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食欲缺乏症状概述: 食欲缺乏(anorexia)是指缺乏进食欲望,常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
养生
症状名称: 食欲缺乏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anorexia
主要病因: 全身系统性疾病、药物因素、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
常见症状: 缺乏进食欲望
检查项目: 肝功能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B超检查、纤维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内分泌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食欲缺乏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有缺乏进食欲望等症状。
原因-总述:
食欲缺乏可见于慢性胃炎、肠梗阻、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消化道疾病,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贫血等其他疾病,精神神经因素也可对食欲产生影响。
原因-症状起因:
1、消化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见的有胃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等。
(2)肠道疾病:肠梗阻、肠结核等。
(3)肝脏疾病:常见的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4)胆道疾病:常见的有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癌等。
(5)胰腺疾病:常见的有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2、全身性疾病
(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如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各种原因的呼吸性酸、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酸、碱中毒。
(3)内分泌疾病。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
(4)其他,如严重贫血、尿毒症,维生素缺乏。
3、神经、精神因素
食欲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的现象。出生后因吃各种食物的经验、习惯,逐渐形成对某些食物合乎口味,某些食物不合乎口味。当这些食物再次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可使大脑再度发生对某些食物有需求的欲望或对某些食物厌恶。因此,在临床上由于精神因素而出现神经性厌食、拒食。但在正常人,如有严重的饥饿感时,对食物的选择要求也就不会过高了。
4、药物
常见的药物,如氨茶碱、氯化铵、洋地黄、氯毒素、阿司匹林、红霉素等。
原因-常见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乙型病毒性肝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食欲减退。
2、伴反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呕血、黑便、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3、伴发热、虚弱、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
4、伴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水肿、表情淡漠等。
5、伴持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6、伴腹部包块。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长期食欲减退伴发系列消化疾病症状者,应于消化内科就医咨询。
2、若患者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时,可以到内分泌科就诊。
3、若患者疑似抑郁症等,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检查前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清淡,同时忌烟忌酒。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食欲下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在食欲下降后有明显的食量减少吗?
3、您在食欲下降前能吃多少?而在食欲下降之后呢?
4、您平时会有明显的饥饿感吗?
5、您除了食欲下降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吗,如进食哽咽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体重明显减轻?
6、您既往出现过食欲下降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7、您在出现食欲下降之前是否曾刻意的控制体重?您曾经有过节食的行为吗?
8、您是否有胃溃疡、胃炎、肠炎、肝炎的病史?
9、您近期接触过肝炎患者吗?
10、您的家属中有消化道肿瘤或肝炎患者吗?
11、您平时喜欢吃腌制或熏烤的食物吗?
12、您有吸烟的习惯吗?吸烟多久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食欲缺乏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一般会观察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腹壁静脉、有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检查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脏器的大小、有无叩痛、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检查肠鸣音是否正常、有无血管杂音、摩擦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可反映肝脏功能的基本状况。包括肝脏的蛋白质代谢功能、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功能、酶学指标、脂质代谢功能、肝脏排泄和解毒功能的检测。
2、甲状腺功能检查
可反应甲状腺的健康情况,包括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游离T4的测定。根据检测数值的增加或减少来判断是甲亢还是甲减。
3、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是判断甲状腺功能紊乱原因及病变部位的重要指标。可帮助判断甲减的病因是原发性、垂体性、下丘脑性还是周围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腹部盆腔疾病常有的检查手段,对肝、脾、胰、肾、盆腔脏器等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诊断肝炎、胃癌。在胃癌诊断中,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观察胃的邻近脏器受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检查-病理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还可获取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炎、胃癌的最有效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详细了解发病的急缓、有无伴发各系统的重要症状和体征,对原发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伴黄疸者应考虑肝胆疾病;伴发热者可能是感染性疾病;伴腹泻、腹痛者可能与胃肠道疾病有关。顽固性食欲缺乏伴明显心理障碍者,应与神经性厌食鉴别。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食欲缺乏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鉴别。
1、慢性胃炎
约70%~80%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疼痛或不适,这些症状一般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可加重或减轻。此外也可有食欲缺乏、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胃黏膜有显著糜烂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者常有疲软、舌炎和轻微黄疸,而消化道症状较少见。
2、消化性溃疡
上腹部疼痛是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中部,可偏右或偏左,后壁溃疡特别是穿透性溃疡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严重程度不一,可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或饥饿样痛。除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反酸、嗳气、胃灼热、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也缺乏特异性。
3、胃癌
胃癌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胃癌半数以上无症状。常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早饱、食欲减退、消瘦等。早饱指患者虽有饥饿感,但稍一进食即感饱胀不适。贲门癌累及食管下端可有咽下困难;胃窦癌引起胃出口梗阻可有呕吐;溃疡型癌出血可有黑便、呕血;腹膜转移产生腹水时可有腹胀。
4、乙型病毒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此外,有的感染者可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治疗-预计治疗:
多种原因可引起食欲缺乏,可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其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一般主张无症状者无需进行治疗。若有症状可参考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避免诱因
如戒除烟酒、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药物等。
(2)饮食治疗
少食多餐,软食为主,避免进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3)药物治疗
Hp相关性胃炎需进行根除Hp的治疗。而其他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转,因此主要是对症治疗。慢性胃炎多数胃酸偏低或无酸,其本身无特殊治疗,可适量给予稀盐酸和胃蛋白酶等。
2、消化性溃疡
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病人采用经验性抗溃疡治疗,溃疡治愈后继续维持治疗能减少溃疡复发和溃疡并发症的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大多数经过内科积极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溃疡愈合。如能根除Hp感染和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可以防止溃疡复发。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急性溃疡穿孔、穿透性溃疡、大量或反复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等。
3、胃癌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根治早期胃癌的唯一方案,也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发现胃癌较晚,大多数属于晚期肿瘤,手术疗效欠佳,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因此,必须加强对早期胃癌症状的重视及高危人群的监测,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术式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和术中探查评估,包括胃癌的部位、肿瘤大小、浸润的深度及淋巴结肿大情况,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
4、乙型病毒性肝炎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进行治疗。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体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热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避免饮酒和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辅以药物及恢复肝功能治疗,但应该注意药物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可选用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加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