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巨脾症症状概述: 巨脾症是指因各种疾病因素引起脾脏异常增生,从而导致的脾脏高度肿大。触诊...
养生
症状名称: 巨脾症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感染、血液病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脏异常增生
常见症状: 脾脏肿大,触诊时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检查项目: 血常规、骨髓检查、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肝功能、生化检查、病理学检查、腹部B超、CT或磁共振等
发病部位: 脾脏、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普通外科、血液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败血症、脾脓肿、伤寒、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非感染性疾病
白血病、脾原发性血管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Felty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淀粉样变、淋巴肿瘤等。
原因-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败血症、脾脓肿、伤寒、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白血病、脾原发性血管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Felty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淀粉样变、淋巴肿瘤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寒战、高热,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
2、持续性腹痛、腹泻或黏液血便、脓血便甚至休克。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脾大伴有以上情况时,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必要时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或自行在左上腹触摸到肿大的脾脏。
2、伴脾区疼痛、压痛。
3、伴右上腹不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
4、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5、伴皮肤瘀点或瘀斑、体重减轻、贫血等。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患者可首先考虑到消化内科就诊。
2、怀疑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疾病所致者,须于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3、怀疑脾脓肿,可就诊于普外科。
4、怀疑血液病疾病所致者,可就诊于血液内科。
伴发危及生命的情况,请及时到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者,应根据伴随症状选择不同的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穿着宽松衣裤。
3、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主要症状有哪些?
2、您发现腹部包块有多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块是如何进展的?进展速度如何?
3、除腹部包块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发热、腹水、“玫瑰状”皮疹等?
4、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5、您既往有过肝脏、血液、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吗?
6、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7、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8、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9、您嗜酒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日饮多少?
10、您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脾脏肿大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4、我需要手术治疗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能治好吗?会有后遗症吗?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腹部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等异常,腹部有无膨隆。触诊注意有无肝和脾的肿大、压痛等异常表现,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淋巴结有无肿大、压痛等表现。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肝掌、蜘蛛痣或其他原发病相关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检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及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
2、骨髓检查
对血液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3、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
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价值。
4、肝功能、生化检查
有助于肝部疾病的诊断。
5、病理学检查
有助于排查肿瘤等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CT或磁共振可以检查脾脏及其他脏器形态、大小、有无结节、囊肿或肿瘤,腹膜后淋巴结有否肿大,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较高的价值。
2、彩色多普勒或动脉造影可以明确门脉、下腔静脉、脾静脉等血管有无狭窄、血栓或癌栓形成。
3、胸片可明确心脏形态、肺部感染、纵隔淋巴结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典型症状及伴随症状,结合病史、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以确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是否存在慢性疟疾、败血症、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疟疾
患者可出现巨脾症,通常病程越长,治疗越不彻底,则脾肿大愈显著,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使脾质地硬如木。本病在周围血液内不易找到疟原虫,脾穿刺检查有助于诊断,但有一定危险性。在怀疑本病时进行正规抗疟治疗,有效即可确诊。
2、败血症
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严重时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血吸虫病
患者有疫水接触史,急性期有发热、痢疾样便、肝脾大、胸痛、咳嗽、血痰等症状。慢性感染多无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可有腹痛、腹泻或黏液血便,重症患者有持续性脓血便,伴里急后重。体检常见肝脾肿大,晚期可发展为巨脾。
4、病毒性肝炎
主要有食欲减退、乏力、腹胀、恶心等表现,有时可伴有黄疸、发热、畏寒等症状。病情严重时,检查可发现脾脏重度肿大。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简称慢粒,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骨髓中粒系细胞大量增殖。发病缓慢,临床可无明显症状,以发现脾脏肿大就诊,也可有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的表现,急性变可类似急性白血病的表现,脾脏通常高度肿大,质硬无压痛。
6、霍奇金淋巴瘤
青年好发,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和压迫症状,伴发热、疲乏、瘙痒、消瘦等。伴有脾功能亢进时,可有脾脏肿大。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常见原发病治疗如下: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变化较多,治疗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病期区别对待。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饮食和营养充足,禁止饮酒。
(2)保肝治疗
肝功能异常者,可适当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等等药物进行抗炎、减轻过氧化损伤治疗。伴有肝内胆汁淤积的病人,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
(3)抗病毒治疗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及HDV与HBV协同感染不需要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肝,常需要抗病毒治疗。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核苷类似物(如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和干扰素(如普通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无论急慢性丙肝,所有HCV-RNA阳性病人均应抗病毒治疗。丙肝抗病毒药物和方案主要包括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维帕他韦等直接抗病毒药物,还可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等方案。
(4)人工肝或者肝移植
对各型重症肝炎病人,可以运用人工肝或者肝移植进行治疗。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M)
治疗应着重于慢性期早期,避免疾病转化,一旦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统称进展期)则预后不良。治疗主要包括高白细胞血症紧急处理,分子靶向治疗,干扰素治疗,羟基脲等药物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CML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但仅用于移植风险很低且对TKI耐药、不耐受以及进展期的CML病人。
3、霍奇金淋巴瘤治疗
是一种相对少见但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治疗上主要采用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根据患者淋巴瘤进展的分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