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下腹部包块症状概述: 下腹部包块,也称下腹部肿块,是由炎症、肿瘤、外伤、囊性病变、先天性...
养生
症状名称: 下腹部包块
症状概述:
下腹部包块,也称下腹部肿块,是由炎症、肿瘤、外伤、囊性病变、先天性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腹部器官与组织的异常增生、粘连、肿大、膨胀或移位的表现。按照部位不同分为右下腹肿块、中下腹肿块和左下腹肿块。
英文名称: lower abdominal mass
其他名称: 下腹部肿块
主要病因: 炎症、肿瘤、外伤、囊性病变、先天性畸形等
常见症状: 下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呕吐、阴道流血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B超检查、CT及MRI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腔镜检查
发病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妇科
症状-典型表现:
1、良性肿瘤症状病程较长,不伴全身其他症状,肿块生长速度缓慢。
2、恶性肿瘤伴有食欲缺乏,消瘦,贫血,肿块生长速度较快
3、肝胆胰牌病变种块伴有黄疸。
4、胃肠道病变肿块伴消化道。
5、出血胃肠道梗阻肿块伴有呕吐和腹部绞痛
6、肾、膀胱病变肿块伴有尿路症状
7、卵巢、子宫病变肿块伴有月经周期紊乱。
8、胰头癌伴有黄疸进行性加深,且扣及无压痛性胆囊。
9、慢性心力衰竭肝大伴压痛,多为肝淤血。
10、胆结石胆囊肿大伴有发热,同歇性黄疸。
11、炎性肿块常伴有低热,肿块部位有疼痛。
原因-总述:
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等炎症性疾病,子宫肌瘤等肿瘤性疾病,卵巢囊肿等囊性病变,后腹膜血肿等外伤性疾病,肾下垂、移位肾及先天性肿块性疾病等均可以引起下腹部包块。
原因-症状起因:
1、炎症,如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2、肿瘤,如盲肠癌、乙状结肠癌、卵巢良/恶性肿瘤、子宫肌瘤、膀胱肿瘤、嗜铬细胞瘤等。
3、囊性病变,如阑尾黏液囊肿、卵巢囊肿等。
4、外伤,如后腹膜血肿、肠系膜血肿等。
5、先天性肿块,如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多囊肾等。
6、其他,如异物或脏器移位如腹腔残留纱布、肾下垂、移位肾、游走肾等。
原因-常见疾病:
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盲肠癌、克罗恩病、卵巢良/恶性肿瘤,肾下垂、游走肾、膀胱肿瘤、子宫肌瘤、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或自行触摸下腹部包块。
2、伴腹围增大、腹胀、腹痛。
3、伴食欲下降、反酸、呃逆等消化表现。
4、伴消瘦、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
5、伴大便异常,如大便变细、稀便、大便中带脓血等,多为肠道病变。
6、伴皮肤或皮下局部红、肿、热、痛炎症反应。
7、伴有外伤史,外伤出现的包块,伴有压痛、疼痛,常为血肿。
8、女性可能伴有月经异常、异常阴道出血等,要警惕盆腔子宫病变。
9、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的症状。
以上均须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怀疑消化道疾病,如肠道肿瘤、克罗恩病、阑尾脓肿等,可就诊于消化内科或普外科。
2、若包块位于皮肤或皮下,无消化系统症状,怀疑是腹膜疾病、皮肤局部感染等,可于普外科就医。
3、怀疑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异位妊娠等,可就诊于妇产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于妇产科的女性应避免在经期做妇科检查,最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 3~5 天就诊。若为阴道异常流血则必须检查。检查前应该清洗外阴,换上干净的内裤,穿上易于穿脱的衣裤。
3、妇科检查前,膀胱充盈者应排空膀胱,大便充盈者应排便。
4、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尿液的检查。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5、近期做过检查,请带好病例和检查单。
6、如果近期有就诊经历,或者正在服用药物,可以把病历、检查单和服用的药物一并带上。
7、可以让家属陪同就诊。
8、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下腹部包块的?
2、包块生长得迅速吗?
3、包块具体出现的部位在哪?
4、包块的出现和体位有关吗?
5、除包块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发热、腹痛、阴道异常流血、大便异常等?
6、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7、您既往有过哪些疾病?
8、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9、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0、您的职业是什么?
11、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2、您嗜酒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日饮多少?
13、您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下腹部包块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4、一定要手术治疗吗?
5、手术治疗存在什么风险?
6、治疗效果怎么样?
7、能治好吗?
8、复发的可能性大吗?
9、会有后遗症吗?
10、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2、回家后应该怎么护理?
