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脉搏脱漏症状概述: 脉搏脱漏,又称脱落脉,是指当发生心律失常时,某一心房激动不能下传至心...
养生
症状名称: 脉搏脱漏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部分正常人或运动员
常见症状: 心悸、胸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心导管、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脉搏脱漏很少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感。如果脉搏脱漏较多,导致心率减慢至50次/分以下时,可出现头晕、无力、血压下降等心排出量降低的症状。如心室率极慢时,可诱发阿-斯综合征。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器质性心脏病
多见于各种类型的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洋地黄中毒等。
2、部分正常人或运动员
可发生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常发生于夜间。
原因-常见疾病:
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心内膜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胸闷、心悸、乏力、呼吸困难;
2、反复咳嗽、咳痰、咯血;
3、活动耐力下降,已疲惫,轻微活动可触发以上症状;
4、体检心电图发现异常;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患者往往因为以上情况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不适吗?
2、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这种情况的?
3、您这种情况持续存在的吗?还是会在一些情况下被诱发?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最近有接受心脏方面的手术吗?
8、您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吗?
9、您有冠心病吗?
10、您最近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有助于了解有无贫血或感染。
2、电解质
有助于了解体内电解质是否平衡。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有助于了解心肺情况。
2、超声心动图
可以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血流及心脏功能。
3、心导管、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可以确定心血管畸形的解剖形态和功能状态。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具有重大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为莫氏I型或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这种现象周而复始,称为文氏周期;②由于P-R间期延长的增量逐渐减少,导致心搏脱落前的R-R间期逐渐缩短;③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房室传导比例多为3∶2和5∶4,阻滞部位几乎都发生在房室结水平,很少进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①P-R间期固定,时限多正常或延长;②QRS波群间歇性脱漏,传导比多为2∶1、3∶1、或不等比阻滞;③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呈束支阻滞图形。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多在房室结以下,即希氏束内或希氏束以下。
2、症状鉴别
(1)窦性不整脉
触诊脉搏不均匀一致,但有一定规律性,吸气时由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脉搏加快;呼气时则变慢。多见于小孩和青年人。
(2)频发过早搏动
触及脉搏时可有脉搏脱落,见于二联律、三联律,易与脉搏短绌(短细脉)混淆。脉搏短绌见于房颤,在运动后脉搏不齐常能减轻,而频发过早搏动在运动后加重;房颤可连续出现2~3个长间歇,而过早搏动长间歇只发生在一个早搏的短周期后。心电图是可靠的鉴别手段。
(3)脉搏短绌
在心脏听诊的同时,在患者桡动脉处触诊,同时记录脉搏和心率。如发现其脉率明显少于心率,且脉搏强弱不等,快慢不一者,即为短细脉。见于房颤,常见病因有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预防-预防措施: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保持稳定情绪
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
可以进行自我辨别,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4、注意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到医院检查
复查有关项目: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