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局部淋巴结肿大症状概述: 局部淋巴结肿大(local lymph node enlarg...
养生
症状名称: 局部淋巴结肿大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loc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
主要病因: 感染、肿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缔组织病等
常见症状: 发热、肿大淋巴结压痛、瘙痒、盗汗、消瘦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CT及MRI检查等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普通外科、血液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以非特异性感染常见,常为局限性肿痛性淋巴结肿大。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多伴有疼痛。这种淋巴结的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2、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常见有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些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耳后、枕骨下和颈后淋巴结肿大。
3、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寻找出结核原发病灶。结核菌素试验皮试阳性有提示诊断作用。
4、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结转移癌肿大淋巴结质地很硬,无压痛,常相互粘连,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道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可触摸到左锁骨上的小淋巴结;对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5、白血病
白血病(尤其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淋巴结肿大多为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患者还常伴有贫血貌、持续发热,血象、骨髓象出现大量原始或幼稚细胞等表现。淋巴结肿大常范围较广,无压痛,无相互粘连,无破溃,常伴有肝脾肿大。需注意和淋巴结结核相鉴别。
6、淋巴瘤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淋巴结质地饱满韧实如橡皮,通常无压痛,活动度可,但是疾病晚期淋巴结相互融合者或淋巴结巨大者活动度差。淋巴瘤的诊断最终需要依据淋巴结活检才能确定。
7、结节病
结节病最易侵犯胸内器官和组织,特别是肺门淋巴结和肺脏,异常的胸部X线表现常是结节病的首要表现,约有90%以上的患者伴有胸片的改变。结节病肿大的淋巴结可有核桃大,质硬,永不软化,与皮肤无粘连,彼此也不互相粘连。结节病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颈部、滑车上、腋窝等处淋巴结。淋巴结活检有确诊意义。本病结核菌素试验常呈阴性反应,可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淋巴结活检对鉴别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及结节病有重要意义。
8、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淋巴肉芽肿的病因尚未明了。此病发病较缓,约半数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常累及颈部、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淋巴结群,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局部淋巴结肿大为多数性,直径为1~3cm,互相游离,中等硬度,无压痛,也不化脓。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可累及腮腺。
9、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本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需经淋巴结活检而确诊。淋巴结肿大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多为颈部淋巴结;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程度与发热高低可能有一定关系。本病需经淋巴结活检排除结核病、淋巴瘤。
10、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较少见,常有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显著肿大。该病临床诊断常较困难,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的诊断。需要注意和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相鉴别。
11、其他
淋巴结的肿大还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脂膜炎等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变态反应及毒虫蜇伤、药物因素等。
原因-常见疾病:
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丝虫病、淋巴结转移癌、白血病、淋巴瘤、结节病、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淋巴肉芽肿、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脂膜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检查发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伴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1、淋巴结肿大处皮肤红肿、有压痛、破溃等;
2、该处淋巴结逐渐增大,或持久不退;
3、伴邻近部位发现异常肿块;
4、伴多个部位淋巴结肿大;
5、伴发热、咽喉痛、头痛、乏力等;
6、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应警惕淋巴结结核;
7、有肺癌、乳腺癌等恶性疾病史;
8、使用一些药物后,出现淋巴结肿大;
9、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需空腹就诊。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这种情况出现多久了?
2、您都有哪些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3、您肿大的淋巴结有压痛吗?
4、您目前有什么不适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结核吗?有接触结核患者吗?
9、您有血液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进行血常规、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CT、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肉眼观察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2、触诊
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以发现有无淋巴结肿大。应注意淋巴结表面是否光滑,活动度、质地、均匀度如何,有无与皮肤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瘢痕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淋巴结肿大者应常规查血常规。当淋巴结肿大时,各型白血病较易经血常规检查发现,此时外周血出现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
(1)如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炎性疾病。
(2)淋巴细胞绝对数增加应考虑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
(3)变异淋巴细胞增多超过20%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嗜酸粒细胞增多提示寄生虫感染或嗜酸粒细胞肉芽肿。
(5)在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晚期以及许多实体肿瘤晚期,因肿瘤细胞浸及骨髓,可致全血减少。
2、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白细胞、浆细胞瘤、类脂质沉积症等疾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对疟原虫、利什曼小体的检出率较高。
3、血清学检查
嗜异性凝集试验>1∶200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疑及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和布氏杆菌病应作相关血清学试验;疑及性传播疾病时可做HIV抗体、梅毒血清等试验。
4、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是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及MRI检查有利于病灶的发现,以及对病变的范围、组织损害程度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仔细的触诊检查,结合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是否存在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淋巴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鉴别。
1、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
急性感染的淋巴结有触痛、非对称性增大,相互融合,呈中等硬度,在重度炎症时表皮可潮红,且有自发痛。淋巴结肿大呈严格的局限性,有时可见淋巴管炎所致的线状皮肤潮红,自原发皮肤损害的部位走向局部肿大的淋巴结;枕部及耳后淋巴结炎时常由于头皮感染引起;腹股沟淋巴结炎常由于腿部外伤感染或脚癣感染引起,也可由于外生殖器感染引起;长期卧床病人的腹股沟淋巴结炎,可为静脉炎的首发症状;疼痛性颌下淋巴结炎提示咽部或口腔急性炎症(扁桃体炎、咽炎、齿龈炎、口炎等);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可有化脓现象。
2、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发生恶变所形成。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恶性淋巴瘤分为两大类,即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霍奇金氏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患者主要表现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以代表淋巴结起病为多,颈部淋巴结最常见。其次为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早期分散,晚期融合成块,质硬如橡皮胶,无压痛。病变可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发展侵犯其他淋巴结,也可开始即为多发性。
3、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是低度感染引起的一种过敏性反应。起病缓慢,呈良性经过,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往往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常累及颈、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淋巴结群,可为单例或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约1~3cm,互相游离,中等硬度,无压痛,也不化脓。嗜酸粒细胞增生可累及腮腺。此病特点:①肉芽肿累及腮腺与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②常有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脱皮,萎缩等皮肤病变;③血象呈轻或中度嗜酸粒细胞增多,一般无贫血;④病理组织特点为淋巴组织增生,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构成肉芽肿,其中有淋巴滤泡增生和小血管炎;肿大的淋巴结和骨髓有同样变化。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主要针对原发病灶的及时处理;抗生素的应用;注意休息;局部形成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慢性淋巴结炎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2、淋巴瘤
(1)放射治疗
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单纯放疗,也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移植时辅助治疗。
(2)化学药物治疗
淋巴瘤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可以结合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来,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得到了很大改进,很多类型淋巴瘤的生存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3)骨髓移植
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复发或骨髓侵犯的年轻患者还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手术治疗
仅限于活组织检查或并发症处理;合并脾功能亢进而无禁忌证,有切脾指征者可以切脾,以提高血象,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3、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本病对放射线中等敏感,手术、化疗及激素治疗对本病皆有一定效果,但一般主张应以放射治疗为首选,因本病为良性疾病,故放射治疗剂量不宜过高。
日常-护理原则:
1、术后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出血、脓性分泌物,禁止剧烈运动,防止切口裂开。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避免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放松心情和适当减压。
3、保持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