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儿包皮粘连症状概述: 小儿包皮粘连一般指的是由于包皮过长或过紧,长时间未清洗而致包皮垢...
养生
症状名称: 小儿包皮粘连
症状概述:
小儿包皮粘连一般指的是由于包皮过长或过紧,长时间未清洗而致包皮垢积累引起发炎,使包皮与阴茎头部粘连,不能向上外翻。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发痒、疼痛、肿胀,重者流脓、排尿困难。治疗主要为手法分离粘连,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主要为包皮过长或过紧、反复发作的包皮阴茎头炎、先天包茎等所致
常见症状: 局部发痒、疼痛、肿胀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液检查、分泌物涂片检查、泌尿系B超检查、病理检查
发病部位: 阴茎
就诊科室: 小儿科
重要提醒: 家长发现患儿包皮过长、过紧,或患儿出现局部发痒、肿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流行病学:
小儿包皮粘连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也无特定好发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小儿包皮粘连初期可见龟头和包皮表面水肿、充血,尿道口周围发红,并出现创面、糜烂,有时可发展成浅表的溃疡,伴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患儿自觉阴茎头处发痒或有灼热感,随后可出现疼痛、溃烂、流脓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排尿困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原因-总述:
小儿包皮粘连主要与先天包茎、包皮过长,以及反复发作的包皮阴茎头炎等泌尿系统炎症有关。患儿由于包茎或包皮过长,尿液沉渣和皮脂脱落物易于沉积在包皮与阴茎头之间,从而引发或加重炎症。
原因-症状起因:
1、泌尿系统炎症
反复发作的包皮阴茎头炎,尤其是疾病严重时,很容易产生包皮粘连,而包皮的粘连又常常会引发包皮阴茎头炎的反复发作。
2、先天包茎、包皮过长
先天包茎、包皮过长容易导致包皮口狭窄,使小儿出现生理性粘连。新生儿和婴儿的包皮与龟头炎常有上皮粘连,1岁以内上皮粘连逐渐被吸收,包皮与龟头自行分开。此种小儿包皮过长为正常的生理现象,青春期前龟头应逐渐外露。
原因-常见疾病:
包皮阴茎头炎、先天包茎、包皮过长
就医-门诊指征:
1、小儿出现包皮与阴茎头粘在一起,很难翻动;
2、伴局部皮肤红斑、糜烂、渗液,水肿,脓性分泌物等;
3、伴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儿一般可到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生殖器部位进行检查,最好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儿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孩子的包皮粘连何时出现的?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是否有变化?
2、除包皮粘连,是否还存在阴茎水肿、疼痛等表现?
3、以前曾有过包皮粘连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4、是否有生殖系统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等?
5、是否有包皮过长情况?进行过治疗吗?
6、近期是否使用过药物?有哪些?
7、有药物或食物过敏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孩子出现包皮粘连的原因是什么?
2、包皮粘连严重吗?会对生育和性功能产生影响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要住院吗?
4、哪些治疗方法适合我孩子?有风险吗?
5、如果进行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要如何护理?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阴茎局部肿痛、发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先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随后进行尿液检查、分泌物涂片检查,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泌尿系B超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病理组织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查看患者的阴茎外形,检查是否伴有包皮过长、异常分泌物、尿道口狭窄等情况,同时还会检查包皮粘连的程度,及患者是否伴有红肿疼痛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通过尿液检查有助于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2、分泌物涂片检查
若患儿患有念珠菌性龟头炎,可在病变龟头(包皮)上取材,直接镜检找到念珠菌;滴虫性龟头炎患儿则可在分泌物中找到滴虫。
检查-影像学检查:
可通过泌尿系B超排查患者是否有上尿路疾病。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检查:可在病变的龟头、包皮上镜检取材,以明确病理组织性质。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详细的病史、包皮粘连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分泌物涂片检查、泌尿系B超等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小儿包皮过长
是指包皮过长遮盖阴茎头和尿道外口,而包皮口并不小,可以上翻显露出阴茎头。小儿包皮过长多为正常的生理现象,青春期前龟头会逐渐外露,通过体格检查多可鉴别。
2、龟头包皮炎
初起红斑、糜烂、渗液,包皮水肿不能上翻,有时有脓性分泌物,往往有包皮、龟头炎粘连。反复发生感染,可引起炎症性粘连,影响到包皮的松动,可能形成继发性包茎,甚至可能形成尿道外口狭窄。
治疗-预计治疗:
小儿包皮粘连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诊断,找到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原发病。若小儿无任何不适症状,可先观察,待其自行分离;若出现不适症状,可采取手法分离等治疗方法。
治疗-药物治疗:
1、包皮阴茎头炎的患儿需要口服抗生素。合并感染时外用抗生素软膏;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包皮龟头炎外用抗真菌药物。
2、渗出糜烂者应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等冷湿敷,非感染性无渗出皮损可外用中弱效糖皮质激素霜剂或乳膏。
治疗-相关药物:
硼酸溶液、生理盐水
治疗-手术治疗:
包皮粘连严重者可采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环切术即将阴茎上面的多余包皮切除,使阴茎头外露出来,是一种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小手术,一般不需要住院,危险性较小。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其他治疗:
手法分离:患儿取仰卧位,皮肤消毒后,采用止血钳或碘伏无菌纱块分离包皮阴茎头,边分离边清除包皮垢,清洁包皮内板及阴茎头,外用金霉素眼膏涂抹龟头冠状沟,然后将包皮翻下重新覆盖阴茎头,以免包皮嵌顿。[2]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的治疗,小儿包皮粘连的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危害性:
小儿包皮粘连可继发感染,长期炎性刺激与小儿遗尿及成人期阴茎癌、乳头状瘤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故应及早进行手法分离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诊治,患儿一般可治愈。
日常-护理原则:
患儿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接受手法分离后遵照医嘱进行护理,定时定量用药,定期复查,防止再次出现包皮粘连。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小儿对本病缺乏认识,常自己认为外生殖器畸形,造成患儿心理负担过重,因此家长应详细地向患儿讲解发生原因,消除患儿紧张不安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家属每次外翻包皮涂药后,一定要将包皮复位,防止发生包皮嵌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日常-生活管理:
1、刚分离出的阴茎头敏感,不要用粗暴手法将包皮内板上翻。
2、分离护理时,可用温清水冲洗或轻沾洗,并上翻包皮清洁干净。
3、平时教育小儿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饮食-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合理膳食即可,若出现感染,则需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饮食建议:
1、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苹果、梨、西瓜、香蕉等,帮助疾病康复。
2、清淡饮食,多吃蔬菜。
3、适当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牛肉等。
饮食-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韭菜、芥末等。
2、忌食油腻食物,避免油炸食品的摄入。
3、避免可导致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
预防-预防措施:
为减少小儿包皮粘连,家长平日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洗澡时可以翻开包清洗,发现炎症应及时就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