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皮肤触痛症状概述: 皮肤触痛(Skin tenderness)是神经痛常见症状之一,此种...
养生
症状名称: 皮肤触痛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kin tenderness
其他名称: 自发痛
主要病因: 由于各种疾病、外伤等病变引起周围神经性疼痛和中枢神经性疼痛所致
常见症状: 轻触皮肤引起疼痛不适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糖检查、血脂检查、血沉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超声、X线、CT、MRI、血管造影、病理检查、脑电图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皮肤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轻触皮肤即可引起患者强烈疼痛。皮肤触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1、皮肤痛
分为快痛和慢痛二种,快痛是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而又难以忍耐的烧灼痛。
2、皮肤闪电疼痛
如果皮肤表面出现“闪电疼痛”,且连续数天都有类似情况发生,可能是患上了无症状的带状疱疹。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周围神经神经痛
(1)三叉神经痛
常见于炎性浸润、动脉粥样硬化压迫以及桥小脑角肿瘤、鼻咽癌、三叉神经节肿瘤、脊索瘤、多发性硬化等。
(2)蝶腭神经节痛、翼管神经痛、膝状神经节痛
见于副鼻窦炎、蝶窦炎、筛窦炎、鼻腔结构变形、鼻中隔弯曲、因机械性压迫中鼻甲、颅底骨折、转移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3)枕大神经痛
常见于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酒精或铅中毒、枕部或颈部外伤、颈椎病、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颅底凹入症、枕大孔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小脑扁桃体下疝、椎管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椎半脱位、颈肌损伤等。
(4)肋间神经痛
常见于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主动脉瘤、二尖瓣狭窄、胸腔器官病变、胸椎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症等脊柱病变,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带状疱疹。
(5)颈肩臂神经痛、臂丛神经炎
常见于颈椎骨关节病、颈部肿物、肿瘤、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及疟疾等感染,受寒、接种异种血清疫苗。
(6)尺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和股外侧皮神经痛
见于神经炎、外伤、局部的炎症及压迫性病变。
(7)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
见于神经根病变如肿物压迫,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炎症等疾病。
(8)尾骨痛
见于外伤、骨折等。
(9)灼性神经痛
见于外伤如刀割伤、挤压伤、重击伤、化学性损伤、感染等。
(10)其他
下肢静脉曲张、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痛综合征等也可引起皮肤疼痛。
2、中枢神经性痛
(1)脊髓痛
①后角痛:多见于外伤、肿瘤、脊髓空洞症等。
②脊髓后索性痛: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痨等。
③脊髓丘脑束痛:以脊髓空洞症多见。
(2)丘脑痛
丘脑痛以脑血管病变、肿瘤多见。
(3)脑桥、延髓痛
见于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4)大脑皮质痛
大脑皮质痛少见,一般为肿瘤、血管病等。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局部或多个部位,出现皮肤在被触摸时诱发疼痛;
2、按压时,疼痛可向周围放射;
3、伴皮肤感觉异常;
4、伴反复出现自发性疼痛;
5、局部带状分布的疱疹;
6、伴泛发的肌肉痛、按压痛;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皮肤触痛出现多久了?
2、您都有哪些部位会出现触痛?
3、您有出现皮疹吗?
4、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静脉曲张吗?
9、您有神经系统的疾患吗?
10、您最近有受到外伤吗?有骨折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可检测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
2、脑脊液检查
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脑脊液中P物质浓度可升高。
3、其他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机体的一般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可帮助排查是否存在局部肌肉、神经病变。
2、脑电图检查
是对大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对颅脑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下肢静脉曲张
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下肢浅静脉扩张、隆起和扭曲。早期症状不明显,当静脉曲张较重时,且经长久站立后,患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触痛、容易疲劳,平卧休息或抬高患肢后,上述症状消失。病程较长者在小腿尤其是踝部可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难治性溃疡,有时可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或急性淋巴管炎。
2、带状疱疹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
3、纤维肌痛综合征
典型症状为全身广泛性肌肉疼痛和广泛存在的压痛点。疼痛遍布全身各处,尤以中轴骨骼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膝、手、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病人常自述有关节痛,为钝痛,但没有关节肿。
4、神经炎
起因不一,包括缺乏营养素(维生素B)、代谢失调、受外力直接打击或骨折、血管、骨或结缔组织压迫神经、神经受感染、糖尿病、痛风、血癌等,服用甲醇、过量的铅及汞等有毒金属也会造成神经伤害。
5、风湿性多肌痛
表现为广泛性颈、肩胛带、背部及骨盆带疼痛,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滑膜活检示炎症改变,耐激素敏感等,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
6、肌筋膜痛综合征
本征也称局限性纤维炎。也有深部压痛点,通常叫激发点,按压这一点,疼痛会放射到其他部位,虽然患者感到疼痛,但不知道激发点在何处,与纤维肌痛综合征不同,它没有广泛的疼痛,僵硬感或疲乏等症状,通常由外伤或过劳所致,一般预后较好。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可分为手术疗法、硬化剂注射和加压疗法及姑息疗法三类。
2、带状疱疹
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神经阻滞、神经毁损等。药物治疗有抗病毒药物的选用,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神经痛药物治疗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麻醉性镇痛药、非麻醉性镇痛药等。药物难以控制的重度疼痛,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Ⅹ刀),手术硬脊膜下隙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神经节毁损等。
3、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肌病,目前治疗目的是改善睡眠状态,减低痛觉感受器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给患者解释和安慰,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本病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也不会造成终生残疾。药物应用有抗抑郁药阿米替林、胺苯环庚烯,可改善睡眠,减少晨僵和疼痛,心血管适应训练及肌电图生物反馈训练有一定疗效,可试用局部交感神经阻断、痛点封闭、经皮神经刺激、干扰电刺激、针灸、按摩等。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