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抬举样搏动症状概述: 抬举样搏动是心脏触诊时表现的一种体征,即用手触诊时,手指可被强有力...
养生
症状名称: 抬举样搏动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主要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的疾病
常见症状: 触诊心尖部位有抬举样搏动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X线摄片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常存在各种原发病的相关症状,如心悸、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无力、心绞痛等。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左心室容量增加、压力增高或排出受阻
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2、心脏其他病变
心包囊肿或憩室、室壁瘤、心脏肿瘤、心肌病等。
3、心脏以外因素
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及肾上腺素受体敏感等有关。
原因-常见疾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脏肿瘤、心肌病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伴胸部沉重感;
2、严重呼吸困难,嘴唇、指甲青紫;
3、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出冷汗、尿量减少;
4、烦躁不安、焦虑,甚至出现意识丧失、晕厥;
5、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伴反复发作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
2、伴劳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即触发以上症状;
3、有高血压、心脏病者,近期症状加重;
4、伴下肢水肿、无力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心脏常规触诊时手指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或伴有以上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可及时去心血管内科就诊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胸部进行检查,着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还可能需要血液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为避免就医途中发生意外情况,最好有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抬举样搏动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变化吗?
2、除抬举样搏动,您是否还存在呼吸困难、咳嗽、心悸等表现?
3、您以前出现抬举样搏动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4、您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5、您曾经或目前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心脏肿瘤等心脏疾病吗?有进行治疗吗?
6、您有长期服用某种干扰心脏功能的保健品或中草药吗?
7、您的饮食情况如何?是否存在高脂、高糖、高盐饮食情况?
8、您有长期大量饮酒的习惯吗?每天饮酒多少?
9、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0、您是否还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用药进行控制吗?
11、您有长期注射或吸食毒品的经历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发生抬举样搏动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有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若手术治疗,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视诊
了解心尖搏动位置。
2、心脏触诊
了解有无心脏震颤。
3、心脏叩诊
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
4、心脏听诊
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有助于了解有无感染。
2、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
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帮助。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可显示心脏血流情况,对心脏相关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2、冠状动脉造影
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3、X线摄片
是检查心脏最为常用的方法。可观察心脏的形态改变,基本能确定心脏各房室的大小。左心室肥大时,后前位示左心室缘向下侧方膨隆。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以发现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也可通过图像改变间接判断房室增大部位,是了解抬举样搏动病因的重要的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患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如有心悸、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无力等症状,需警惕二尖瓣关闭不全;如有典型的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特点是高调递减型哈气样杂音,需警惕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诊断-鉴别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
病者有长期的高血压病病史,体格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并向左下方移位,听诊可有奔马律(早期不出现)、主动脉瓣区第2心音增强与金属性音调、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心尖区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示左心室肥大。
2、二尖瓣关闭不全
患者常有心悸、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无力等症状,检查可有左心室肥大,听诊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粗糙、音调较高的3/6级以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触诊可有心尖部位抬举样搏动。胸部X线透视检查、超声心动图便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患者有典型的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特点是高调递减型哈气样杂音,坐位前倾呼气末时明显,还伴有周围血管征,左心室扩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5、主动脉瓣狭窄
患者常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检查时可在心尖区触及收缩期抬举样搏动,胸骨右缘第2肋间听诊可闻及粗糙、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呈递增-递减型,X线检查有心影形状略有变化,左心房轻度增大。
6、动脉导管未闭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导管分流量小者可无症状,中等分流量者常有乏力、劳累后心悸、气喘胸闷等症状,突出的体征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左锁骨下方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常伴有震颤,传导范围广泛。大量分流者,常伴有继发性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多有青紫,且临床症状严重。
治疗-预计治疗: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是引起抬举样搏动的主要原因,医生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会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应遵医嘱定期随访。有症状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二尖瓣关闭不全
(1)内科治疗
①急性
急性二尖瓣重度反流时,病人常有心衰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然反流量,降低肺静脉压,增加心排出量。可使用动脉扩张剂或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
②慢性
无症状患者可无需治疗,但应定期随访,重点是预防风湿热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无症状且为窦性心律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如无左心房和左心室的扩张及肺动脉高压证据,其运动没有限制。如左心室明显增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0mm)、静息时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或存在肺动脉高压,则应避免竞技性运动。已有症状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缓解症状。如合并房颤,亦应长期抗凝治疗。
(2)手术治疗
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根本性措施,应在左心室功能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前进行。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二尖瓣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慢性
①内科治疗
无症状且左心室功能正常者不需要内科治疗,但需随访;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每1~2年随访一次;重度者,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及风湿活动,左心室功能有减低的病人应限制重体力活动,左心室扩大但收缩功能正常者,应用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尼群地平、ACEl等),可延迟或减少主动脉瓣手术的需要。
②手术治疗
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若无症状,且左心室功能正常,可不需手术,但要定期随访。中度以上的主动脉瓣反流,易导致左心室扩大,心律失常,即使心功能正常,也应该尽早手术。
(2)急性
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危险性比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得多,因此应及早考虑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一般为术前准备过渡措施,包括吸氧、镇静、静脉应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或硝普钠、呋塞米等。人工瓣膜置换术或主动脉瓣修复术为治疗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根本措施。
3、主动脉瓣狭窄
(1)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主要目的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应定期随访。轻度狭窄者体力活动不受限制,需每2年复查一次;中度及重度狭窄者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每6~12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出现症状,即需手术治疗。心力衰竭病人等待手术过程中,可慎用利尿剂以缓解肺充血。出现房颤,应尽早电转复,否则可能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手术治疗
凡出现临床症状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若不做主动脉瓣置换,3年死亡率可达75%。主动脉瓣置换后,存活率接近正常。手术方法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直视下主动脉瓣分离术、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