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腋部肿块症状概述: 腋部肿块(axillary lump)是指发生在腋窝部位的异常肿物。...
养生
症状名称: 腋部肿块
症状概述:
腋部肿块(axillary lump)是指发生在腋窝部位的异常肿物。临床表现多有红肿热痛的症状,可见于淋巴结炎,而恶性疾病所致,大多为无痛性。
英文名称: axillary lump
其他名称: 腋窝肿块、腋下肿块
主要病因: 炎性病变、肿瘤等
常见症状: 腋窝部位淋巴结肿大,多有红肿热痛的症状,恶性疾病所致,为无痛性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血沉、B型超声检查、X线摄片、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病理组织活检
发病部位: 腋部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好发人群:
无特发群体
症状-典型表现:
腋窝部位淋巴结肿大,多有红肿热痛的症状,若恶性疾病所致,通常为无痛性。
原因-总述:
乳腺癌、感染等情况可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腋部肿块,此外血肿、过敏反应、恶性肿瘤等也可在腋部触及肿块,部分人群的正常乳房组织异位,可在月经来临前肿胀,形成腋部肿块。
原因-症状起因:
1、乳腺癌
可通过淋巴结转移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腋窝肿块,早期淋巴结可活动,晚期融合固定。少数患者甚至在乳房上找不到肿块,而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称之为“隐匿性乳腺癌”。
2、炎症性反应
胸壁、乳腺、上肢等感染性疾病,腋窝淋巴结可肿大,临床可扪及肿块。
3、易位的正常乳房组织
腋下副乳,月经来临前可出现胀痛。
4、外伤
刮腋毛等导致疖肿、血肿等。
5、其他
过敏反应、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转移、脂肪瘤、汗腺瘤、血管瘤等。
原因-常见疾病:
乳腺癌、淋巴瘤、淋巴结炎、副乳増生、淋巴结结核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腋窝触摸到无痛性肿块,应及时就医排查恶性病,尤其是伴有以下情况者:
(1)有逐渐增大趋势;
(2)伴有乳腺肿块;
(3)伴有乳房皮肤发红、橘子皮样褶皱、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等。
2、腋窝触摸到痛性不明肿块,伴发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1)伴发烧;
(2)伴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3)伴局部疖肿、化脓;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1、腋窝肿块可首先咨询普外科。
2、怀疑乳腺癌等,可咨询乳腺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乳房检查,可使用乳贴代替乳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发现腋部肿块多久了?
2、您会感到疼痛吗?
3、肿块会发热吗?
4、您还有其他部位感觉有肿块生长吗?
5、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6、自从您发现肿块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没有增大或减小?有什么原因吗?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感觉症状跟您月经有关系吗?
10、您最近有受外伤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腋下为什么会出现肿块?
2、我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医生还会建议做血常规、骨髓检查、血沉、B型超声检查、X线摄片、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腋部肿块的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肿块发生的位置、形态、颜色;触诊检查肿块发生部位是否有压痛、震颤、搏动性,检查肿块是否游离态;检查腋部肿块的发生是否为单侧;检查上肢是否肿胀,检查前臂或手部是否有缺血的体征,检查桡动脉、尺动脉是否减弱甚至消失;检查上肢是否有感觉或运动障碍。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淋巴瘤白细胞数多正常,伴有淋巴细胞绝对或相对增多。
2、骨髓检查
部分淋巴瘤的骨髓涂片中可找到淋巴瘤细胞。
3、血沉
淋巴瘤疾病活动期有血沉增速。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恶性病变多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的破坏;淋巴结炎可见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呈椭圆形或圆形,长径与厚径之比>2;包膜清皮质增厚,髓质也可增厚,两者之间分界清楚,皮质呈低回声;副乳腺癌超声检査可见腋部低回声结节,多为界限不清,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乳腺X线检査表现为腋部肿块阴影,边缘不整,有的患者局部皮肤可增厚。
2、X线摄片
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3、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
常为腋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首选检查,可明确诊断且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
4、CT及核磁共振检查
可完整显示肿块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淋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严重者形成脓肿和坏死;如怀疑淋巴瘤,应采取淋巴结切除活检,在显微镜下依据细胞形态判断病变性质;淋巴瘤和寄生虫病的确断必须依靠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若有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需警惕淋巴结炎;若伴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需警惕示乳腺癌。
诊断-诊断依据:
