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神经性尿频症状概述: 神经性尿频(neurogenic urinary)是指由精神紧张和...
养生
症状名称: 神经性尿频
症状概述:
神经性尿频(neurogenic urinary)是指由精神紧张和癔病及各种神经疾病引起的尿频。好发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每日排尿次数增加而无尿量增加,睡眠后则无尿频现象,有反复发作趋势。
英文名称: neurogenic urinary
主要病因: 主要由精神紧张和癔病及各种神经疾病引起
常见症状: 排尿次数增多、尿急等
检查项目: 尿常规、前列腺液检查、尿细菌培养及尿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X线平片、尿路造影、尿道及膀胱镜检查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好发人群:
儿童多见。
症状-典型表现:
排尿次数可从正常每天6~8次增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且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可能只有几滴,睡眠后无尿频,此种尿频症状经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时加重。
原因-总述:
排尿的过程由骶髓神经发出的交感、副交感和躯体神经共同参与的排尿反射控制,任何导致排尿反射弧异常的神经和精神因素均可影响排尿过程。如小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受惊吓、精神紧张易使神经功能失调都可导致。
原因-症状起因:
1、内因
小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这是小儿易患本病的内在原因。
2、外因
受惊吓、精神紧张易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常常由于家庭成员的死亡,变换环境(如新入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等),突然离开父母,害怕打针和考试等所导致的紧张或焦虑所诱发。
原因-常见疾病:
精神紧张、癔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与情绪、精神刺激等有关,明显排尿次数增多,可从正常每天6~8次增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
2、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可能只有几滴;
3、伴有尿急,一有尿意就不能忍耐,经常尿湿裤子;
4、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5、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尿频症状,首诊科室为泌尿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除了尿频,还有其他症状吗?
3、有什么诱因会导致尿频的发生吗?
4、自从发现尿频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最近生活学习环境有发生变化吗?
8、最近家庭成员有发生变化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这种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会复发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需要做什么检查?
8、这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吗?
9、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神经性尿频患者除全身体检外,会特别对泌尿生殖系统进行检查,膀胱内压测定、尿流率测定、膀胱残余尿等对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有价值,是常用检查手段。此外,通常需要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病因,影像学检查也可帮助除外结石、肿瘤、异物等病因。必要时,可行膀胱、尿道镜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除全身体检外,会特别对泌尿生殖系统进行检查。包括肾脏大小、形状、硬度、压痛与叩痛;膀胱充盈情况,有无尿潴留、压痛、肿块等;尿道有无结石、肿瘤、压痛;尿道口有无异常,有无包茎、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女性有无尿道畸形、处女膜、外阴或阴道等情况;成人男性的前列腺大小、硬度、结节、肿瘤、压痛等。此外还需作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包括尿常规、前列腺液检查、尿细菌培养及尿细胞学检查等,可以明确有无感染存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有助于排除膀胱结石、肿瘤、尿潴留等病变。
2、X线腹部平片
可发现泌尿道结石、金属异物。
3、尿路造影
X线造影对排除膀胱憩室炎、肿瘤及反流性肾病有重要意义;肾盂造影有助于排除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
检查-其他检查:
膀胱、尿道镜检查对膀胱或尿道炎症、憩室、结石、结核、肿瘤、异物有诊断意义。膀胱内压测定、尿流率测定、膀胱残余尿等对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有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神经性尿频需要与膀胱尿道受刺激、膀胱容量减少、下尿路梗阻及生理性尿量增加等做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膀胱、尿道受刺激
最常见为炎症性刺激,如肾盂肾炎、肾结石合并感染、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在急性炎症和活动性泌尿系统结核时最为明显。非炎症性刺激如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等)、肿瘤(膀胱、尿道、前列腺肿瘤等)、膀胱或尿道内异物、膀胱瘘和妊娠压迫等刺激。以上刺激可兴奋尿意中枢而致反射性尿频,多合并尿急和尿痛。
2、膀胱容量减少
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如巨大结石、肿瘤或异物等;膀胱外的占位性病变如盆腔肿瘤、妊娠子宫压迫等;或由于肿瘤或结核病变浸润,膀胱壁硬化或挛缩而致膀胱缩窄,有效容量减少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尿频症状。
3、下尿路梗阻
任何可引起下尿路梗阻的原因均可以致使膀胱内压力增高,进而导致继发性膀胱逼尿肌增生、肥厚,膀胱的静止张力升高,使得膀胱未充盈至正常水平时即需排尿,导致尿频。
4、生理性尿量增加
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等,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
治疗-预计治疗:
医生会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神经性尿频主要是进行心理治疗,以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因素,同时需注意合理饮食,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可遵医嘱行药物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合理饮食,注意保暖,治疗期间适当减少饮水量,避免不良刺激。
2、心理治疗
首先应取得患儿家长配合,缓解患儿各种心理压力。治疗时对患儿要有耐心,家长不要打骂训斥,不可不让患儿小便,应多加安慰,想方设法分散其排尿注意力,如进行户外活动,引导患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使患儿忘记排尿,增强患儿治疗信心。
3、药物治疗
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谷维素等,有助于调节神经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
治疗-相关药物:
阿托品、东莨菪碱、谷维素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