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儿打鼾症状概述: 小儿打鼾在婴幼儿和少年、儿童中较为常见,若只是偶尔的打鼾可能是由于睡...
养生
症状名称: 小儿打鼾
症状概述:
小儿打鼾在婴幼儿和少年、儿童中较为常见,若只是偶尔的打鼾可能是由于睡姿不当引起,若经常出现打鼾、呼吸不畅,则可能是一种呼吸暂停综合征。小儿打鼾最常见的原因是增殖体过度肥大或扁桃体肥大,增殖体肥大大多为炎症所致,如鼻炎、扁桃体炎等。临床上表现为睡觉时打鼾、张嘴呼吸、鼻塞、吸气困难,甚至呼吸暂停,长期大脑缺氧可能会影响小儿脑发育。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主要病因: 主要为扁桃体肥大或增殖体过度肥大所致
常见症状: 睡觉时打鼾、张嘴呼吸、鼻塞、吸气困难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多导睡眠图监测
发病部位: 呼吸道
就诊科室: 小儿科
重要提醒: 小儿睡觉时经常打鼾、张嘴呼吸,家长需要警惕,必要时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流行病学:
小儿打鼾较为常见,好发于患鼻炎、扁桃体炎的小儿。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小儿打鼾较为常见,但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鼻炎、扁桃体炎的小儿。
症状-典型表现:
小儿打鼾主要表现为睡觉时打鼾,常有呼吸不畅、鼻塞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暂停。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面部肌肉和骨骼的可塑性很强,经常打鼾会造成面腭高拱、上唇下翘、牙齿排列不齐、嘴唇变厚等。
症状-伴随症状:
打鼾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导致白天疲倦、食欲下降等。
原因-总述:
小儿打鼾的原因主要包括解剖因素、先天因素、家庭因素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增殖体或扁桃体过度肥大。增殖体肥大既可为生理性的,也可为病理性的。增殖体是一种淋巴组织,3~4岁的孩子较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萎缩。但大多为炎症所致,如鼻炎、扁桃体炎等,皆可导致增殖体过度肥大,从而堵塞鼻后孔,使呼吸道变窄,呼吸不通畅,因此,小儿在睡觉时,可出现打鼾的表现。
原因-症状起因:
1、解剖因素
扁桃体肥大或增殖体肥大是儿童打鼾的主要原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鼻咽部通常比成人狭小,若扁桃体肥大或腺样体肥大,上气道容易发生阻塞,致使儿童习惯于张口呼吸,随即容易引发打鼾。而且,儿童易患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部感染等,影响上气道通畅,也会引起儿童打鼾。
2、先天因素
先天性下颌畸形,如小颌畸形(俗称小下巴)、颅面部发育不全及许多先天性疾病并存者,如唇腭裂畸形、下颌后缩畸形,不仅患有面部畸形,还可能存在牙齿咬合错乱和张口呼吸的儿童,均易引起打鼾。
3、家庭因素
打鼾可表现为群发现象,即一个家庭中可有多人发病,这种现象有可能是特异性遗传因素,也可能是非特异性因素(如肥胖、哮喘或花粉过敏)。
4、其他因素
脑瘫、上气道肿瘤或胃食管反流的儿童也易引起打鼾。
原因-常见疾病:
扁桃体肥大、增殖体肥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部感染、先天性下颌畸形、小颌畸形、颅面部发育不全、唇腭裂畸形、下颌后缩畸形、肥胖、哮喘、脑瘫、上气道肿瘤、胃食管反流
就医-门诊指征:
1、小儿睡觉时反复或持续打鼾;
2、伴鼻塞;
3、伴呼吸不畅;
4、伴乏力、疲倦等;
5、出现其他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就诊于小儿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过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孩子打鼾是从何时开始的?
2、每天晚上打鼾还是偶尔打鼾?
3、打鼾影响孩子的睡眠吗?
4、鼾声有多大?
5、是否存在鼾症加重或减轻的相关因素?
6、除此症状外,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打鼾伴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
7、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8、既往有过气道阻塞或狭窄等相关疾病吗?如果有,是否采取了治疗措施?
9、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0、家庭环境怎么样?
11、睡眠习惯怎么样?会按时睡觉吗?是否经常熬夜?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孩子打鼾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睡眠呼吸暂停会发生什么?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吗?
8、回家后该采取什么措施缓解打鼾症状?
