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新生儿呛奶症状概述: 新生儿呛奶是由于新生儿吃奶过程或吐奶后,奶汁误入气道所致。呛奶常发...
养生
症状名称: 新生儿呛奶
症状概述:
新生儿呛奶是由于新生儿吃奶过程或吐奶后,奶汁误入气道所致。呛奶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发生呛奶多于母乳喂养者。表现为喂养后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随之吐出大量奶汁,严重呛奶时会将奶汁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导致窒息,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主要病因: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常见症状: 喂养后新生儿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随之吐出大量奶汁
检查项目: 染色体检查、超声检查、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
发病部位: 食管、胸部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急诊科
好发人群:
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
症状-典型表现:
多数新生儿在吃奶时如果奶汁流得过急,会自行调整呼吸和吞咽,吐出奶头,暂停吃奶,有时会伴有轻微的呛咳。呛奶严重的患儿奶汁可直接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奶汁堵塞了气道,发生呼吸困难和缺氧,即称为“呛奶窒息”,呛奶窒息的新生儿表现为脸色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等。
原因-总述:
引起新生儿呛奶的原因比较多,可因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致,也可与新生儿胃容量较小、喝奶太多、奶嘴的孔洞较大、喝奶姿势不正确、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原因-症状起因:
1、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反射薄弱,会厌失灵,吐奶时会厌没有把气管口盖严,奶汁误入了气管。
2、其他
(1)新生儿胃容量较小,喝太多奶或喝完奶后未排气容易呛奶。
(2)奶嘴的孔洞较大,通过奶嘴的奶水量太多而导致呛奶。
(3)喝奶姿势不正确。
(4)新生儿因呼吸道有感染,使得鼻子呼吸状况不顺畅,吞咽不协调时,可出现呛奶。
(5)早产儿,患儿有唇颚裂、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或者脑瘫等疾病,因其吸吮力较弱,呛奶几率也较高。
原因-常见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消化不良、唇颚裂、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脑瘫等。
就医-家庭处理:
1、新生儿发生呛奶,但状态相对平稳,家长请注意以下几项。
(1)迅速将新生儿身体平躺并把他的头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的东西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2)手掌微窝呈空心巴掌,然后稍用力拍新生儿背部,引起其身体的震动,从而使其吐出呛入的液体。
(3)注意及时清理其口腔异物。
2、新生儿呛奶,不停挣扎、嘴唇或面部青紫、呼吸困难,疑似窒息,家长应注意以下几项。
(1)立即将其俯卧在大人腿上或硬板床上,用力拍打背部4-5次,使宝宝咳嗽,将气管内的奶液引流出来。
(2)如果仍无效,马上用力捏或掐宝宝的脚底板,让他因疼痛而哭泣,从而加大呼吸,避免缺氧。
(3)以上处理都无效的话,应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就医-急诊指征:
新生儿呛奶后,出现呼吸困难、脸色青紫、全身抽动等疑似窒息情况,家长紧急施救无效,应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抢救。
就医-门诊指征:
1、新生儿反复出现呛奶,或特别容易呛奶。
2、伴生长发育差。
3、伴反应低下。
4、伴抵抗力低下,爱生病。
5、伴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吐奶或拒乳。
6、伴哭闹或活动后口唇青紫。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应去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新生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孩子吐出大量奶汁后,家长要及时用纸巾或手绢将奶汁擦拭干净,以免奶汁流到面部、脖子等处,引起湿疹。
2、家长应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本人身份证、孩子户口本等。
3、给孩子做好保暖措施,防止着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给孩子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出现呛奶多长时间了?是间歇性出现还是持续出现?
2、您的孩子是否伴有发烧、食欲减退等症状?大小便正常吗?精神状况如何?
3、您的孩子几个月龄?是顺产还是剖宫产?
4、您的孩子是足月生产还是早产?出生时体重是多少?
5、您的孩子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喂养?一天喂几次?一次大概喂多少?
6、您的孩子吃奶时呈什么姿势?吃奶后您是否给他(她)拍嗝?
7、您是否在孩子哭闹时喂奶?奶瓶的奶嘴是否过大?
8、您的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
9、您的孩子最近有呼吸道感染吗?
10、您的孩子有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门狭窄吗?
11、您的孩子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吗?
12、您是否带孩子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怎么样?接受过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孩子经常呛奶是怎么回事?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我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任何风险吗?
5、能治好吗?以后还会再发吗?
6、我的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吗?
