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儿脚上长鸡眼症状概述: 小儿脚上长鸡眼是指小儿足部皮肤因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而导致的角...
养生
症状名称: 小儿脚上长鸡眼
症状概述:
小儿脚上长鸡眼是指小儿足部皮肤因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而导致的角质增生性损害。表现为足底局部出现边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一般为黄豆大小,表面光滑,受压时自觉疼痛。临床通常先进行对因治疗、药物治疗等,无效者再行激光、冷冻或手术治疗。大部分患儿经过早期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局部摩擦和受压所致
常见症状: 淡黄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局部疼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足部X线
发病部位: 足部
就诊科室: 小儿科
重要提醒: 鸡眼易复发,避免诱发因素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流行病学:
小儿脚上长鸡眼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且无特定发病人群。
传染性:
不具有传染性。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症状-分类:
1、硬鸡眼
发生于趾背或跖部的鸡眼表面较硬、有光泽,压迫时会产生疼痛感,称为硬鸡眼。
2、软鸡眼
发生于趾间的鸡眼因汗液的浸渍而软化,表面呈白色,称为软鸡眼。
症状-典型表现:
1、皮肤损害
(1)颜色:淡黄或深黄色,鸡眼形成过程中有汗液浸渍,角质硬核被软化,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白,即形成软鸡眼。
(2)大小:针头至蚕豆大小。
(3)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4)好发部位:常常发生在足底,在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长期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
(5)深度:嵌入皮内,与皮面相平或稍隆起,呈楔状向下增生至真皮部,其下有一层灰白色的薄膜(即鸡眼滑囊)。若用刀削去表面的角质物,中央可见一坚硬的角质栓,周围有一透明的淡黄色环,形如鸡眼。
2、疼痛
因圆锥状角质增生物的尖端压入真皮乳头部,在站立或行走时刺激该处的神经末梢,发生剧痛而影响走路。
原因-总述:
因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站立、足骨畸形等原因,导致足部皮肤长期受到摩擦、挤压,逐渐形成坚硬的锥形角质增生,从而导致鸡眼的发生。
原因-症状起因:
1、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过窄、过紧的鞋子会持续压迫、摩擦脚部。
2、长期站立或步行,或鞋内进入砂粒摩擦皮肤,也可引起角质层增生变厚。
3、足骨原来就有畸形,使足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的刺激,从而导致鸡眼的发生。
4、长期穿鞋不穿袜子、走路姿势不当、赤脚行走等,均可增加发病风险。
原因-常见疾病:
足骨畸形
就医-门诊指征:
1、足底出现鸡眼样皮损,穿鞋和行走时疼痛明显。
2、皮损部位红肿、疼痛、化脓,疑似感染。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家长可带患儿去小儿科或儿童医院的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足部的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并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发现皮损的?
2、穿鞋、走路的时候会疼吗?严重吗?
3、所穿鞋子是否合适?
4、孩子是否有足部畸形?
5、孩子是否经常站立、跑跳?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孩子脚上长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长这个?
2、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应该怎么治?可以治好吗?
5、需要手术吗?
