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前囟闭合延迟症状概述: 前囟闭合延迟(Closure delay of anterior...
养生
症状名称: 前囟闭合延迟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Closure delay of anterior fontanelle
主要病因: 遗传性疾病、佝偻病、颅内压力增高、内分泌疾病、全身性疾病
常见症状: 头痛、呕吐、视力模糊、鸡胸、串珠胸、O型腿或X型腿、肌肉无力、腹部膨大等
检查项目: 甲状腺激素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测定、血生化检查、基因检测、X线检查、CT检查
发病部位: 颅脑、头部
就诊科室: 小儿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佝偻病
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家族性低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肝病性佝偻病、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和范可尼综合征等。
2、遗传性疾病
如先天愚型、软骨营养障碍、先天性成骨不全、先天性骨骼畸形(锁骨颅骨发育不良等)、家族性无牙型等。
3、内分泌疾病
如呆小病(克汀病)、侏儒症等。
4、全身性疾病
如宫内或生后感染以及营养不良、脂肪泻、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疾病。
5、颅内压力增高
如颅内肿瘤、脑膜炎、脑炎、脑积水和使用四环素等所致颅内压力增高,均可引起囟门扩大和关闭延迟。
原因-常见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小儿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脑积水、先天愚型、软骨营养障碍、先天性成骨不全、呆小病、颅内肿瘤、脑膜炎、脑炎、脑积水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两岁前前囟未闭合;
2、伴有生长发育缓慢,如身材矮小、牙齿萌出延迟、走路晚等;
3、小儿易怒、烦躁、睡不安宁、夜间惊啼、多汗、枕秃;
4、小儿方颅、肋骨串珠、鸡胸、手脚镯、“O”形或“X”形腿等;
5、头颅异常增大;
6、伴智力低下,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等;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的症状体征。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家长最好提前整理孩子的相关病史、发病经过等,医生在问诊时可能会问到。
2、可以让孩子多晒太阳,适当补充钙。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本人身份证、孩子户口页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家长应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几个月龄了?
2、您的孩子是否经常哭闹、烦躁,有活动减少、呕吐吗,大小便是否正常?
3、您的孩子生长发育如何?
4、您的孩子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是否早产或过期产?出生时有什么异常情况吗?
5、您的孩子平时吃奶多吗?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喂养?
6、您的孩子在宫内或出生后有感染史吗?
7、您的孩子是否经常晒太阳?是否添加维生素补充剂?之前有被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吗?
8、您在怀孕期间饮食、营养状况如何?
9、您的亲属中有人患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骨骼畸形吗?
10、您的孩子是否有呆小病、脂肪泻等病史?是否伴有其他疾病?
11、您是否带孩子到过别的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接受过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孩子出现前囟闭合延迟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比正常孩子慢吗?
4、我的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5、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6、我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8、今后该怎么护理我的孩子?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9、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为了明确病因,会有选择性的进行甲状腺激素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测定、血清电解质检测、碱性磷酸酶测定、基因检测、X线检查、CT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体格测量
包括患儿体重、身高、坐高、头围等。
2、专科检查
从语言、动作、精细动作、个人-社会等方面了解婴幼儿的发育水平是否正常,重点观察前囟张力、大小,萌牙情况,有无特殊面容,有无骨骼畸形,有无皮肤干燥,有无智力落后、发育迟缓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激素检测
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等测定,可了解患儿甲状腺功能,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提供诊断依据。
2、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测定
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主要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该病患儿可出现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下降。
3、血清电解质检测
主要是血钙和血磷的测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钙和血磷均可有降低。
4、碱性磷酸酶测定
骨碱性磷酸酶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见升高,升高幅度与佝偻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5、基因检测
对于同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如儿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等,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基因突变的存在,作为诊断依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片对骨骼改变敏感,可了解颅骨情况和其他骨骼改变,可为佝偻病、儿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等提供诊断依据。
2、CT检查
CT对颅脑等组织较为敏感,可用于颅脑肿瘤及其他颅脑疾病的排查。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前囟闭合延迟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鉴别。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主要由于日光照射不足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所致,初期症状多于3月龄左右开始,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易怒、烦躁、睡不安宁、夜间惊啼、多汗、枕秃、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等。若治疗不当,数周或数月后发展为极期,此期骨骼改变明显,出现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鸡胸、手脚镯、“O”形或“X”形腿、脊柱骨盆畸形、前囟闭合延迟等。X线见骨干骺端增宽,钙化预备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血清钙、磷均低,血清甲状旁腺素可增高,致使尿磷酸盐和氨基酸排泄增加。
2、小儿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
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可发现家族史;少数为散发,无家族史。患儿有颅骨增大伴前囟大、闭合延迟,可有牙齿萌出延迟、形成差,肩部下垂、活动度增大,身材轻度矮小,胸廓窄等,智力发育正常。X线片可发现颅骨、胸廓、脊柱、骨盆及四肢骨骼异常,基因检测有诊断意义。
3、小儿脑积水
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过多积聚的状态,常伴有脑室扩大、脑实质相应减少和颅内压增高。颅缝未闭合的婴幼儿脑积水常见症状有喂食困难、易激惹、活动减少、频繁呕吐等,以及头颅增大、头皮变薄发亮、头皮静脉扩张、颅缝分离、前囟扩大、张力增高等典型体征。
4、呆小病
散发性克汀病又称呆小病,为先天性酶缺陷以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下视丘-垂体性甲低及暂时性甲低。患儿身长较正常矮小20%左右,前囟闭合延迟,智力低下,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胎便排出迟缓,经常便秘、嗜睡、吮奶差、生理黄疸延长等。
治疗-预计治疗:
前囟闭合延迟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治疗等。
治疗-治疗方法: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
(2)补充维生素D: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数日,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3)补充钙剂: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4)矫形疗法: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采用外科手术矫正。
2、脑积水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或病情较轻,发展缓慢者,目的在于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机体的水分排出,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应用利尿剂,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或经前囟或腰椎反复穿刺放液。
(2)手术治疗:适用于脑室内压力较高或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严重脑积水如头围超过50cm、大脑皮质萎缩厚度在1cm以下,已合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疗效不佳。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解除梗阻手术、减少脑脊液形成、脑脊液分流术等。
3、呆小病
本病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坚持终身服药。常用的药物有甲状腺片、左旋甲状腺素钠或左旋三碘甲腺酪氨酸钠。宜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足量。
治疗-相关药物:
维生素D、钙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甲状腺片、左旋甲状腺素钠、左旋三碘甲腺酪氨酸钠
预后-一般预后:
日常-护理原则:
预防-预防措施:
1、加强孕期和哺乳期母亲的保健。注意日光浴,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合理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冬季可口服预防量维生素D。
2、在发病率高的地区从生后4周开始预防,每日服维生素D。对早产、多胎或患其他疾病的体弱儿童等维生素D可增加2倍。口服有困难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食物中钙不足者应注意补钙。
3、佝偻病初期治疗每日口服维生素D,持续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治疗。同时口服碳酸钙。对重症或不能口服的患儿可用突击疗法,肌注维生素D,连续注射2次。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口服。
4、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加强产前早期诊断,预防患有脑积水的婴儿出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