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腮腺肿胀症状概述: 腮腺肿胀(Parotid swelling)是腮腺疾病常见的一种体征...
养生
症状名称: 腮腺肿胀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Parotid swelling
主要病因: 腮腺炎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腮腺良性肥大
常见症状: 腮腺肿胀、发热、乏力、张口困难、口干、眼干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类风湿因子检查、腮腺造影、咽拭子细菌培养、T细胞花环形成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
发病部位: 面部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口腔科
症状-典型表现:
1、局部表现
局部反应最剧烈者当属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局部疼痛,水肿明显,张口困难。前者还有局部皮温较高,潮红。如局部发现为肿块,且呈进行性增大,伴有疼痛及神经麻痹、麻木、张口受限等破坏性症状时,要考虑腮腺恶性瘤的可能。
2、全身表现
急性感染性腮腺炎全身反应明显。如体温升高、头痛、食欲减退、血白细胞数增高。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有口干、眼干症状。在有内分泌疾病、肝硬化、营养不良的基础上发生的双侧腮腺肿大,主要考虑为良性腮腺肿大。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炎症,如流行性腮腺炎、急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等。
2、肿瘤,如多形性腺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腮腺淋巴上皮病。
4、其他,如腮腺良性肥大。
原因-常见疾病:
化脓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腮腺良性肥大、腮腺结核、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腮腺区肿胀或出现肿块,严重者可看到一侧面部隆起;
2、该区域的持续性疼痛;
3、伴局部红、肿、热、痛、流脓;
4、伴吞咽困难、张口困难;
5、伴一侧脸部麻木、肌肉无力、面部皮肤破溃;
6、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7、伴头痛、咽痛、耳痛等;
8、伴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下降等;
9、伴腮腺炎患者接触史,出现的腮腺肿胀、发热、乏力等;
10、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腮腺肿胀者须及时于口腔科就诊。
2、怀疑流行性腮腺炎引起者,须于感染科就诊,儿童可就诊于儿科。
就医-就医准备:
1、不要吃辛辣刺激、硬物,以免症状加剧。
2、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减少残留物,防止腮腺继发感染。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腮腺肿胀的?是逐渐还是短期内迅速肿胀?
2、除了肿胀外,您是否伴有疼痛、口干、眼干?是否影响进食?
3、您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您近期是否接触过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曾经接种过腮腺炎疫苗吗?
5、您曾经有被诊断为腮腺肿瘤吗?
6、您是否还有其他疾病?
7、您近期是否进行过什么治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腮腺肿胀?会传染给别人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4、我可以用哪些药物?有副作用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我需要手术吗?术前及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6、多长时间会有所好转?会不会复发,复发的可能性大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局部检查
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局部有压痛,导管开口可红肿,但前者挤压腮腺流出澄清的液体,而后者流出混浊的脓液,腮腺良恶性肿瘤无压痛,导管开口无红肿。良性肿块有包膜、可活动、中等硬,恶性肿瘤坚硬,不活动,可有疼痛或面瘫表现。
2、全身检查
舍格伦综合征常伴有泪腺肥大及结缔组织病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腮腺急性化脓性炎症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流行性腮腺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增高;舍格伦综合征时白细胞数计数偏低,嗜酸粒细胞计数增多者为过敏性腮腺炎。
2、类风湿因子检查
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球蛋白增高,血清lgG增高可见于舍格伦综合征。
3、咽拭子细菌培养
耳、鼻、咽部拭子细菌培养能分离出致病菌,有助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白喉、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的诊断。
4、T细胞花环形成试验
某些恶性肿瘤、腮腺炎可见E花环值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询问病史应关注有无短期内增大、有无疼痛、与进食的关系等情况。腮腺肿胀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良性肿瘤、腮腺恶性肿瘤等疾病,要注意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对腮腺肿大的诊断至关重要。当患者以腮腺肿大或肿块为主诉就诊时,应了解渐进性增大还是短期内迅速增大;有无肿胀和疼痛;肿痛是否与进食有关等。一般而言,腮腺导管结石的肿大与进食有关;慢性炎症有反复肿胀史;肿瘤为进行性增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期较长。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病期较短。
2、伴随症状
(1)伴有红肿热痛:多为炎症所致。
(2)伴局限性疼痛或放射性疼痛:多见于腺样囊性癌。
(3)伴有面瘫:多见于恶性肿瘤,侵犯面神经。
(4)伴有吞咽困难:多见于腮腺深叶肿瘤,向咽旁突出,阻塞咽腔所致。
(5)伴有口干、眼干:多见于淋巴上皮病。
3、体格检查
