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儿盗汗症状概述: 小儿盗汗是指儿童在睡觉时全身汗出,醒来则汗止。一般来说,小儿盗汗可分...
养生
症状名称: 小儿盗汗
症状概述:
小儿盗汗是指儿童在睡觉时全身汗出,醒来则汗止。一般来说,小儿盗汗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盗汗多因入睡前活动量大、睡前吃过热量较高的食物、室内温度过高、被子盖得太厚等引起;病理性盗汗多由佝偻病及结核病引起。经过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生理性原因及佝偻病、结核等病理性原因
常见症状: 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性激素测定、红细胞沉降率、X线检查、超声、CT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小儿科
重要提醒: 小儿反复出现盗汗,并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流行病学:
小儿盗汗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也无特定好发人群。
传染性:
一般不会传染。
发病率:
小儿盗汗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症状-分类:
一般来说,小儿盗汗根据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症状-典型表现:
小儿盗汗主要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儿童盗汗主要表现为晚上入睡后,出汗较多的部位主要在额头、前胸、后脑勺以及后背部位。
症状-伴随症状:
病理性盗汗主要是由钙缺乏引起,除盗汗外,患儿还可出现夜间啼哭、腿疼等佝偻病的表现。
原因-总述:
小儿盗汗一般可分为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两种。儿童汗腺较发达,汗液分泌由植物神经(迷走神经)控制,睡着后,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出汗多,一般以头,面部出汗为多,但是睡后一两个小时内就会缓解,如果睡后一直出汗,而且量比较大,则有可能是疾病所致。
原因-症状起因:
1、生理性盗汗
多因入睡前活动量大、睡前吃过热量较高的食物、室内温度过高、被子盖得太厚等引起。
2、病理性盗汗
多由佝偻病及结核病引起。
原因-常见疾病:
佝偻病、结核病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夜间睡眠出汗的现象,甚至可能会浸湿睡衣或床单、被褥,但醒后汗自止;
2、盗汗情况影响到日常睡眠;
3、盗汗情况持续加重,或本来缓解了又突然出现并持续加重;
4、伴低热;
5、伴易哭闹、腿疼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到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孩子的夜间盗汗什么时候出现的?
2、哪些部位最为明显?
3、每次大致出多少汗?
4、最近盗汗有缓解或加重吗?
5、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低热、腿疼等?
6、是否患有结核等疾病?是否有过治疗?
7、有没有服用特殊的药物和保健品?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盗汗的症状?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需要进行哪些治疗?大概需要服药多久?
4、治疗后是否还会复发?
5、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6、是否需要复查?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小儿反复出现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对患儿进行望闻问切等体格检查,然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血常规、性激素测定、红细胞沉降率、X线、超声、CT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评估是否发生贫血或感染。
2、血生化检查
测定血糖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测定肝功能、肾功能评估肝、肾功能是否异常。
3、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可了解体内是否存在活动性炎症。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是否发生器质性病变以及病变的具体部位、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的典型症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自汗。
诊断-鉴别诊断:
需要注意自汗和盗汗的鉴别。自汗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白天经常出汗,稍微运动则出汗更多,但与睡眠无关。
治疗-预计治疗:
盗汗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假如是生理性的,则只需一般治疗;假如是由疾病引起的,医生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一般治疗:
生理性的盗汗,孩子无其他明显的异常表现,可以不进行特别处理,只需注意孩子睡前避免激烈运动,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调节卧室温度、注意增减被褥即可。
治疗-药物治疗:
1、维生素D
维生素D制剂是治疗小儿佝偻病的主要药物,原则以口服为主。
2、抗结核药物治疗
(1)异烟肼加链霉素联用:用于肺内无病灶的初治患儿。
(2)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三联治疗:用于肺内有病灶的患儿。
(3)异烟肼与利福平联用:用于复治或疑有耐药菌感染的患儿。
治疗-相关药物:
维生素D、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盗汗的预后和干预是否及时、发病原因等有关。单纯盗汗如能及时调治,预后较好,大多可以治愈或好转。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当原发疾病好转、痊愈,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预后-危害性:
1、盗汗虽然不会威胁生命,但是如果长期存在会影响休息,进而影响患儿的整个身体状态。
2、频繁的出汗,会使体内的营养元素流失,导致体质下降、虚弱无力。
预后-治愈性:
如果是生理性的盗汗,通过积极调治,大多可以治愈或好转。若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通过及时、合理、规范的治疗原发病,盗汗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日常-护理原则:
日常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调整饮食、适量锻炼,以改善预后。
日常-生活管理:
1、孩子醒来,家长及时用毛巾将孩子身上汗液擦干,避免受凉感冒。
2、被汗液浸湿的被褥、床单、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清洁干燥。
3、佝偻病患儿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尽量多暴露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照射。但是夏季气温高,需要避免太阳直射以防中暑。
4、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因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饮食-饮食调理:
盗汗患儿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均衡营养,减少不良饮食的摄入。
饮食-饮食建议:
1、日常饮食多让佝偻病患儿摄入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蛋类、坚果类等。
2、不要偏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3、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饮食-饮食禁忌:
1、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生姜等。
2、煎、炸、烤的食物应少吃些。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预防-预防措施:
1、避免思虑烦劳过度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结核病、佝偻病等。
3、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