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肠扭转症状概述: 小肠扭转是指一段肠袢其系膜沿其系膜长轴扭转360°~720°而造成的...
养生
症状名称: 小肠扭转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mall bowel torsion
主要病因: 解剖因素、物理因素、肠动力因素等
常见症状: 腹痛、腹胀、呕吐等
检查项目: 血尿常规、血生化、X线、超声、CT等
发病部位: 腹部、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胃肠外科、急诊科
传染性:
症状-典型表现:
1、腹胀腹痛
患者起病急骤,突发剧烈难忍的腹部绞痛,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无间歇期。由于肠系膜受到牵拉,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腹胀以某一部位特别明显。
2、恶心呕吐
患者恶心呕吐频繁,可为咖啡渣样呕吐物。
3、停止排气排便
患者排气排便停止,导致肠管内出现积液和积气。
4、全身中毒表现
患者表情痛苦,可有高热、心率快、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差、休克等症状。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解剖因素
小肠肠系膜过长、小肠系膜游离或附着不全、肠管活动度较大等均可增加小肠扭转的风险。
2、物理因素
肠袢重量改变及肠蠕动异常可诱发小肠扭转。饱餐后立即参加剧烈运动或劳动,屈体姿势抬物、跑步、跳跃、身体前俯等都是造成小肠扭转的潜在危险因素。
3、肠动力因素
神经与消化功能紊乱可导致肠蠕动功能失调。肠蠕动过于频繁、体位的突然改变等也可使肠管位置发生改变,产生不同步的运动,诱发肠扭转。
4、其他
腹部手术后粘连、腹腔炎症、肠结核、小肠憩室、小肠肿瘤等可增加小肠扭转的风险。
原因-常见疾病:
小肠肠系膜过长、腹部手术后粘连、腹腔炎症、肠结核、小肠憩室、小肠肿瘤等。
就医-门诊指征:
1、突发剧烈难忍的持续性腹部绞痛;
2、腹胀明显,伴有频繁的呕吐;
3、肛门排气、排便停止;
4、面色苍白、大汗、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5、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来不及采取相应的准备。家属可帮助其做如下准备:
1、携带患者的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不适症状是突然出现的?还是慢慢出现的?
4、腹部是否受过外伤?是否有小肠畸形病史?
5、有无不洁饮食、暴饮暴食的情况?饱餐后有无剧烈运动?
6、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是什么样的?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不适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怀疑有小肠扭转梗阻的患者首先应立位拍片。休克或休克前期的危重患者不适合X线平片检查,特殊情况下,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拍侧位片。完全梗阻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出现扩张的肠袢,因此X线检查,可能出现阴性结果,应遵医嘱拍片或复查。小肠扭转X线表现为梗阻以上肠管积气、积液与肠管扩张。扭转小肠上方肠腔内可见液面,立位检查可见到阶梯样长短不一的液平面,卧位检查时可见到胀气肠袢的分布情况,小肠居中央,结肠占据腹部外周。高位空肠扭转梗阻时,胃内出现大量的气体和液体。低位小肠扭转梗阻,则液平面较多。
2、CT
扫描典型者显示闭袢型肠梗阻,闭袢内肠管扩张、充气明显,有液平面。根据肠粘连形态,可判断空肠、回肠位置发生了置换。在不同层面,可出现U形或C形的小肠袢,汇聚于扭转部位的放射状的系膜及其内被拉伸的血管,紧紧扭曲的血管有人称之为旋转征。在梗阻部位的肠袢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从扭转的纵轴切面看,呈鸟嘴征,即梗阻的部位肠管纺锤样变细。如梗阻时间较长时肠系膜水肿,呈弥漫性肿胀、模糊表现。增强扫描可发现肠壁增强延迟、较弱或不增强。晚期病例可出现肠壁积气,提示坏死和大量腹水等。
3、超声
小肠扭转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特征性表现,小肠、十二指肠及胃扩张,内部充满液体或以液体为主的内容物;肠系膜根部血管位置移动,表现为静脉“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漩涡征”。
4、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
通过血管分布情况判断扭转肠段的位置,并可根据是否有血管狭窄或闭塞来判断是否有肠绞窄存在。
检查-其他检查:
1、核素扫描技术
可显示出憩室或重复肠段的放射性浓聚区,有助于协助诊断。
2、诊断性穿刺
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提示扭转肠段发生绞窄坏死。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腹内痴
与部分肠扭转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急骤发病,迅速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X线检查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鉴别的主要手段。X线腹部平片可见充气的肠袢聚集一团,钡剂检查可见一团小肠袢聚集在腹腔某一部位,周边呈圆形。选择性血管造影可见小肠动脉弓移位。个别患者则需剖腹探查才能确诊。
2、肠系膜血管栓塞
患者往往有冠心病或心房纤颤史,多数有动脉硬化表现。根据病史和影像学的特异性改变,可以鉴别。
3、回肠远端憩室炎
发病年龄以幼儿与青少年较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发热和白细胞增高,并可合并肠梗阻。如小儿或年轻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并有血便,或原因未明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又无剖腹病史者,应注意回肠远端憩室炎的可能。在无消化道梗阻时,可行全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合并肠梗阻者,可行CT检查观察肠管及伴行血管形态及走行以明确诊断,少部分患者须靠手术探查方能确定诊断。
4、急性肠穿孔
急性肠穿孔可发生于急性肠溃疡、肠坏死或外伤等,表现为突发腹痛,呈持续性剧痛,常使患者不能耐受,并在深呼吸与咳嗽时加剧。疼痛范围与腹膜炎扩散的程度有关,可局限或遍及全腹,症状与肠扭转有相似之处,腹部检查除均有局部或全腹腹肌板硬外,肠穿孔有特征性的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另结合X线检查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可以鉴别。
5、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儿童。肠套叠有腹痛、便血、腹部肿块3个主要症状。可行腹部B超、CT检查鉴别,必要时需手术探查确诊。
6、急性假性肠梗阻
假性肠梗阻是一种无机械性肠腔梗阻而具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由无效性肠推进运动造成。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腹胀、呕吐、便秘等,体格检查有肠型、蠕动波和肠鸣亢进。立位腹部平片、CT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对于发生小肠扭转的患者,要注意严格禁食,同时进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补液等一般治疗。可给予针对肠源性细菌感染的抗生素,防治感染的发生。
2、手法复位
小肠扭转的早期可尝试手法复位,目的是解除肠道扭转,避免缺血坏死。常用方法有颠簸疗法、推拿疗法。患者采取胸膝卧位,用手颠簸或沿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使扭转小肠复位。
3、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手术目的是为了恢复肠管血运,避免进一步坏死。但确定肠袢已坏死,应先阻断已坏死肠管的血管,再行复位切除以阻止肠腔内毒性物质吸收。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饮食管理
病情发作时要严格禁食,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食细软、易消化的流食,待不适症状消失后可逐渐增加饮食量并逐步转为正常的饮食。注意戒烟戒酒。
2、生活管理
经手术治疗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要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以免发生感染,待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行体育活动。
3、病情监测
手术患者要注意引流液的性状和量。用药治疗的患者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4、随访
患者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血常规、腹部CT等相关检查项目,判断疾病的预后。
预防-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疾病。
2、避免饱餐后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日常生活中有便秘症状的人群要设法通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