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概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
养生
症状名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其他名称: 良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是否医保: 是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以诱导其发生
常见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晕厥、心绞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生理检查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剧烈心绞痛,伴大汗淋漓、濒死感;
2、出现持续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胸部不适;
3、突发晕厥,甚至休克;
4、出现其他危急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或反复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
2、伴持续存在的胸痛;
3、伴进行性加重的头晕、恶心等症状;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为避免就医途中发生意外情况,患者外出就医最好有亲友陪同;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需要对胸部进行检查,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如何发现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情况?何时发现的?
2、您是否存在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多在哪种情况下出现?
3、您最近不适症状有发作频繁或加重情况吗?
4、您是否患有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疾患?有接受治疗吗?
5、您有服用药物进行过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的家人中有人患有类似疾患吗?
7、您有吸烟、酗酒或大量饮用咖啡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要住院吗?
5、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若手术治疗,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7、这些治疗有风险吗?
8、我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会对治疗产生于影响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视诊
了解心尖搏动位置。
2、心脏触诊
了解有无心脏震颤。
3、心脏叩诊
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
4、心脏听诊
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机体有无感染、贫血。
2、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肌损害情况,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能显示出心脏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轮廓,能观察心脏与毗邻器官的关系。
2、心脏超声
有助于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异常,是否存在心包积液等病变。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各种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有重大意义。
2、心电图生理检查
对确立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检查时需要将电极导管通过胳膊或大腿动脉插入心脏位置,然后根据记录仪显示的心内电活动进行分析、判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心悸、胸闷、头晕、晕厥、心绞痛等症状及其发作特点,会关注患者及家属有无心脏疾病史,并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等检查结果排查有无心脏器质性疾病。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常用有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胺碘酮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刻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进行药物调整,避免耽误治疗。
2、手术治疗
(1)射频消融
适用于心动过速频繁发作、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不断加重的患者。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效果好、安全性高、恢复快的特点。
(2)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且有危及生命情况存在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并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清淡饮食,少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喝咖啡等饮料,忌烟酒。
3、保证休息环境安静适宜,避免过于嘈杂环境。
4、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注意进行病情监测,一旦出现不适或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5、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一旦发生不适要及时就医诊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