、恶心、呕吐等。
5、有时还可伴耳鸣、耳聋及眼球震颤等表现。
原因-总述:
目前确切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椎动脉血流障碍,导致大脑血供不足有关。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颈部过度屈伸损伤、颈椎椎间盘突出和头部创伤等。
原因-常见疾病:
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突出、颈肌病变、头部创伤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眩晕持续发作,经休息、服用药物不缓解;
2、伴随视力障碍、剧烈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
3、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
4、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发作眩晕,患者感觉自己或周围的事物在旋转;
2、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模糊等;
3、反复出现颈肩痛、上肢麻木无力等;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时可能需要做心电图等检查,所以尽量不要穿尼龙衣等容易产生静电的衣物。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眩晕?随着时间的推移眩晕有加重吗?
2、您除了眩晕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吗,如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
3、您的眩晕是什么样的眩晕?能用形容词形容一下吗?
4、您的眩晕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5、您在出现眩晕前有过头部的创伤吗?
6、您既往出现过眩晕的症状吗?是如何引起的?怎么治疗的?
7、您既往有颈椎病、颈椎关节炎等病史吗?
8、您是做什么工作的?需要经常伏案工作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眩晕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先做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初步判断病因;再根据个体情况选做X线、颈部MRI、脑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还可做血压、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以除外其他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常会询问病史及患者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2、医生会观察患者是否有眩晕伴发症状,如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耳聋、耳鸣等。
3、颈部检查可发现颈部触诊有压痛点,常见部位为枕外隆凸外下方、棘突间、椎旁。头颈运动受限,以一侧为重。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可显示相关部位的骨骼、关节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有颈椎椎体、椎间盘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病变。
2、脑超声
可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量。
3、颈部MRI
可以明确颈部良恶性肿瘤、血管性病变、囊肿、肉芽肿、淋巴结肿大等病变
检查-其他检查:
血压、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等有助于排查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颈椎病、头部创伤病史,眩晕出现的时间以及严重程度,是否伴有出汗、面色苍白等,之后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基本情况,初步推测病因。并结合X线、颈部MRI、脑超声、心电图、脑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病因、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诊断-鉴别诊断:
不同眩晕的鉴别: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的病史,临床症状可多种多样,最主要的症状为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几个小时,可每日发作多次或很长一段时间发作一次。发作时可伴有视力障碍、共济失调、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意识障碍以及脑干定位体征等。眩晕的性质可为旋转性、浮动性、移动性,伴有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摇晃感、倾斜感、单侧或双侧耳鸣和听力下降等。
2、梅尼埃综合征
梅尼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及眼球震颤。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因膜迷路积水、水肿,耳蜗管、椭圆囊和球囊显著膨胀,而膜性半规管不膨胀。临床上青壮年多见,老年人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发作前可无先兆,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开始发作眩晕即达高峰,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在旋转而甚感恐惧,经常用力抓住物体而不敢松手。剧烈眩晕之后,患者仍有头晕、嗜睡、轻度旋转感和全身疲劳感,一般持续几天后逐渐好转。发作频率不一致,一般数日至数年发作一次。眼球震颤在眩晕发作时可以出现,为短暂性水平眼震,有时呈轻度旋转混合性眼震。患病时间长者,眼震可以不明显。梅尼埃综合征发作前几日至数月可有耳鸣和(或)耳聋,为持续性高音调耳鸣,以“呼呼声”为背景,混有尖锐的尖叫声或机器声。耳聋为神经性耳聋,每次发作都将使听力进一步减退,即呈阶梯式逐渐加重。可以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也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以及腹部疼痛和腹部不适等。梅尼埃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等四大症状,结合发病年龄,发作形式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来判断,诊断并无困难。
3、小脑血管病变所致眩晕
急性小脑出血或梗塞时,患者可出现急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发音异常,病侧肌张力下降,共济失调等。通过脑CT或MRI能够发现病变部位和病变性。
4、桥脑小脑角肿瘤眩晕
桥脑小脑角肿瘤以神经纤维瘤多见,尤其是听神经瘤常见。早期由于肿瘤的刺激症状,而表现为患侧耳鸣,高音调,少数类似笛声,开始为阵发性,后逐渐成为持续性,伴有眩晕,进行性耳聋。部分患者可以缺乏耳鸣,临床上容易误诊。肿瘤继续发展,压迫三叉神经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觉减退,重者可有面神经麻痹。肿瘤继续发展可影响后组脑神经而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提肩力量差,以及共济失调、粗大眼震、患侧肌张力下降等。晚期肿瘤对脑干和小脑压迫,可存在锥体束征阳性,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5、前庭神经元炎
病变可能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病因仍不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病变前多有病毒感染、受凉等诱因。发病突然,常在早晨发病,最突出的症状是严重的眩晕,重者可以跌倒,伴有恶心、呕吐。患者不敢睁眼,闭目卧床不敢活动。查体可见双眼持续、快速、自发性震颤。容易与梅尼埃综合征相混。
6、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和小脑蚓部肿瘤引起的眩晕
第四脑室肿瘤、囊性肿物以及小脑蚓部肿物突入第四脑室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可引起剧烈的眩晕、呕吐、头痛、视力障碍、复视、眼底视乳头水肿和眼底出血等。第四脑室肿瘤可原发于脑室内结构,如脉络丛乳头状瘤,也可来自脑室系统的室壁组织。小脑蚓部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病变时引起眩晕,站立不稳、醉汉步态,多无眼震。半球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多伴有眼震。第四脑室占位病变,部分患者的肿物有一定的活动度。当头位变动时,可突然阻塞脑室出口,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眩晕,重者可引起意识障碍。这种表现容易与位置性眩晕相混,应注意细致询问病史,以免误诊。
7、前庭性癫痫(眩晕性癫痫)
眩晕中枢位于颞上回后半或颞顶交界处,任何刺激性病变影响到了上述结构时,便可导致前庭性癫痫发作。以肿瘤、炎症、脑血管病、外伤等多见。临床上类似梅尼埃综合征,为发作性,患者感到轻度的行走不稳,可有幻听,多伴有短暂性晕厥、自动症、不自主性的咀嚼、面部抽动、甚至癫痫大发作等。
8、药物性眩晕
许多药物可以损坏第八对脑神经而导致眩晕。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奎宁、苯妥英钠、水杨酸钠等。临床上以链霉素比较常见。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选择药物、按摩、理疗或手术等方法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对头部外伤及时进行创伤处理等。一般原发病得到积极的治疗,眩晕症状也可得到缓解。
2、对症治疗
(1)眩晕发作时保守治疗:选择最舒适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
(2)前庭神经镇静药:异丙嗪、地西泮等。
(3)呕吐治疗: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治疗。
(4)其他:在医生指导下对头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进行合理的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保持病室安静,操作轻柔。
2、卧床休息。
3、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4、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与副作用。
5、保持周围环境无障碍物,注意地面防滑。
6、将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取的地方。
预防-预防措施:
1、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医生应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顾虑。
2、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室内宜安静,空气要通畅,光线尽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饮食宜少盐。
3、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事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