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糖尿病皮肤病变症状概述: 糖尿病性皮肤病(diabetic dermopathy)即糖尿...
养生
症状名称: 糖尿病皮肤病变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diabetic dermopathy
主要病因: 微血管障碍、代谢紊乱、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皮肤感染、降糖类药物
常见症状: 皮肤瘙痒、皮肤疱疹、毛襄炎、皮肤感染、感觉异常、足部坏疽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糖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皮肤科
传染性: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皮肤瘙痒
大部分中老年患者都会有皮肤瘙痒症状,主要有2种表现:局部瘙痒和全身瘙痒,其瘙痒程度均与患者血糖值存在一定联系。皮肤瘙痒程度与血糖值之间呈现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患者血糖值越高,其瘙痒症状便会越明显。不明原因的躯干部瘙痒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且有可能是糖尿病多神经病变的表现之一。由于患者尿液中糖分较高,有时会阴部位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瘙痒症状,这种瘙痒症状以女性糖尿病患者居多。
2、湿疹
大部分患者湿疹发生在肛门、外阴处,这些部位皮脂较多。
3、糖尿病性皮肤病
也称作胫前色素沉着斑,常发生在老年和病程长及伴神经、视网膜、肾脏病变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皮损常局限于大腿和胫前,上肢和躯干较少见。皮损通常表现为由小的棕色、境界清楚的浅表性萎缩性凹陷组成,典型的皮损直径为1 cm或稍小,圆形,表面光滑,有色素沉着,累及双侧,不对称,常无自觉症。
4、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神经病变,下肢可发生闭塞性动脉硬化,使足部缺血、感觉减退,因此容易发生严重的损伤、感染、溃疡及坏疽,统称之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初起时,下肢尤其是足趾发绀,静脉淤血麻刺感,以后逐渐或突然发生湿性坏疽,病变严重者,可深达骨骼。
5、感染性皮肤病
(1)真菌感染
临床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感染,可作为糖尿病的一个特征,表现为肥胖病人的褶烂、男性龟头炎、绝经后的复发性念珠菌性女性外阴炎及阴道炎、甲沟炎、甲真菌病、舌炎及口角炎等。
(2)细菌感染
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疖肿、痈、毛囊炎、汗腺炎、头部乳头状皮炎等。严重感染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3)病毒感染
主要是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和尖锐湿疣,带状疱疹较多见。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的水疱较大,周围红肿较明显并易向全身播散。
6、糖尿病性大疱
好发于病程长病情控制差及全身营养状况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于肢端(足、小腿、手),表现为突然发生在正常皮肤上的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烧灼感,无明确外伤史,单发或多发,约2~5周自愈,易反复发生,一般愈后不留瘢痕。
7、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损害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小而坚实的、暗红色丘疹。被覆细小的鳞屑,缓慢扩大、融合,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坚硬斑块,斑块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血管扩张。一般无自觉症状,可自然缓解,也可继发感染和溃疡。
8、糖尿病性硬化症
多见于中年以上肥胖者,特征性表现为皮肤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常见于上背部、颈部、肩部,偶见于胸部,皮肤呈淡红或苍白,表面有光泽、实质性的非凹陷性水肿,并呈橘皮状外观,皮肤明显增厚,本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罕见自发消退。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糖尿病患者长期糖、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全身营养状况及组织修复能力差,加之皮肤组织含糖量高,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诱发皮肤感染。末梢神经病变引起感觉障碍与微血管机能改变,或动脉粥样硬化而致皮肤供血不足;多尿引起皮肤慢性脱水等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各样的皮肤病变。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糖基化终末产物,皮肤的抵抗功能变弱,其免疫功能与皮肤的屏障功能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降糖药物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出现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少数患者也可见脂肪增生。磺脲类、双肌类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皮肤和鼻黏膜反应。另外,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血糖越高,皮肤病变的发病率就越高。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瘙痒、疼痛反复发作;
2、皮肤感觉异常,有皮肤麻木、蚁走感等;
3、皮肤发现有水疱、丘疹、皲裂、脱屑等;
4、局部皮肤感染,如红、肿、胀、痛;
5、局部皮肤出现溃疡、坏疽;
6、近期血糖控制不佳;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就诊时需要暴露皮肤,穿着便于穿脱的衣服。
2、患者在检查前注意避免辛辣饮食,以免加重病情。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近期有加重吗?
2、您既往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3、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后有去过医院吗?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后做过检查吗?
5、您有糖尿病病史吗?患糖尿病多久了?
6、您平时时怎么控制血糖的?平时血糖控制的怎么样?
7、您家人有患糖尿病的吗?
8、您平时饮食怎么样?爱吃什么食物?
9、您平常锻炼身体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跟糖尿病有关系吗?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7、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着重了解糖尿病患病情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性质。糖尿病性皮病检查结果可见真皮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增厚,有过碘酸希夫染色阳性物质沉积,血管附近有红细胞外渗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组织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糖尿病性大疱检查结果可见表皮内水疱,表皮无棘层松解。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皮肤瘙痒
针对糖尿病皮肤瘙痒,首先积极控制血糖,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止痒剂,可使其瘙痒症状得到改善。
2、湿疹
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如苯海拉明、异丙唛、扑尔敏、赛度啶等,皮损局部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将药物外用涂抹于创面。洗澡时,患者要注意控制水温,水温不能过高,碱性也不能太强,水温过高会刺激皮肤,碱性过高也会使皮肤受到刺激。
3、糖尿病性皮肤病
临床经过可变,可持续存在也能慢慢消退,无需特殊治疗,糖尿病控制良好后往往经数年可自愈,最后发生萎缩和色素沉着。
4、糖尿病足
(1)调控血糖。
(2)抗感染。
(3)给予活血化瘀,扩管抗凝,降低血液粘度治疗。
5、感染性皮肤病
(1)真菌感染 治疗可选用各种抗真菌制剂如克霉唑霜、达克宁霜等外用。若体癣范围较广,可考虑服用伊曲康唑治。
(2)细菌感染 治疗上首先要积极严格控制血糖,局部外敷消炎,形成局限脓肿后应切开引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及时选择有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静脉给药。
(3)病毒感染 糖尿病患者发生病毒感染时,可用抗病毒药物或干扰素等肌注,以及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E、止痛剂等。
6、糖尿病性大疱
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应用弥可保针静脉注射,并予以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以及前列腺素E1扩张血管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对于水疱反复出现、渗出多、愈合慢的病例,可予以小剂量激素应用。
7、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改善皮肤血流循环、糖皮质激素等抗炎、局部促创面愈合、物理治疗及外科手术。
8、糖尿病性硬化症
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试用补骨脂素光化学疗法(PU-VA)和放疗。一般治疗不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而且需要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避免搔抓,以免损伤皮肤,继发感染。
2、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热水烫洗和肥皂水刺激,避免搓擦过多,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洗澡时,水温以37~40℃为宜,避免使用碱性太强的洗液。
4、穿棉质内衣,宽松透气,避免化纤、皮毛刺激。
5、家里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要分开清洗、晾晒,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肛门清洁干燥。
7、注意经期卫生用品清洁,注意要从前向后擦拭。
8、避免使用药性或碱性洗液擦洗外阴,维护女性生殖道天然防线,不破坏阴道内生态平衡,不让外界病原体进入阴道。
预防-预防措施:
1、尽早发现糖尿病,及时控制血糖,减轻对微血管的损伤。
2、避免皮肤外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