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下腹增大症状概述: 下腹增大(Lower abdomen increase)是指由各种原...
养生
症状名称: 下腹增大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Lower abdomen increase
主要病因: 妊娠等生理性因素和肿瘤等病理性因素导致
常见症状: 下腹部腹围增大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甲胎蛋白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肝功能检查、血脂检查、肾功能检查、病理检查、CT检查、B超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腹腔镜检查
发病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下腹增大主要表现为下腹腹围增大、腹部外形呈球形或椭圆形等,有时还可伴有相关原发病症状,如由于肿瘤导致时,可能会伴有贫血、消瘦等症状。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生理性下腹增大
如妊娠孕妇和体重增加等情况。
2、病理性下腹增大
(1)腹腔内积液、积气、巨大肿块可导致下腹增大。
(2)腹壁或内脏如肝脏、脾脏、肾脏、子宫、膀胱、胃肠的病变,包括肿瘤、淤血、水肿等改变可导致下腹增大,常见有肠系膜囊肿、肾癌、肾囊肿、肝癌、肝硬化、卵巢囊肿、卵巢癌等疾病。
原因-常见疾病:
肝癌、卵巢囊肿、肾癌、肾囊肿、肝硬化、肠系膜囊肿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下腹部腹围明显增大。
2、伴反复腹痛、腹胀,自觉腹内有好多液体,或触摸到异常肿块。
3、有停经史的育龄期女性,要排查是否妊娠。
4、伴排便异常,如脓血便、血便、大便形状变细。
5、伴排尿困难、血尿等。
6、女性伴月经异常、阴道异常出血。
7、伴有腰痛、腰部酸胀不适。
8、伴发热、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9、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下腹增大,或伴肠道症状者,可咨询普通外科或消化内科。
2、有明显泌尿系表现者,可咨询肾内科、泌尿外科。
3、有明显妇科表现的女性患者,可咨询妇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除了腹部增大,你还有其余不适吗?有腹痛吗?
3、自从您下腹增大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最近体重变化明显吗?
7、您最近月经正常吗?
8、您最近排气、排便正常吗?
9、您有肝脏方面的疾患吗?
10、您做过什么腹部的检查吗?结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的病情还会复发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患者面容、营养情况、意识状况、精神状态等,有助于判断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和整体情况。
2、听诊
肠鸣音、血管杂音等可提示肠蠕动及腹部大血管的情况。
3、叩诊
可了解有无腹腔积液、肾区叩击痛等。
4、触诊
了解有无腹部触痛、压痛、反跳痛等,还可触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及腹部包块,有助于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甲胎蛋白检查
持续血清甲胎蛋白≥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考虑肝癌。
2、肝功能检查
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下降,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硬化。
3、血脂检查
包括对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测定,了解血脂水平,及时调控,预防高血脂引起心脑血管的风险。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
通过结果可判断是否存在妊娠情况。
5、肾功能检查
有助于肾脏相关病变的检查,可通过结果评估肾脏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
肾实质内肿块突出于肾实质,肿块为圆形,类圆形或分页状,平扫时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提示肾癌。肝被膜增厚,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不匀称,门静脉直径增宽,脾大,腹腔积液,提示肝硬化。
2、B超
存在肝硬化时,B超示肝被膜增厚,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不匀称,门静脉直径增宽,脾大,腹腔积液。通过B超检查还可发现较小的疝气,有助于腹股沟疝的诊断。此外,超声对女性生殖系统病变的诊断也有较高的价值。
3、排泄性尿路造影
囊肿较大时,可见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其边缘光滑、锐利,受压肾盏远侧可出现积水扩张征象。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切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有助于肾癌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其他检查:
有时还会进行腹腔镜检查,此方法可直接看到卵巢囊肿的大体情况,还可观察整个盆腹腔有无其他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下腹增大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血清甲胎蛋白、肝功能检查、CT、B超、腹腔镜、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多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机体是否存在肠系膜囊肿、肾癌、肾囊肿、肝癌、肝硬化、卵巢囊肿、卵巢癌、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膀胱膨胀等病变。