6、能根治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足部出现类似鸡眼的情况时,应尽快就医。医生通常会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皮损特点。如果怀疑足部骨骼有问题,会建议进行足部X线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观察足部皮肤损害的颜色、大小、质地、深度、数目等。
2、按压皮肤观察有无局部压痛。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足部X线检查:可发现足部骨骼是否存在畸形。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通过患儿的皮损部位、特点(如淡黄或深黄色皮损、圆锥状增生等)、行走时疼痛等典型症状,即可初步诊断为鸡眼。如需进一步确诊,还可进行足部X线检查,并排除胼胝、跖疣、点状掌跖角皮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胼胝
呈黄色、中厚边薄的角质增生物,面积较广,境界不清,无圆锥状角质增生嵌入深部和疼痛感。
2、跖疣
为局限性的中央略凹的增生物,表面不光滑,如用手术刀削去表面增生物见点状黑色斑点(血或血色索)或出血,而鸡眼能看到清晰的角质核心;跖疣挤痛明显,鸡眼压痛明显。
3、点状掌跖角皮症
皮损分布于掌跖,为高出正常皮面的圆形或椭圆形角质丘疹,色泽暗黄,质地坚硬,除掌断部位外,尚可累及手足背、肘、膝等其他部位。
治疗-预计治疗:
脚上长鸡眼的患儿,首先应去除诱发因素,避免足部长期摩擦和压迫。疼痛明显者,通常先采用药物腐蚀、中医治疗等保守方法;无效时,可选择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法。
治疗-药物治疗:
1、鸡眼膏治疗
一般3~5天换药一次,每次换药前,应清除残留药粉,然后用热水泡脚,并刮去软化的角质,同时要保护好周围皮肤。
2、10%~15%水杨酸软膏、40%尿素软膏
一般7~10天换药一次,每次换药前也需要清除残留药粉后,用热水泡足,并刮去软化的角质。
治疗-相关药物:
鸡眼膏、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
治疗-手术治疗:
1、医生先给患儿局部麻醉后,用手术刀沿角质栓边缘将鸡眼挖出,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手术切除具有疗效好、少复发的优点,但少数治疗的损伤较大、恢复较慢,有时还可能残留痛性瘢痕。
2、足部畸形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脚上长鸡眼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其他治疗:
1、冷冻治疗
液氮冷冻方法是利用低温液氮将鸡眼局部冻死,一般2~3天后,鸡眼组织可变黑、脱落,达到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治疗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适用于面积小、深度浅的皮损。但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根治,治疗后可能出现疼痛、水肿、水疱等并发症。
2、激光治疗
传统为局麻下使用激光气化鸡眼组织,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创面大、恢复时间长、操作时可能损伤正常组织的缺点;而无麻醉CO2激光治疗的新方法,可以利用患儿的疼痛感觉作为指导,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面小、易愈合等优点。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脚上长鸡眼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若不改变原来的穿鞋或走路习惯,有可能再次复发。
预后-危害性:
1、鸡眼最大的危害是压迫乳头层的感觉神经末稍,从而引起疼痛,尤其是走路时,会加剧疼痛。
2、鸡眼若长期迁延不愈,可能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造成较大影响。
预后-治愈性:
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或手术治疗等方法,去除病因,使疾病痊愈。
预后-复发性:
有可能再次复发。
日常-护理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足部的护理,尽量减少足部的摩擦,保护受损部位以减轻疼痛、预防感染。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循医嘱用药,每天晚上涂抹药膏前,用热水泡脚,软化角质。
2、不滥用腐蚀性药物。
3、糖尿病、血液循环不良或足部麻木的患儿,应避免使用鸡眼膏和水杨酸,防止药物损伤正常皮肤,而导致感染和溃疡。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长时间行走,以免挤压鸡眼部位引起疼痛。
2、穿宽松、柔软的鞋子,减少行走时对鸡眼的刺激。
3、足底的鸡眼可将鞋垫剪掉相应形状保护受损部位。
4、勿自行将鸡眼或厚茧皮去除,忌用不干净的刀剪,以防感染。
5、在脚上涂抹保湿霜,保持皮肤柔软、湿润。
饮食-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饮食建议:
1、宜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胡萝卜、鱼油、西红柿、弥猴桃、橙子等。
2、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饮食-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功能饮料等刺激神经的饮品。
预防-预防措施:
1、穿合适的鞋子
(1)穿半新、合脚的布鞋或胶鞋,以足部的任何部位都不受挤压为宜.
(2)鞋子应松紧合宜,鞋带也不要系得太松或太紧,使脚趾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袜子和鞋垫要平整,软硬均要合适,并保持干燥。
2、矫正畸形
积极治疗足部骨骼畸形。
3、其他
(1)避免长时间的行走或站立,防止足部摩擦和挤压。
(2)经常用热水泡洗双足,以促进血液循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