(1)应注意两侧面部是否对称,腺体所处部位的解剖标志是否存在。
(2)面神经功能的观察应细致,是否有面瘫。
(3)检查唾液分泌时,应注意分泌物的颜色及黏稠度,注意导管口有无红肿。
(4)观察咽旁是否膨隆,如是则可能为腮腺深叶肿瘤。
(5)如为肿块,则应注意其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肿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活动受限常为恶性肿瘤的指征。多形性腺瘤表面常呈结节状,Warthin瘤表面常较光滑且质地较软而有弹性感。
(6)除检查腮腺局部情况外,尚应仔细作颈部各组淋巴结的扪诊。
4、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抗体检测、颈部B超、腮腺造影及核素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非化脓性弥漫性腮腺肿大、疼痛、发热为特征。多见于2岁至14岁人群,腮腺肿痛而不红,唾液分泌清亮。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脑炎等。白细胞总数不高,淋巴细胞增多;血清淀粉酶升高。
2、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本病是由化脓性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腮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外伤、手术后及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耳下疼痛,体温升高(可达40℃),较流行性腮腺炎剧烈;腮腺区弥漫性红肿、压痛,可有凹陷性水肿;穿刺抽出脓液;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白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
3、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但以5岁左右的儿童最为常见。具有复发性,随年龄增长,发作次数减少,大多在青春期后痊愈;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导管口有脓性或胶冻状分泌物;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4、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本病是由于导管狭窄或异物阻塞,使阻塞部位远端导管扩张,唾液淤滞所致的腮腺组织慢性炎症。腮腺反复肿胀,大多与进食有关;、腮腺造影显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而复发性腮腺炎是末梢导管呈散在、球状扩张。
5、腮腺良性肿瘤
临床上多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肿瘤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由于良性肿瘤中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属于临界性肿瘤,手术不当,术后很容易复发。Warthin瘤多发于老年男性,肿瘤多位于腮腺尾部,圆形或卵圆形。
6、腮腺恶性肿瘤
可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面神经麻痹等。有的侵犯咀嚼肌,引起张口受限;侵犯周围骨组织,引起骨质破坏。少数病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腺样囊性癌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表现为局限性疼痛或放射性疼痛,可为自发性也可为触发性。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如病毒、细菌导致腮腺炎症性肿大,选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
(2)腮腺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大多数不敏感,多选用术前或术后化疗,姑息性化疗。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化脓性腮腺炎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各类良恶性肿瘤和类瘤样病变;不可复性腮腺慢性炎症;长期不消退的肿大腮腺淋巴结;影响美观的腮腺良性肥大。
(2)手术方法:主要有部分切除术、浅叶切除术、全腮腺切除术和扩大切除术。
3、理疗
炎症所致的腮腺肿大,超短波、红外线理疗有助于肿胀消退。
4、化疗和放疗
适用于恶性肿瘤所致的腮腺肿大。
日常-护理原则:
1、减轻疼痛的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睡觉前后漱口,以减少口腔内残留食物,防止腮腺继发化脓性感染。
(2)做好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咀嚼能力,给予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硬而干燥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张口、咀嚼、唾液增多使肿痛加剧。
(3)其他:按医嘱局部冷敷。
2、体温过高的护理
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热伴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汗液蒸发散热。同时应检测体温变化。
3、健康指导
单纯腮腺炎患者可在家隔离治疗,指导家长做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方法,使患者配合治疗。教会家长观察病情,若有并发症出现,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预防-预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如下:
1、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地方,更不要到有流腮患者的家里串门。
2、居家环境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毒侵犯的可能性。
3、对接触过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孩子,应密切观察。
4、完善幼儿园及学校里的晨检、隔离制度,患儿须及时隔离,对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应及时消毒。
5、最佳的预防方法莫过于注射疫苗。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流疫苗的注射。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