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儿疱疹症状概述: 疱疹是表现为高出皮面的局限性、内含液体的一种皮损,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养生
症状名称: 小儿疱疹
症状概述:
疱疹是表现为高出皮面的局限性、内含液体的一种皮损,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单纯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等疾病。在四肢、躯干、颜面部都可能会发生疱疹,数量不一,部分具有自限性。除了疱疹以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一些其它系统的病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常见症状: 皮肤出现疱疹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疱疹刮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核酸检测、X线、磁共振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传染科
重要提醒: 疱疹多具有传染性,发病后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流行病学:
疱疹一般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不同病毒引起的疾病其流行特征有所不同。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多发;主要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4~7月为发病高峰,以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为主。疱疹病毒-Ⅰ型初发感染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
传染性:
多数疱疹性疾病具有传染性。
1、水痘
水痘患者为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损伤处进行传播。传染期从出疹前1~2天至病损结痂,约7~8天。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3、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的传染源为患者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后者在传播中更为重要。病毒可通过接吻或其他生活密切接触感染。
好发人群:
1、水痘主要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
2、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3、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初发感染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
症状-典型表现:
1、疱疹在颜面、四肢、躯干等部位均可发生,部分还可出现在口腔、眼结膜、生殖器等处。
2、疱疹可散在分布,也可呈簇集状、呈向心性分布。
3、部分患者可感到瘙痒、疼痛。
4、部分疱疹的发生具有自限性,随着时间的进展可自行消退。
5、部分患儿病情较重,可能会导致患儿死亡。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原因-总述:
疱疹可见于水痘、手足口病、单纯疱疹等疾病,分别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原因-症状起因:
1、水痘
水痘是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若孕妇分娩前1周内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常于出生后10天内发病。患儿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以后可以发生带状疱疹。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人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3、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HSV感染建立终生潜伏感染,并可发生复发感染。
原因-常见疾病:
水痘、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单纯疱疹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现小儿皮肤或粘膜有疱疹发生。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家属可带患儿到儿科就诊,必要时可到皮肤科进行专业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3、就诊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需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是否伴有发烧、疼痛等不适?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最近有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吗?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小儿出现疱疹后,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血常规、疱疹刮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核酸检测等,以进一步详细明确机体病变情况;若患儿有系统性病损表现,还可能会进行X线、磁共振等检查来了解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疱疹的数目、大小、颜色、形态、质地、发生部位和分布特点,同时注意是否存在红斑、丘疹、鳞屑、溃疡、糜烂等皮肤异常表现,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全身检查,以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其他异常体征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水痘,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
2、疱疹刮片
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组织和疱疹液进行涂片,检查是否有相关病毒的特征性表现。
3、病毒分离
取疱疹液、咽部分泌物或血液进行病毒培养分离,可明确感染病毒类型。
4、血清学检查
检查血清中是否有相关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5、核酸检测
PCR法检测患儿皮损或疮液中的病毒DNA片段,是敏感、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
6、其他
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等可用于了解患者的病情。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磁共振等检查可了解患者的系统病变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疱疹的特征以及病毒分离、疱疹刮片等相关的辅助检查,一般可对具体的病因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手足口病
多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多发于幼儿,夏秋季流行,有接触史,潜伏期4~7天,全身症状轻。主要表现为疼痛性口腔炎,流口水,口腔出现小水疱,破后形成溃疡,手足发生豆大小水疱。病程一周。病毒培养可分离出病毒。
2、单纯疱疹
是由于机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表现为口周、眼部、生殖器等部位的群集性小水疱,有自限性。疱液涂片检查、疱液病毒培养等有助于鉴别。
治疗-预计治疗:
本症部分情况为自限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传染性疾病患儿应注意隔离。水痘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2、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治疗-药物治疗:
1、止痒
皮肤瘙痒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必要时可给少量镇静剂。
2、抗病毒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药物。
3、抗菌
继发细菌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其他
对于水痘患者,早期使用α-干扰素能较快抑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
治疗-相关药物:
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伐昔洛韦、泛昔洛韦、α-干扰素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疱疹可逐渐消退、痊愈。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死亡。
预后-危害性:
1、具有传染性,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2、一些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发生死亡。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疱疹可自行消失。
预后-治愈性:
一般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疱疹多可逐渐消退、痊愈。
预后-复发性:
一些患儿的疱疹消退后,可能会复发。
日常-护理原则:
由于患者有传染性,在临床治愈之前注意不要密切接触他人。平时也要注意皮损处的护理,保持干净,禁止抓挠、触摸。治疗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生活管理:
1、不要自行挑破水疱,剪短患儿指甲。
2、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3、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
4、穿棉质柔软、宽松的衣服,减少摩擦和导致水疱破裂的风险。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饮食-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饮食建议:
1、疱疹发作期间以清淡、富含营养的饮食为主。
2、鼓励进食,不能因为病情影响食欲就不吃饭。
饮食-饮食禁忌:
恢复期间避免给予患儿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预防措施:
1、避免和患者有密切接触。
2、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服等个人物品。
3、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
4、对正在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恶性病患者、接触过患者的孕妇以及患水痘母亲的新生儿,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125-625U,可起到被动免疫作用。
5、接种相应的疫苗。
预防=相关疫苗:
1、水痘减毒疫苗可预防水痘。
2、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