注意起病的急缓,进展的快慢;注意询问发病部位是否疼痛、瘙痒;注意询问有无内分泌病史,有无心血管病史,有无家族遗传病史,有无皮肤病史;注意询问女性患者月经史;询问过往病史及生活史;注意询问有无疫区接触史,是否有烟酒嗜好等。
诊断-鉴别诊断:
1、淋巴结炎
发病前四肢皮肤黏膜有感染病灶或损伤史,多见于四肢,伤口近侧出现红线,或颈、腋、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压痛,皮肤发红,甚者有脓肿。可伴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淋巴结炎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起病急,常伴发热,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至一定程度即停止。通过及时抗感染治疗后红肿可消退。病情加重时也可发展成脓肿,伴有全身感染症状。慢性淋巴结炎病程长,症状轻,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淋巴结较硬,可活动,压痛不明显,最终淋巴结可缩小或消退,一般淋巴结肿大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2、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最经典的临床表现。特点为无痛性、渐进性增大。部分淋巴结在迅速增大时会出现局部的压迫症状,伴有肿胀与疼痛感。浅表淋巴结肿大在颈部、锁骨上、腋下部位多见。此外,患者还可伴有发热、盗汗与消瘦、皮肤瘙痒、皮病样丘疹、带状疱疹、全身性疱疹样皮炎、皮肤色素性改变、结节红斑等症状。
3、乳腺癌
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酒窝征”、“橘皮样改变”、乳头回缩、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4、副乳腺癌
副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多为腋下或腋前区无痛性肿物,质硬,边界欠清楚,生长较快,可侵及皮肤或与基底固定。部分患者可在该部位查到副乳头,既往妊娠或哺乳期时副乳腺常有肿胀史。
5、腋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肩(腋)部肿块常为首发症状,有时为惟一的表现,多为单侧,肿块常呈逐渐增大趋势,可有压痛,常有搏动性、震颤及收缩期杂音,患侧上肢疼痛或间歇性功能障碍、前臂或手部缺血,甚至坏死、桡、尺动脉搏动可减弱或消失;患侧上肢肿胀;上肢感觉或运动障碍。
6、隐匿性乳腺癌
临床上无特征性表现,主要的表现是早期即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而乳房内无肿块扪及。
7、血管瘤
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
8、脂肪瘤
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脂肪的部位;好发于肩、背、颈、乳房和腹部,其次为四肢近端(如上臂、大腿、臀部);主要在皮下,称为浅表脂肪瘤,也可见于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称为深部脂肪瘤;患者年龄多较大,多见于中年人,儿童较少见;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生长,可深达骨膜,但很少侵犯邻近骨骼;脂肪瘤很少恶变,手术易切除。
9、疖肿
人体皮肤单个毛囊或皮脂腺因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后形成较大块的红色肿物。
10、蜡状咖啡色肿块
30岁以上的男女常会在身上冒出此类小肿块,单独时是无害的。通过手术可以割除。但这些小肿块密集出现及瘙痒,往往是胃等内脏生癌的迹象。
11、皮下血肿
直径大于10毫米的皮肤下出血。血管(通常为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由于各种异常原因渗出血管外,积聚在皮肤内及皮肤下,形成血肿。血肿直径在2毫米以内者称出血点;直径3~5毫米或更大,压之不褪色者称为紫癜;直径大于5毫米,多由外伤引起者称为淤斑;直径大于10毫米,局部隆起或有波动感者则为皮下血肿。皮下血肿宜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预计治疗:
明确腋部肿块的性质,确定腋部肿块的病因,针对乳腺癌、淋巴结炎等不同的病因,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手术切除、放化疗、抗感染、切开引流等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淋巴结炎
早期给予磺胺药或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生素可选用半合成青霉素,如病情较重,可联用头孢菌素类。有原发病灶应首先处理,早期处理与疖相同,形成脓肿者切开引流。
2、乳腺癌
外科手术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房单纯切除术。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之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方法。其他化疗有中医中药治疗;细胞免疫治疗。
3、副乳腺癌
其治疗原则可遵循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如术前已明确副乳腺癌的诊断,可行保留乳房的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若患者乳房较小,肿块较大,亦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亦可依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术后辅助化疗可采用含蒽环类的CAF方案,也可用紫杉类药物;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应接受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可接受靶向治疗。对无症状、无肿块但伴有副乳腺发育的患者,不主张常规进行副乳腺切除术。
预防-预防措施:
1、避免外伤
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
2、控制感染、消除炎症
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
3、改善体质
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合理膳食
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