7、平时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对家长询问完病史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患儿进行染色体检查、超声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做出诊断并明确发生呛奶的原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染色体检查:有助于唐氏综合征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是产前筛查胎儿有无唇腭裂畸形的首选方法。
2、胸部X线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因呛奶而导致的吸入性肺炎。
3、心电图检查
可以测量心脏节律,帮助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首先会询问家长关于患儿的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生产方式(顺产、剖宫产)、喂养方法(母乳、配方奶粉)、喂养姿势等,了解患儿呛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结合胸部X线、染色体检查、超声等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相关症状鉴别
(1)溢奶:指新生儿在安静的情况下,从嘴角流出少量奶液。
(2)吐奶:新生儿在呕吐的状态下,吐出较多的奶液,较严重的吐奶有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消化道梗阻的表现。
2、病因鉴别
(1)新生儿肺炎:患儿可出现体温不稳定、哭声无力、拒乳或婴幼儿呛奶、咳嗽,或吃奶后青紫、口吐白沫,严重患儿呼吸急促且不规则、发绀、两肺也可听到细小水泡音。
(2)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常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患肺炎。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吃奶时吸吮无力,容易呛奶,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平时呼吸急促。口唇、指甲青紫或者哭闹或活动后青紫,可伴有杵状指趾。
3、其他
(1)新生儿颅内出血:如果是早产、出生窒息、新生儿体重不足1500g则应注意此病的可能,一旦发生,不仅病死率高,即使存活也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患儿可有发绀、吐奶、尖声哭叫、肌肉震颤、易惊厥、嗜睡、昏迷等症状。
(2)新生儿消化不良:指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功能不足,消化能力弱的情况下喂养不当造成的消化不良。患儿可出现溢奶、拒乳、腹胀、肠鸣音亢进、大便恶臭等症状。
治疗-预计治疗:
轻微的呛奶,婴儿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但是要继续观察呼吸状况及肤色。如果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且面色发紫,要立即送医院。
治疗-治疗方法:
1、如果呛奶程度不太严重,出现呕吐、咳嗽现象,但面色没有发紫,应立即将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用空掌心拍新生儿后背。
2、把手帕或纱布缠在手指上,伸入新生儿口腔中,将吐出和溢出的奶水快速清理出来,避免吸气时再次将奶汁吸入气管,同时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新生儿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紫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应立即将宝宝俯卧在大人腿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奶水。
4、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新生儿的脚底板,使其因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缓解呼吸困难。
5、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和面色,如果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且面色发紫,要立即送医院。
预后-一般预后:
轻度呛奶可无需治疗,家长采取恰当的手段后可得到缓解。如果出现严重呛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需及时就医。
日常-护理原则:
1、母婴同室的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即可哺乳,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目的在于使产妇体位舒适,以利乳汁排出;婴儿安全、放松,利于吸吮、吞咽。
2、指导产妇当奶流过急,婴儿有呛、溢乳时,可采取示、中指轻夹乳晕两旁的“剪刀式姿势”。
3、使用奶瓶喂奶时,奶头孔眼不宜过大,以倒置时奶液刚好能滴出为度。
4、经口喂哺的新生儿喂哺后将婴儿抱直,头部靠在母亲或医护人员肩上,轻拍后背,促使其将吞咽的空气排出。
5、喂哺后的新生儿取头高右侧卧位,早产儿左右两侧交替侧卧,以防吐奶时不容易呛咳,能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防止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6、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采用小勺、滴管喂奶,或鼻饲、静脉高营养等方式达到机体需要量。
7、早产儿、高危儿喂奶时要注意观察吸吮情况,有否出现唇周发绀,吸吮费力等,如唇周有轻微发绀、吸吮费力等应让新生儿间歇吸吮或遵医嘱喂奶前后予以吸氧。
8、管饲奶前先回抽,确认无误后才注奶,如胃中有积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
9、喂奶时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喂奶后药仔细观察婴儿,至少15~30min/次,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口咽、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10、熟练掌握新生儿误吸应急预案。
预防-预防措施:
1、喂奶时机适当
不在新生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
2、姿势体位正确
母乳喂养新生儿应斜躺在产妇怀里(上半身成30~45°),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新生儿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应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3、控制速度
产妇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4、注意观察
产妇的乳房不可堵住新生儿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新生儿脸色表情,若新生儿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新生儿、早产儿,更应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
5、排出胃内气体
喂完奶后,将新生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新生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再放新生儿在床上。床头宜高15度,右侧卧30分钟,再平卧。
预防-注意事项:
新生儿呛奶的时候不要竖着抱,因为竖着抱会导致奶液不容易被咳出来,反而容易进到更深的部位,导致呛咳会更加严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