9、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回医院复诊?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经常出现打鼾,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会要求做血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等检查,除此之外,医生还可能对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即多导睡眠图监测(简称PSG)。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耳鼻咽是否正常,患儿可能会出现扁桃体或增殖体肥大,有助于诊断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计数改变,判断患儿是否出现感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造成打鼾。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判断患儿的肺部是否出现异常征象,有助于明确病因,评估病情。
检查-其他检查:
1、肺功能检查
主要用于检测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肺容量的大小,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具有重要意义。检查项目包括肺容积功能、肺通气功能检查等。
2、多导睡眠图
多导睡眠图监测(PSG)是一项无创检查,医生只需在受试者身上连接一些电极,即可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患儿在晚9时左右到睡眠监测中心,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交谈等方法使其保持平静。检查开始时,监测人员为受试者连接检测所需的电极和导线。受试者入睡,关闭房灯,由中央监测电脑对其夜间睡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次晨6~7时结束监测,取下电极并清洁皮肤。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的病史,睡眠时打鼾伴呼吸暂停、白天嗜睡、肥胖、颈围粗、上气道狭窄及其他临床症状,并结合肺功能检查、多导睡眠图监测等相应的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上气道阻力增加,PSG检查反复出现α醒觉波,夜间微醒觉>10次/小时,睡眠连续性中断,有疲倦及白天嗜睡,可有或无明显鼾声,无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食管压力测定可反映与胸腔内压力的变化及呼吸努力相关的觉醒。试验性无创通气治疗常可缓解症状。
治疗-预计治疗:
小儿打鼾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果因睡姿不当造成,通过一般治疗即可;若由鼻咽炎造成,可使用药物治疗;若由扁桃体肥大或增殖体肥大导致,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小儿打鼾如果因睡姿不当造成,家长可在平时生活中注意纠正患儿睡姿,不让孩子用过高的枕头即可。
2、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增加肌力。
治疗-药物治疗:
存在鼻咽炎的患儿,可采取药物治疗,短期内可能会改善症状。如用0.5%~1%麻黄碱、0.05%羟甲唑啉、3%链霉素滴鼻剂或其他抗生素滴鼻剂滴鼻,可使鼻腔分泌物易于排出,改善鼻塞症状,从而减少打鼾。
治疗-相关药物:
麻黄碱、羟甲唑啉、链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如果已经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的情况,而且上呼吸道阻塞的程度、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也符合手术标准,多导睡眠图结果显示,患儿每夜伴有4次以上的睡眠呼吸暂停,即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或腺样体切除术,但通常需要在炎症已经控制的基础上,方能手术。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打鼾的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小儿打鼾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其他治疗:
1、使用必止鼾
必止鼾采用仿生学设计,符合上下颌牙槽骨的弯曲弧度,通气孔直径相当于气管直径,以纳米材料为载体,与呼入氧气混合释放纳米高分子粒子到鼻咽病变部位,清除阻塞,达到补足供氧、消除鼾声的效果。使用时放在上下唇内,上下牙槽弓外。使用者可通过鼻孔和口腔两个通道进行呼吸,缓解气流通过咽腔和软腭、悬雍垂黏膜产生的震动、涡流,从而消除鼾声。
2、鼻腔持续正压通气
这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首选方案。患儿带上密闭的面罩,连接好正压通气管,将压力调至适当位置,经鼻腔即可将正压空气送入气道,利用气体正压对上呼吸道的支持作用,防止吸气时气道壁塌陷和呼气末肺泡萎陷,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打鼾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若延误治疗,则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长期打鼾会因慢性缺氧而影响脑发育,甚至导致渗出性中耳炎、性格异常等。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规范的治疗,一般可治愈。
日常-护理原则:
家长应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教导患儿保持正确的睡姿,增加患儿的舒适感,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日常-生活管理:
1、调整睡眠姿势,尽量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减少舌根后坠,去除紧身衣物及厚重盖被,减少胸部压迫。
2、因肥胖患儿舌体肥厚,且软腭、悬雍垂和咽壁有过多的脂肪沉积,易致气道阻塞。可采取限制食物量,增加运动的方法,以减轻患儿体重。
3、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4、家长应给患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定期开窗通风。
饮食-饮食调理:
打鼾的患儿应注意饮食调理,不良的饮食方式可能加重症状。
饮食-饮食建议:
1、有感染、炎症的患儿饮食宜清淡,多喝温水。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
3、多吃优质蛋白,提高免疫力。
饮食-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韭菜、芥末等。
2、忌烟酒。
预防-预防措施:
1、预防过敏,患儿在花粉季节外出,需戴口罩。
2、天冷注意加衣,避免反复感染。
3、避免患儿吞咽异物,造成阻塞。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