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儿厌食症状概述: 小儿厌食又称儿童厌食,是指患儿出现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
养生
症状名称: 小儿厌食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儿童厌食
主要病因: 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精神心理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气候影响
常见症状: 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腹胀、腹痛、发热、乏力等
检查项目: 血粪尿常规、B超、心理测试等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小儿科、消化内科
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1~6岁儿童,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症状-典型表现:
1、常见症状
(1)食欲减退甚至消失:患儿食欲不振、进食量少,对食物兴趣减低,甚至厌恶、拒绝进食。
(2)贫血:乏力、头晕、精神萎靡。
(3)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形体消瘦,面色苍黄,毛发稀黄、干枯。
(4)生育发育迟缓:比如身材矮小。
(5)其他:体质虚弱,容易生病。
2、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腹胀、腹痛、发热等相关原发病表现。
原因-总述:
小儿厌食的发生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病变、感染性疾病等引起,也与药物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不良生活习惯、气候影响等有关。
原因-症状起因:
1、疾病因素
疾病是引起小儿厌食的重要原因,儿童发生疾病时往往会伴有食欲下降,尤其是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时,食欲、食量下降更加明显。此外疾病引起患儿发热,可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造成食欲减退、口腔黏膜干燥、腹胀、便秘等,可使其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也可引起不思饮食。
(1)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习惯性便秘、肠梗阻、胰腺炎、急慢性肝炎、胆道疾病等。
(2)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
(3)感染性疾病:各个系统的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都可引起轻重不等的厌食症状,急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颅内感染等,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化脓性感染等,寄生虫有血吸虫病或其他寄生虫病等。
(4)其他疾病:如尿毒症、慢性肺气肿、慢性心力衰竭、严重贫血、低钠血症及酸中毒、牙齿及口腔疾病等也可能引起患儿食欲减退导致厌食。
2、药物因素
如红霉素、磺胺药物、氨茶碱、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霉素、甲硝唑、氯丙嗪、酮康唑、抗癌药以及洋地黄类等药物等,可能因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或损害肝、肾功能导致厌食发生。此外过多服用钙片、维生素A或D也可出现食欲减退现象。
3、精神心理因素
心情压抑、情绪紧张、神经性厌食、抑郁症、精神创伤、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或存在社交问题、注意缺陷等情况,均可能影响儿童的饮食行为,导致患儿出现对食物的逃避和病理性恐惧引发厌食。
4、微量元素缺乏
B族维生素、镁、铜、铁、锌等缺乏均可引起厌食。
5、生活习惯
婴儿时期,偏食挑食、不恰当的添加辅食、常吃零食以及户外活动减少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均可影响儿童的饮食行为,从而诱发厌食。
6、气候影响
天气炎热或气候变化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原因-常见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习惯性便秘、肠梗阻、胰腺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败血症、结核病、血吸虫病、尿毒症、慢性肺气肿、慢性心力衰竭、贫血、低钠血症、酸中毒等。
就医-急诊指征:
1、长期厌食,突然出现晕厥、抽搐等症状。
2、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小儿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甚至厌恶、不愿意进食;
2、伴有体重下降、形体消瘦、面色苍黄、毛发焦枯;
3、身材矮小,生长发育明显缓慢;
4、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5、合并有发热、腹胀、腹痛、便秘等;
6、伴有口腔内溃疡、龋齿等;
7、伴有乏力、头晕、多汗、容易受惊等;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和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长期厌食,出现抽搐、晕厥等危及生命体的情况时,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小儿厌食者,应及时到儿科、儿童保健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家长应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相关证件。
2、小儿可能需要做血液检查,需空腹就诊。
3、就诊当天家长最好给孩子穿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给小儿做各项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医生可能会小儿家长以下问题:
1、您的孩子出现食欲减退或食量减少多长时间了?有没有食欲消失、拒食的情况?
2、您的孩子体重、生长发育状况如何?
3、您的孩子是否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发热、腹痛等不适?
4、您的孩子平时体质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生病?
5、您的孩子既往是否有消化不良、急性胃炎、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
6、您的孩子近期是否有感染?
7、您的孩子之前还其他疾病吗?
8、您的孩子有长期服用红霉素、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吗?最近有没有过多服用钙片、维生素A或D?
9、您的孩子近期精神状况如何,是否长期处于压抑、紧张状态?在学习和同学相处怎么样?
10、您给孩子查过微量元素吗?是否有B族维生素、镁、铜、铁等缺乏?
11、您的孩子有没有偏食、挑食的习惯?饮食是否规律?是否喜欢吃零食?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家长可能会问医生以下问题:
1、导致我的孩子出现厌食的原因有哪些?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是否会影响智力发育?需要住院吗?
4、我的孩子可以用药物治疗吗?需要服用哪些药物?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7、我的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吗?
