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脐周阵发性绞痛症状概述: 脐周阵发性绞痛是指脐周间断性的痉挛性疼痛,多由于蛔虫引起的。腹...
养生
症状名称: 脐周阵发性绞痛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蛔虫病、感染、梗阻等原因
常见症状: 脐周间断性的痉挛性疼痛
检查项目: 粪便涂片、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X线、CT
发病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症状-典型表现:
脐周阵发性绞痛多表现为脐周刀绞样疼痛,腹痛多不剧烈,常可自行缓解,痛无定时,每次持续时间短。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感染
如蛔虫病、肠结核、急性胃肠炎等。
2、梗阻
如绞窄性肠梗阻等。
3、其他
如黑斑息肉病、过敏性紫癜等。
原因-常见疾病:
蛔虫病、肠结核、绞窄性肠梗阻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剧烈脐周腹痛,持续加重。
2、伴频繁呕吐、腹泻、便血。
3、伴排气排便停止。
4、伴发热、脸色苍白、精神萎靡、虚弱乏力、意识障碍等。
5、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脐周或下腹经常性疼痛;
2、伴有消化不良、排便不畅、腹胀、呕吐、腹泻等;
3、伴粪便排虫情况;
4、伴食欲下降、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发育减慢、发热等全身表现;
5、伴腹部肿块,脓血便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出现不明原因疼痛后,不可盲目用药,避免掩盖病情,影响医生诊断。
2、对脐周部位进行热敷,可缓解疼痛不适,并应尽早就医诊治。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医生可能需对腹部进行检查,最好着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脐周阵发性绞痛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疼痛有加重吗?
2、在哪种情况下,疼痛会缓解或加重。
3、除脐周绞痛,是否还存在磨牙、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
4、您以前出现过这种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处理的?
5、您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近期有过食入不干净食品或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情况吗?
7、您最近有饭后剧烈活动情况吗?
8、您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9、您以前是否有腹部手术经历?什么时候?
10、您有饮酒习惯吗?每天饮酒量多少?
11、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2、您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吗?是否有用药控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发生脐周阵发性绞痛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病情严重?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粪便涂片
粪便中找到虫卵可确诊肠蛔虫病。
2、病原学检查
C反应蛋白增高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呈阳性,咽培养可见β溶血性链球菌,有助于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3、免疫学检查
约半数患儿急性期血清IgA、IgM升高,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常阴性,提示过敏性紫癜。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小肠扭转行腹部X线平片可见小肠普遍胀气和多个液平面等。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十二指肠憩室,表现为突出于肠壁的袋状龛影,轮廓整齐清晰,边缘光滑。
2、CT检查
空肠、回肠位置发生置换,提示小肠扭转。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脐周疼痛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粪便涂片检查、X线、B超、CT、病原学等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去排查是否存在急性胃炎、肠蛔虫病、小肠扭转、肠梗阻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脐周症状鉴别
(1)脐炎:脐窝湿润,肿胀,渗出有臭味。可为脓性或混有血性。因分泌物刺激周围皮肤,可引起湿疹样改变,甚至发生糜烂。成人或年长儿自述有痒感,经常用手搔抓脐部。查体可见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色泽暗红,凸起表面无黏膜被覆,触之出血。多数病程较长迁延不愈。
(2)脐周静脉曲张:脐周静脉曲张常见于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肝纤维化及再生结节对肝窦及肝静脉的压迫导致门静脉高压,从而导致脐周静脉曲张和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蜘蛛痣,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容易出血,发生呕血和黑便,也会出现腹水等症状。
2、相关疾病鉴别
(1)肠蛔虫病:由于成虫主要在空肠内寄生,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主,故严重污染者,特别是儿童,常可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发育减慢,儿童大多有间歇性腹部脐周隐痛,常反复发作。有时产生神经症状:失眠、烦躁不安、磨牙、瘙痒、惊厥等。也可有低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过敏症状。蛔虫病诊断的直接证据是在患者粪便、呕吐物中找到蛔虫卵或成虫。另外也可结合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消瘦、磨牙等综合判断,有时可借助X线检查,若发现肠内的蛔虫阴影也可协助诊断,必要时可试用驱虫药试验治疗。
(2)小肠扭转: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腹部绞痛,多在脐周,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痛常牵涉腰背部,患者通常不敢平仰卧,喜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呕吐频繁,早期腹胀不明显,压痛较轻,无明显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3)十二指肠憩室: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多数憩室并不产生症状。若憩室并发炎症,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右上腹或脐周疼痛、恶心、呕吐、呃逆、腹胀、腹泻,甚至呕血和便血等消化道症状。
(4)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大多数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皮损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小淤点、淤斑或荨麻疹样皮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约2/3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常见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痛、绞痛,腹痛也可发生在腹部其他部位,还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5)急性胃肠炎:有暴饮暴食或不洁饮食史,起病急,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结合病史诊断不难。
(6)腹部手术或腹膜炎之后:肠管稍稍有些粘连的人,在脐周围出现疼痛。这是因为肠管粘连之后,此部分肠管狭窄,肠的运动受阻血液循环不良。于是肠管内容物滞留,气体淤滞,粘连部分充盈扩张,出现脐周痉挛性疼痛。
(7)肠梗阻:腹痛是肠梗阻最先出现的症状,呈阵发性,间歇性发生,在每次发作时,病人常可感到气体在肠内窜行,到达梗阻部位即疼痛最重,如不完全性梗阻时,气体通过后则感疼痛减轻或消失。肠梗阻发展到晚期,出现肠麻痹后,则不再出现阵发性疼痛,而呈持续性疼痛。肠梗阻除腹疼痛外,还伴有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
(8)腹腔内出血:主要原因有宫外孕、肝脾破裂等。腹痛常骤然发生,并自出血部位起向全腹扩展,呈持续性胀痛,多伴急性失血症状和腹部进行性膨胀、弥漫性压痛等情况。
(9)结核性腹膜炎:其腹痛常较轻,但发生肠粘连和部分肠梗阻时,也可有剧痛。腹壁可有柔韧感及压痛,且伴有长期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和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如肺结核和生殖道结核等)。
(10)肠结核:病变最常累及回盲部,腹痛多位于右下腹部或脐周,常呈阵发性腹痛,可呈绞痛,伴肠鸣音,亦可呈右下腹持续性隐痛,腹痛可无规律性,也可因进食而诱发,粪便检查结核杆菌为阳性。
治疗-预计治疗:
明确诊断是治疗脐周阵发性绞痛的基础,一般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后,症状通常可获得缓解,甚至消退。通常医生会根据所患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身体素质等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治疗方法:
1、肠蛔虫病
驱虫治疗,应用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C型结晶微粒片。
2、小肠扭转
属绞窄性梗阻,一旦诊断明确或小肠扭转不能排除时,即尽早手术。
3、肠结核
肠结核主要是抗结核药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腹痛诊断未明确时,不可随意使用镇痛药、热敷、灌肠、缓泻药,防止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2、注意饮食卫生,特别在夏季,防止不洁饮食引起的胃肠道疾病。
3、多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生活愉快。
4、节制饮酒,防止暴饮暴食。
预防-预防措施:
1、平时忌暴饮暴食及食生冷、不洁之食物。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
2、饭后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肠扭转等的发生。
3、如果出现腹部不适,应该立即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