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儿流涎症状概述: 小儿流涎俗称“流口水”,表现为唾液增多,从口中不自主流出。生理性流涎...
养生
症状名称: 小儿流涎
症状概述:
小儿流涎俗称“流口水”,表现为唾液增多,从口中不自主流出。生理性流涎是婴幼儿流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出现,萌牙时加重,随着婴儿的生长,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若流涎症状持续且长期存在,则可能与口腔病变、上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病变等有关。
其他名称: 小儿流口水
主要病因: 生理因素、口腔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化学元素中毒
常见症状: 唾液分泌增多,并溢出口外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分泌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染色体检查、头颅X线、智力检测
发病部位: 头部、口腔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小儿科、消化内科、口腔科
症状-典型表现:
1、生理性流涎
多数小儿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出现流涎,萌牙时流涎有加重。生理性流涎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很大。口腔没有任何病理异常,孩子精神食欲正常。随着唾液分泌量逐渐转为正常,口腔容量增大,吞咽动作成熟,宝宝可以将唾液及时咽下,流涎自然停止。
2、口腔疾病
表现为患儿突然流涎或流涎症状加重,伴或不伴发热,进食困难,出现进食时哭闹,精神差,烦躁。口腔内黏膜可能出现充血、溃疡、疱疹等。
3、上呼吸道感染
除因疼痛影响吞咽,导致流涎外,常常伴有发热、精神委靡等。还可见扁桃体肿大,咽部疱疹或溃疡。
4、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于智力障碍、脑发育异常以及面神经麻痹的患儿,因为吞咽协调功能障碍会出现流涎,可伴有发育落后,癫痫症状、肌张力异常,或特殊外貌及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体征。
5、化学元素中毒
(1)汞中毒:初期仅有口中金属味,急性中毒可迅速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全身酸痛、畏寒、发热、皮疹、齿龈红肿、糜烂、口腔黏膜溃疡、牙根松动、流涎、口内腥臭味等症状。慢性中毒先出现头昏、健忘、多梦等或心悸、多汗、情绪不稳定,当出现口腔炎时才有唾液增多、流涎、黏膜充血、溃疡,齿龈肿胀、渗血,牙齿松动、脱落等表现。
(2)铅中毒:急性中毒患儿可有口内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呈白色奶块状(铅在胃内生成白色氯化铅)物质,以及腹痛、出汗、烦躁、拒食等表现,之后陆续出现各个系统病变。慢性中毒主要以癫痫样发作,运动过度、攻击性行为、语言功能发育迟滞等神经系统病变为主。
原因-总述: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以湿润和溶解食物,可以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唾液腺包括大唾液腺和小唾液腺,分布于口腔中。任何刺激唾液腺导致其分泌增多,均有可能导致流涎的发生。小儿流涎主要与生理性因素、口腔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化学元素中毒等多种因素有关。
原因-症状起因:
1、生理性因素
小儿流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与唾液腺发育唾液分泌增多和萌牙有关。出生后2~3个月开始,唾液腺的发育导致唾液分泌增多,以后随着乳牙萌出及新的食物(辅助食品添加后)对牙龈感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而宝宝口腔小,且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吞下过多的唾液,出现唾液溢出口外。
2、病理因素
(1)口腔病变:口腔黏膜、牙龈、舌等口腔部位的炎症,以及口腔肿瘤,一方面刺激唾液分泌,另一方面疼痛影响吞咽,会出现流涎。此外,各种原因导致的唾液腺损伤、炎症都会促进唾液分泌增多。
(2)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等感染,导致扁桃体炎症或疱疹性咽峡炎等病变时,可存在吞咽痛症状,口水不能咽下出现流涎。
(3)神经系统病变:控制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高级中枢分布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处。因此,各种中枢的损伤、炎症或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等病变均可影响唾液分泌,导致流涎。此外,舌咽神经、面神经等支配唾液分泌的周围神经病变也可导致流涎发生。
(4)化学元素中毒:汞、铅等化学元素中毒,也可导致口腔病变或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流涎发生。
原因-常见疾病:
牙龈炎、口腔肿瘤、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汞中毒、铅中毒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小儿哭闹不停、拒食。
2、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3、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吮舌和言语障碍。
4、伴发热、呕吐。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怀疑为小儿脾胃功能弱、消化功能差引起的流涎,可以挂儿科或是去儿童医院挂消化科。
2、怀疑小儿有口腔相关疾病,如口腔咬合不正、口腔溃疡、口腔炎症等疾病,可就诊于口腔科。
3、若小儿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这种情况应该就诊于儿童内科。
4、若小儿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引起吞咽口水的动作减少,发生口水外溢,这种情况可就诊于耳鼻喉科。
就医-就医准备:
1、小儿流涎需注意局部卫生,建议准备口水巾经常擦拭,可在颈部涂擦爽身粉,并要及更换颌下垫物,保持口周、下颌、颈部等部位的干燥,以免造成口唇局部湿疹或湿疮。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孩子的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孩子的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孩子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流口水的?偶尔还是持续流?口水是什么颜色的?