13、我应该在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4、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腔镜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可通过观察腹部外形有无胃肠型、蠕动波、皮肤损害;检查腹壁紧张度、腹部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硬度、移动度,有无压痛等;同时检查有无移动性浊音,判断有无腹水。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排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2、细菌培养
怀疑细菌感染时应进行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菌的诊断。
3、肿瘤标志物
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生物类物质。如甲胎蛋白升高提示肝癌、胰腺癌、胃癌等。
4、大便常规及尿常规检查
常对炎性包块及来源于胃肠及泌尿系包块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B超可了解子宫有无增大、形状改变、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有助于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腹膜后肿瘤、卵巢纤维瘤、子宫腺肌症等疾病。
2、CT及MRI检查
对肿瘤、囊性包块、胃肠道梗阻的发生有很好的诊断作用,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等。
检查-病理检查:
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诊断、组织来源以及性质和范围。
检查-其他检查:
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肿瘤生长部位并初步判断其性质,为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提供依据。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先排查是否存在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盲肠癌、克罗恩病、卵巢良/恶性肿瘤,肾下垂、游走肾、膀胱肿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右下腹肿块
(1)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未经及时有效治疗而发生穿孔后,大网膜包裹阑尾,使感染局限于阑尾周围,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右下腹明显压痛的包块,局部的腹肌紧张。诊断该病主要依靠急性阑尾炎病史,以及B超、CT辅助检查可明确脓肿的部位。
(2)回盲部结核
回盲部结核大多是增殖型肠结核。该病多见于一般情况较好的青壮年,多合并肺结核病史。临床表现仅有轻度腹胀感、右下腹及脐周部位的疼痛、腹泻,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可出现原因不明的不全性肠梗阻症状。多数在麦氏点上方回盲部扪及腹块,边界不清,中等硬度,固定或稍可移动。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B超、CT、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确诊。
(3)盲肠癌
是结肠癌中仅次于乙状结肠而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盲肠癌大体以增生隆起型多见,右下腹肿块常是本病的首发症状,此时往往病变已到晚期。本病多发生在40~50岁以上,病程短,主要表现腹部不适、食欲不佳、排便习惯与大便性状的改变,如腹泻、便秘及黏液脓血便等。体检发现右下腹可触及质地硬实、边缘不规则的肿块。X线钡餐灌肠、CT有助于诊断,纤维结肠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2、中下腹肿块
要特别注意排除尿潴留,再进一步确定如下病变:
(1)膀胱肿瘤
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一般不能触到肿块,仅少数晚期患者可在下腹部触到质硬不光滑肿块。B超、CT检查有助于诊断,膀胱镜活检可确诊。
(2)子宫肌瘤
多见于中年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严重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亦有表现为下腹坠胀感或腰背酸痛,程度多不很严重。查体发现肿瘤较大时可在下腹部触及质硬、表面不平整、结节状肿物。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不规则增大,或触到质硬肿块的下缘。B超检查即可诊断。
(3)子宫内膜癌
好发于50岁以上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体检偶可在耻骨上深处触及形状不规则,质地坚硬,结节状肿块。分段诊刮后送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
3、左下腹肿块
(1)乙状结肠、直肠癌
在结肠癌中,左半结肠癌发病率高于右侧。由于左侧结肠肠腔细,内容物呈半固体,而左侧结肠癌以浸润型多见,故很快引起肠腔环状狭窄,因此极易引起肠梗阻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如间歇性便秘和便频,粪便变稀或黏液血便,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左下腹部可扪及质硬、表面不光滑而有一定活动的结节状肿块。直肠指诊方便易行,往往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不可忽视。辅助检查包括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肿瘤标志物CEA升高,内镜检查病理活检,钡灌肠造影,气钡对比造影,B超、CT检查等。
(2)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形成广泛溃疡为其特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血性黏液便。病程长,常反复发作。病重者可有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全身中毒症状。查体左下腹有轻度压痛,病变严重者左下腹常可触及如硬管状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辅助检查主要有纤维内镜检查,X线钡灌肠显示结肠炎病变,伴有溃疡和息肉形成。
治疗-预计治疗:
下腹部肿块的患者需要明确具体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常使用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
治疗-治疗方法:
1、阑尾周围脓肿
治疗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包括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中医中药内服外敷、穿刺引流或抽脓。若发现右下腹炎性肿块继续扩大达10cm,并伴有明显压痛,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继续升高者,需进行阑尾切除术。
2、子宫内膜癌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和组织学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因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他尚有放疗、化疗及药物(化疗、激素等)等综合治疗。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照手术-病理分期的结果及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放疗与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
3、结直肠癌
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切除病例应尽量争取进行结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抗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