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婴儿体温偏低症状概述: 婴儿体温偏低是指婴儿的体温低于正常的体温。造成体温低的原因主要包...
养生
症状名称: 婴儿体温偏低
症状概述:
婴儿体温偏低是指婴儿的体温低于正常的体温。造成体温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外界因素、营养不良、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通常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主要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外界因素、营养不良、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
常见症状: 体温低于正常值、颤抖、活动减少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液检查、腹部B超、头颅或腹部CT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
重要提醒: 婴儿持续出现体温偏低,应及时就医,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
婴儿体温偏低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也无特定好发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婴儿体温偏低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症状-分类:
国际上将低体温划分为轻度低体温(32℃~35℃)、中度低体温(28℃~32℃)、深度低体温(17℃~27℃)和超低体温(2℃~16℃)。我国将轻、中度低体温(28℃~35℃)称为亚低体温。
症状-典型表现:
婴儿体温偏低的典型表现为婴儿的体温低于正常值,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冷、口唇耳垂青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晚期可出现昏迷。
原因-总述:
造成婴儿体温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外界因素、营养不良、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当身体的产生热量和损耗热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引起机体深部温度下降时,就会导致体温偏低。如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等。
原因-症状起因: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时,可能会出现体温略偏低。
2、外界因素
过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如长时间的冷水浸泡,人体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后没有足够温暖、干燥的衣服来进行保护,可导致体温偏低。
3、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儿体温偏低,可能与热能摄入不足;皮下脂肪菲薄,散热快;血糖降低;氧耗量低、脉率和周围血液循环量减少等有关。
4、疾病因素
如脓毒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病、低血糖、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黏液性水肿、败血症、尿毒症、休克等,均可能导致体温偏低的出现。
5、药物因素
使用了过量退热药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药物。
原因-常见疾病:
脓毒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血糖、黏液性水肿、败血症、尿毒症、休克
就医-急诊指征:
1、婴儿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须及时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婴儿体温反复或持续低于正常值。
2、伴活动减少、口唇青紫、颤抖等。
3、伴少尿。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紧急情况时应于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根据年龄到新生儿科或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陪同就医。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孩子在家量体温多少?从什么时候发现孩子体温低的?
2、孩子体温偏低是持续性还是间断性的?有没有什么因素可能导致这种变化?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体温偏低?
4、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孩子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孩子是否有甲状腺疾病?近期有没有感染?
7、孩子平时饮食习惯如何?有没有特别喜欢吃的食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严重吗?
2、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3、孩子需要怎么治疗?要治疗多久?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6、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婴儿出现寒战、躯体僵硬、感觉减退、皮肤苍白冰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需要对患儿进行核心体温监测,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血压监测、心电图、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核心体温监测
最常监测的是直肠温度。大多数医院急诊室都有专用的体温计,可以检测到非常低的核心体温并确诊。
2、血压监测
初期血压可出现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下降。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血糖、生化全项、淀粉酶、心肌酶谱检查、甲状腺功能、血清皮质醇检查等血液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B超、头颅或腹部CT等,检查患儿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监测心脏功能,明确是否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有明确的寒冷环境接触史,结合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核心体温监测等,通常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还会建议做一些其他的辅助检查,以了解疾病发展情况。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鉴别贫血、低血糖、败血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贫血
贫血患者可出现头晕、恶心、腹胀、发抖、皮肤苍白、心跳加快等症状。核心体温监测及血液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式。
2、低血糖
当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常有头晕、饥饿、恶心、发抖、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神志改变、昏迷。核心体温监测、血糖检测是主要的鉴别方式。
3、败血症
败血症以高热、寒战为主要临床特征。但其也会伴有头痛,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虚弱无力,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败血症严重时会合并低温症。核心体温监测及血液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式。
治疗-预计治疗:
婴儿体温偏低的治疗首先应明确病因,若体温偏低程度较低,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且无其他症状,可不进行治疗,观察即可;若为环境因素导致,则需及时添衣、保暖等一般治疗;若为疾病因素导致,需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因为穿着过少,导致体温偏低,家长要注意给患儿穿足够的衣服。
2、婴儿缺乏营养,比如蛋白质或者脂肪方面,可以适当的补充一定的葡萄糖,平时注意饮食,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御寒能力。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脓毒症导致的体温偏低患儿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在未获得病原学结果之前应根据情况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以后再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给药方案。常选用二联或三联杀菌性抗生素联合静脉给药。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用青霉素加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或庆大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可用万古霉素;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可用第三代头抱菌素或含有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抱菌素。抗生素宜用足量或大剂量静脉给药,无尿或少尿者不宜用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2、甲状腺制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旦诊断确立,应终生服用甲状腺制剂,不能中断,如L-甲状腺素钠、甲状腺片。
治疗-相关药物:
阿米卡星或庆大霉素、万古霉素、L-甲状腺素钠、甲状腺片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症状轻者一般预后较好;严重者只有经过积极的复苏及复温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否则预后极差。
预后-危害性:
体温低持续进展可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脏、血液、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系统,易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精神错乱、昏迷等一些相关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轻症者通常可治愈。
日常-护理原则: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脱离低温环境。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环境中。
2、注意卫生,避免感染。
3、提高室温,保持环境温暖干燥。
饮食-饮食调理:
家长应注意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以避免营养不良。
饮食-饮食建议:
1、饮食中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
2、不要偏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3、补充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有助于身体复温。
饮食-饮食禁忌:
尽量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预防措施:
1、避免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若处于低温环境中应注意保暖。
2、积极治疗各种可导致低体温的原发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