2、您的孩子是否存在症状加重或减轻的相关因素?
3、除此症状外,您的孩子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发热、烦躁不安、拒食等 ?
4、您的孩子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5、您的孩子既往有过什么疾病吗?
6、您的孩子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7、您的孩子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孩子流口水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的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孩子需要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
4、我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任何风险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孩子?
8、孩子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还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分泌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CT、磁共振、智力检测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首先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如何,有无智力落后,精神萎靡、特殊面貌等表现。再观察有无口腔病变,是否存在充血、溃疡、糜烂、疱疹的异常表现,扁桃体有无肿大等。必要时进行相关神经体征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数目升高;病毒感染白细胞数可正常或稍低。
2、分泌物检查
包括分泌物涂片和培养等检查,对于感染性病变的病原体的诊断有意义,对后续治疗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3、染色体检查
对于某些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头颅X线、CT及磁共振(MRI)检查对于颅内中枢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价值。此外,对于头面部神经、唾液腺等组织病变的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炎症、肿瘤等各种病变的鉴别和诊断有较高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智力检测:可检查患儿的智力情况,可辅助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可直接观察到小儿有流口水的现象,结合对患儿仔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帮助诊断病因。临床上能够导致患儿出现流涎的病因较多,医生会注意对牙龈炎、扁桃体炎、先天性痴呆等可能引起流涎的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牙龈炎
牙龈可有肿胀不适、出血等表现,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可引起流涎。检查可见牙龈呈鲜红或暗红色,轻探龈沟即可出血。
2、扁桃体炎
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发干、有痒感、刺激性咳嗽等,由于吞咽时疼痛可使口水不能下咽而表现为流涎。
3、疱疹性咽峡炎
常急剧发热,婴幼儿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有头痛、腹痛等,5岁以下小儿可伴发呕吐。
4、先天性痴呆
患儿在出生时即已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现嗜睡、喂养困难和流涎。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下表现逐渐明显,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部延迟。
治疗-预计治疗:
对于生理性因素导致流涎的患儿,医生一般不会对其进行特殊的治疗,嘱咐家属注意保护患儿局部皮肤卫生、干燥即可。对于病理性因素导致流涎的患儿,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药物、手术等进行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唾液所含的成分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流涎可引起局部皮肤充血,甚至出现红肿溃烂。因此,患儿流涎时应注意局部皮肤保护,保持局部干燥,经常用温水清洗皮肤,清洗时动作轻柔,清洗后局部皮肤还可涂抹护肤膏类保护皮肤。
2、原发病治疗
对于某些可治疗的疾病引起的流涎,可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针对口炎、唾液腺损伤等,进行抗感染及抗炎治疗。
3、药物治疗
对轻度唾液外溢者,可用抗胆碱类药物治疗,如阿托品、莨若碱、普鲁本辛等,但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导致口干、青光眼、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此外神经毒素A在治疗脑瘫引起的流涎方面有一定疗效。
4、手术治疗
不能恢复的神经系统病变患儿,可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切除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导管可以改善流涎。
治疗-相关药物:
阿托品、莨若碱、普鲁本辛、神经毒素A
预后-一般预后:
生理性流涎不需要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流涎可自然消失。病理性流涎在原发病得到控制后,症状可得到改善。
日常-护理原则:
1、一般护理
注意患儿口腔清洁,常用柔软纸巾等物品擦除溢出的口水。患儿饮食应定时定量,防止过饱或过饥。避免进食生冷、发热的食物,以免刺激溃疡处产生疼痛。多喂养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心理护理
家属可能因患儿的哭闹、拒食、烦躁不安等表现,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家属多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及治疗情况,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用药护理
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不乱用药,同时注意不擅自停药,避免耽误治疗。
4、病情监测
观察通过治疗后,患儿流涎情况是否减轻,一般状况是否好转,若出现病情突然加重,或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5、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预防-预防措施:
1、保证小儿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口腔炎的疾病的发生。
2、积极治疗口炎或唾液腺损伤等疾病,防止流涎的发生。
3、注意口腔卫生、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小儿口腔,可避免和减少口腔病变的发生。
4、注意小儿的保护,避免摔倒等创伤,以免出现唾液腺病变。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