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症状概述: 呕血与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在新生儿中也较为常见,血量可多...
养生
症状名称: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常见症状: 呕血、呕咖啡样物、便血、黑便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便常规、便隐血、血红蛋白抗碱变实验、X线、超声、内镜检查等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急诊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呕吐鲜血或咖啡样物。
2、粪便带血、解果酱样便或黑便。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消化道出血性疾病
如胃黏膜应激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等。
2、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出血倾向,如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严重感染等。
3、急性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4、假性出血
如吞入母血,口服巴比妥、水杨酸及其他药物等。
原因-常见疾病:
应激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就医-急诊指征:
1、新生儿持续或反复出现呕血、便血情况;
2、伴严重呕吐、腹泻、腹胀、拒乳(不吃奶);
3、新生儿大量呕血,排鲜血便、皮肤瘀斑、鼻出血不止等严重出血倾向。
4、伴高热、寒战、惊厥;
5、伴持续哭闹不止或精神萎靡、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反应低下、嗜睡;
6、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新生儿大便带血,或大便颜色为鲜红、暗红或黑色等;
2、出生后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含胆汁或为咖啡样物,后出现腹泻、黑便等;
3、新生儿少量呕血、排黑便,皮肤有散在出血点、瘀斑等。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暂停喂奶。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孩子出生多久了?
2、您孩子出现呕血或便血多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呕血或便血有加重吗?
3、您孩子呕血或便血是否存在症状加重或减轻的相关因素?
4、除此症状外,您的孩子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发热、皮肤紫癜、哭闹不止等。
5、您孩子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6、您孩子分娩方式是什么?受过产伤吗?
7、您孩子出生时有无窒息、黄疸、呕吐及惊厥?
8、您孩子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9、您家族中有遗传相关疾病吗?如家族遗传性息肉、血友病等。
10、您孩子出生后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11、您的孩子最近接触过患有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患者吗?
12、孩子母亲孕期健康状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孩子呕血或便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需要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
4、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孩子的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7、回家后再次出现类似情况该怎么处理?
8、怎么预防孩子再次呕血或便血?
9、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10、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有选择性的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便常规、便隐血、大便培养、血红蛋白抗碱变实验、X线检查、超声检查、内镜检查、碱变性试验等检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除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外,须注意精神状况、神志改变、面色、活动等。急性大量失血者常有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表现;全身系统查体有助于发现引起出血的肠道外原因。同时,详细的腹部查体对初步判断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十分重要。
2、腹部检查
检查时应在保暖的前提下暴露全腹,注意腹式呼吸是否受限、有无腹胀、腹部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触诊宜轻柔,从无病变的部位开始,由浅入深逐步检查有无包块、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新生儿由于腹壁软可无肌紧张;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者常为腹腔积液或积血;听诊肠鸣音亢进者提示肠梗阻,但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或肠坏死时可表现为肠鸣音减少。确定外科急腹症者需紧急手术治疗。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对肠梗阻、腹膜炎、腹腔积血积液有重要诊断价值,尤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
2、超声检查
由于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廉价的特点,常用于腹腔积液、腹部包块的检查。此外,放射性核素扫描对有胃黏膜异位而致溃疡出血的疾病如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常用的核素为99mTc。
检查-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
纤维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检查,两种检查可以看到出血来源(阳性率高)及具体出血情况,能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和止血,并能观察到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浅表、微小病变,在急性出血时亦可进行检查。
2、碱变性试验
用以鉴别血液为母血还是新生儿自身的血,以鉴别出血是否为误吞母血所致。若试液由粉红色转变成黄棕色,说明血液为母血;如仍为粉红色则血液来自新生儿。
诊断-诊断原则:
临床诊断不但要明确出血部位,同时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判断出血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另外,还要注意有无口服中药、铁剂、炭粉、铋制剂;有无口服巴比妥、水杨酸、非甾体类抗炎药病史;出生后是否补充维生素K1等用药史。注意追溯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如家族遗传性息肉等。
诊断-鉴别诊断:
新生儿呕血与便血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鉴别。
1、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是急性浅表性溃疡,面积较大,常为多发性。胃是好发部位,发生于十二指肠的较少。可发生于外伤、大面积烧伤,颅脑病变、败血症或低血压状态或大手术后。溃疡的发生与应激状态下胃黏膜缺血以及由自主神经系统刺激导致内脏损伤、胃酸分泌增多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无预兆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难以自止,常导致出血性休克及死亡。应激性溃疡多发生于危重患者,出血难以预防,因此是危险的并发症。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于喂养与肠道功能之间平衡失调及感染所引起的多因素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在生后2~3周内发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为腹胀和呕吐,呕吐物含胆汁或为咖啡样物,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继之出现腹泻,初为稀水样便,1~2d后过渡为血便,可为黑便、果酱样便或鲜血便,轻症亦可仅为隐血阳性,排便次数5~10次不等。患儿可有低热、拒乳,常有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等表现。重者全身状况进行性恶化,反应低下,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纹,并出现出血倾向。常见肠穿孔、腹膜炎、休克、DIC等严重并发症。
3、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多发生于生后2~5天,早产儿起病可延至生后2周。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Ⅱ、Ⅶ、IX、XI等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病程常为自限性。可出现呕血、便血,皮肤瘀斑等。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应激性溃疡
首先要解决应激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然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酸、胃镜止血、血管造影栓塞等处理。若内科治疗出血不能停止,血红蛋白数量继续下降,休克状态无改善者或反复发作性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对可疑病例及时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提供静脉营养。同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注意纠正酸中毒、抗休克、纠正贫血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3、新生儿出血症
已发生出血症状者,立即静脉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出血可迅速得到改善。出血较重者,可输新鲜血浆或全血。如有消化道出血,要暂时禁食,从胃肠道外补充营养。脐部渗血可局部应用止血消炎药粉,穿刺部位渗血可压迫止血。
预后-一般预后:
日常-护理原则:
1、腹部手术后,患儿先禁饮食,按医生要求给患儿恢复喂奶、喂水。
2、建议母婴同室,母亲按需母乳喂养。母亲应多吃高蛋白、富维生素饮食。
3、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等。
预防-预防措施:
1、禁止接触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患者。
2、可在产前给孕妇口服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
2、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