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难治性青光眼症状概述: 难治性青光眼(refractory glaucoma)一般指那些...
养生
症状名称: 难治性青光眼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refractory glaucoma
主要病因: 本病病因复杂,多种发病机制混合存在。
常见症状: 眼红、眼胀、眼痛、畏光、视物模糊、视野缺损
检查项目: 视敏度测试、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房角镜检查
发病部位: 头部、眼
就诊科室: 眼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新生血管生长因子。
2、无晶状体性青光眼中玻璃体释放的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
3、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引起的眼前节炎症反应。
4、多次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患者可能对创伤局部具有的超强愈合反应。
5、青少年多具有的肥厚眼球筋膜和活跃的创伤愈合反应。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眼红、眼胀、畏光流泪等症状;
2、伴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3、伴有视野缺损,即视野范围缺损;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散瞳检查眼睛,最好使用公共交通,而不要自行驾驶交通工具前往就诊。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些不适多久了?
3、您眼部受到外伤了吗?你是如何受伤的?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之前有眼部的疾患吗?
8、您患有青光眼吗?
9、您做过眼部的手术吗?
10、您之前视力正常吗?有近视、远视或散光吗?多少度?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我需要手术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可以滴眼药水吗?使用眼药水需要注意什么?
6、需要吃药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敏度测试
可用于检查患者的视力降低程度。
2、其他
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眼部情况,包括色觉、暗适应、明适应以及两侧瞳孔对光反射的表现等,对青光眼的诊断和类型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能够检查眼前段的结构,对眼外伤造成的损伤、周边视网膜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眼压测量
为青光眼的基础检查,能够辅助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裂隙灯检查
可查明深部眼组织病变及前后位置。
3、房角镜检查
可检查房角的结构、开放与关闭状态等。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青少年型青光眼
青少年型青光眼通常是指3岁以后至发育成熟之前的发育性青光眼,是一种先天性青光眼。起病隐匿,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不易发现,病变严重时才出现虹视、眼胀、视力下降、头痛、恶心等不适。根据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患儿在确诊为青光眼后,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疾病进展。
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称虹膜红变性青光眼、出血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房角处生长的新生血管使房水外流受阻,进而导致眼压升高的一种难治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大的危害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并伴有持续严重的眼球胀痛。根据病史、相关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若患者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等病史,应警惕可能出现继发新生血管的可能。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总体分为挽救性手术和破坏性手术。
(1)挽救性手术主要包括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等滤过性手术,目的是降低眼压,挽救视力或眼球。
(2)破坏性手术是在滤过手术失败或难以再次施行的情况下通过破坏睫状突来减少房水生成,从而平衡房水循环,降低眼压,缓解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包括睫状体冷凝术、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光动力疗法等。
2、辅助治疗
常规手术治疗难以控制病情,可在术中或术后使用抗代谢药(如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或采用房水引流装置,如Molteno装置、Ahmed青光眼阀门,以此来提高手术成功率。
日常-护理原则:
1、合理饮食,饮食应以富含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
2、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护术眼,避免碰撞术眼。
3、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摇头等动作。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5、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