8、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激素、胃肠镜、B超、X线钡餐造影、CT、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必要时需进行心理测试。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必要时需进行心理测试,了解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助于判断厌食是否与精神因素有关。
诊断-诊断原则:
小儿厌食的年龄在1~6岁之间,有食欲不振、厌恶进食、拒食等异常饮食行为,即可诊断。通常医生还需结合患儿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来帮助明确原因,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诊断-鉴别诊断:
1、相似症状鉴别
主要与畏食相鉴别。虽然小儿厌食与畏食都是食量减少,但是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饥肠辘辘,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口咽溃疡、牙痛、吞咽困难或腹痛等原因进食时觉不适、畏惧和拒绝进食而致食量减少,这些患儿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复正常。
2、疾病鉴别
(1)急性胃炎: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急性炎性病变。病变可为胃底、胃体、胃窦任一部位或全胃。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有食欲减退、上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呕血、黑便等,也可无症状或仅有胃镜下表现。该病胃镜下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炎性渗出物覆盖。病变多为可逆性,经治疗多于短期内症状恢复正常。
(2)幽门梗阻:是指因胃窦部、幽门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良恶性肿瘤等引起幽门狭窄或闭塞,胃内容物不能排入十二指肠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此外胃黏膜脱垂,十二指肠降部肿瘤、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外癌肿压迫也可表现幽门梗阻样表现。患者常有上腹饱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体格检查患者可有消瘦、营养不良、腹膨隆,并可见胃型、蠕动波及振水音。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3)急性肝炎:各种类型急性肝炎特别是急性甲、乙型肝炎,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为最常见症状,诊断以血清转氨酶增高及肝炎标志物阳性为主要依据。
(4)急慢性感染:比如败血症,由于细菌释放的毒素或内毒素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食欲减退;颅内感染或各型脑膜炎、脑膜脑炎时,除细菌毒素的影响外,还可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导致厌食及恶心、呕吐。
(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患儿可有出生后食欲差,腹胀、便秘,黄疸消退缓慢,腹胀,脐疝,舌常伸出口外等表现,还可能伴随疲劳、畏寒、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听力受损、肌肉痉挛和麻木等症状。
(6)严重贫血:患者血红细胞数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减低,全身组织和器官出现一系列缺氧变化,胃肠道方面症状以食欲不振、恶心为常见,其次为呕吐、腹胀,偶有腹泻或便秘等。
(7)神经性厌食:本病是患者强加给自身的消瘦和营养不良,是一种较严重的神经症。女性多见、患者多伴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如强迫观念、抑郁、妄想等,对肥胖和体形常过于担心,有或曾有要减轻体重的异常欲望,其主要性特征是查不出器质性疾病,但厌食严重伴体重减轻。有些病人的异常表现还有阵发性疯狂进食,偷吃食物后又诱发呕吐或欲使食物泻掉而服泻药的行为。尽管病人已营养不良却常常表现得兴奋,警觉性强,精神状态尚好。诊断前,应注意仔细排查器质性疾病。
(8)抑郁症:是一组综合征,它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前者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心理症状包括丧失自尊或有自罪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有自杀意念或想法等。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原发病治疗
主要针对引起厌食的相关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急性胃炎患儿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PPI或H2RA,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止血;手术治疗幽门梗阻;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通过补充营养、输血等方法纠正贫血等。
2、不良因素治疗
对于神经性厌食、抑郁症等异常精神心理因素的患儿进行精神心理治疗;因药物导致的厌食,停用或调整用药,消除药物副作用,改善食欲不振。此外,家属应正确教育患儿,养成不挑食、定时就餐、少吃零食等良好饮食习惯,给予儿童合理膳食,保证儿童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充分摄入,增强机体免疫力。
预后-一般预后:
日常-护理原则:
1、给予患儿安静、舒适、放松的进餐环境,排除各种不良因素刺激,使患儿专心吃饭。
2、饮食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并根据患儿喜好进行烹调食物,刺激患儿食欲。
3、清淡饮食,以易消化、少油腻饮食为主,节制冷饮和甜食。
4、规律作息,保证患儿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适量活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食欲。
5、家属应注意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其疏导心理压力,培养其适应社会、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持精神状态稳定。
预防-预防措施:
1、定时进餐,按顿吃饭,令儿童养成饮食规律,可形成在进餐时食欲旺盛的情况。此外还应控制零食,不可过多,避免影响食欲,破坏饮食习惯。
2、节制冷饮和甜食,这两种食物饱腹作用强,会影响食欲,过多食用还可能会伤胃,因此要有节制。
3、饮食合理搭配,均衡饮食。每天可吃肉、乳、蛋、豆、五谷杂粮、蔬菜、水果,每餐应荤素、粗细、干稀搭配,食量适当。
4、讲究烹调方法,烹制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如断奶后,婴儿饭菜要做得细、软、烂;随年龄的增长,饭菜趋向于粗、整;4~5岁时,儿童即可吃成人饭菜。为了促进食欲,还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提高孩子的就餐兴趣。
5、防止挑食和偏食,不应强迫儿童吃不爱吃的饭菜,可对儿童喜欢吃的饭菜适当地限制,经常变换饭菜花样,使儿童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食欲。家长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饮食偏好影响儿童。
6、保证充足睡眠,适量活动。睡眠时间充足,儿童精力旺盛,食欲感强;适当地活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促进食欲。
7、注意就餐环境,进餐时不说笑、听广播、看电视,排除各种干扰,让儿童专心吃饭。不能强迫儿童进食,保证其有愉快的进餐环境和情绪。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