诊断-鉴别诊断:
1、相关症状鉴别
(1)腹腔积液
即腹水,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对肠道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产生腹水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2)腹腔积气
包括胃肠积气和腹腔积气等,胃肠道积气主要由吞气过多、肠道产气过多、肺气体交换障碍、肛门排气障碍引起,腹腔积气主要是胃肠穿孔使胃或肠道气体进入腹腔引起。
(3)腹部包块:是指在腹部检查时可触及到的异常包块。常见的原因有脏器肿大,空腔脏器膨胀,组织增生,炎症粘连及良恶性肿瘤等。腹部包块主要依靠触诊检查。但当包块较大时,视诊即可发现,并可有腹部增大表现。常见的疾病包括卵巢囊肿、肾囊、胰腺假性囊肿、肝癌、肾盂积水、肠系膜囊肿、巨脾、尿潴留等。
2、相关疾病鉴别
(1)肠系膜囊肿
囊肿较小一般无症状和体征。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腹部胀感及触到肿物是患者最初的表现症状,肿块无疼痛及压痛。当囊肿并发出血或感染时,肿物可有压痛。有囊性感或呈橡皮样,若肿物过大,则腹部有振水感。囊肿较大者可引起腹胀,患者腹围逐渐增大,巨大囊肿引起肠梗阻者可有腹胀、反复发作的间歇性腹痛。严重者可伴发热、呕吐、腹泻,持续数天,缓解后可再次复发。
(2)肾癌
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和血尿,少数患者是以腹部包块就诊。10%~40%的患者出现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等。
(3)肾囊肿:肾囊肿的常见症状有腰痛、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贫血、腰部肿块。大的囊肿使肾包膜紧张、压迫肾盂或输尿管引起排尿不畅和肾积水时,可以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多囊肾感染会出现腰痛伴发热。多囊肾随着年龄增长,囊肿进行性增大,逐渐引起肾功能不全。
(4)肝癌
早期肝癌常见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
(5)肝硬化
失代偿期的全身症状有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还有食欲减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出血倾向及贫血、腹腔积液等。
(6)卵巢囊肿
中等大小以下的腹内包块,如无并发症或恶变,其最大特点为可动性,往往能自盆腔推移至腹腔。如有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腹膜刺激症状、腹水等。
(7)卵巢癌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后随肿物增大,出现腹胀、腹围增大、腹痛、消瘦等表现。多见于老年女性。
(8)麻痹性肠梗阻
可导致弥漫性腹胀伴鼓音、肠鸣音减低或消失、中度腹痛、呕吐。患者亦可出现严重便秘、胃肠胀气、少量稀便。
(9)腹膜炎
腹膜炎致腹胀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积液在腹膜腔内和肠腔内逐渐增多,致液波震颤和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胀伴反跳痛、腹肌紧张、重度腹痛,且运动时加重。伴随的症状和体征还包括肠鸣音减低或消失、高热、寒战、痛觉过敏、恶心、呕吐等。
(10)小肠梗阻
小肠梗阻致腹胀主要由远端小肠梗阻引起。听诊肠鸣音亢进或减弱,叩诊呈鼓音,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脐周疼痛、便秘、恶心、呕吐,梗阻的位置越高,呕吐越早出现且越严重。反跳痛提示小肠压缩缺血。还可有嗜睡、不适、脱水,进一步的脱水和血浆减少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11)中毒性巨结肠
为感染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并发症。该病出现明显渐进性腹胀,伴叩诊鼓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反跳痛、腹痛、压痛、高热、心动过速和脱水。
(12)膀胱膨胀
多种原因可致膀胱膨胀产生下腹部腹胀。于耻骨联合上部叩诊轻浊音提示适度膀胱肿胀。若为可触性、光滑、圆形、波动性肿块则提示严重膨胀,若波动性肿块至脐部则提示极重度膨胀。尿路梗阻时出现尿液渗漏、尿频、尿急,耻骨上不适也很常见。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生理性
妊娠患者分娩后,腹围多可减小;肥胖引起的下腹增大,可通过合适的方法减肥,以达到减小腹围的目的。
2、病理性
(1)如肝硬化引起的下腹增大,可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或者采用手术切除、肝脏移植、内镜下止血等措施改善肝功能、治疗并发症;
(2)如因肿瘤、肠梗阻、卵巢囊肿等疾病引起的下部增大,可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原则:
1、若出现精神紧张,吞咽气体或深度呼吸导致的不适,应缓慢呼吸。
2、若存在梗阻或腹腔积液,应遵循医嘱限制饮食,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干燥。
3、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预防措施:
1、平时注意维持体重,避免暴饮暴食。
2、适当锻炼身体,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力。
3、若发现下腹部有异常隆起或者疼痛时,应及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