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右室肥厚症状概述: 右室肥厚是由于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等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或...
养生
症状名称: 右室肥厚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疾病因素导致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室血容量增加引起右心室肌原纤维异常增生而形成
常见症状: 乏力、呼吸困难、胸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心导管检查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任何能引起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室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右心室肌原纤维异常增生的病变,均可能会有右室肥厚症状的出现,常见如心肌疾病、动脉疾病等;有时还可能与右心房黏液瘤等其他心脏疾病有关。
原因-症状起因:
1、心肌疾病
如肥厚型心肌病、右室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淀粉样变心肌病等。
2、动脉疾病
如肺动脉高压、先天性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
3、其他
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和狭窄、肺心病、右心房黏液瘤等。
原因-常见疾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心房粘液瘤、先天性肺动脉狭窄、艾森曼格式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右室心肌病、肺动脉瓣狭窄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急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严重者需保持坐姿才能呼吸;
2、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3、急性剧烈胸痛、心悸等;
4、极度虚弱、乏力,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昏迷情况;
5、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发作胸闷、心悸、乏力、气喘;
2、劳动耐力下降,有时轻微活动即触发以上表现;
3、伴双下肢水肿、颈部青筋隆起(颈静脉怒张)等;
4、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近期症状加重;
5、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
6、伴多个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疑似风湿病表现;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检查发现存在右心室肥厚,或伴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查出右室肥厚多久了?
2、您目前有什么不适吗?有头晕、胸闷的感觉吗?
3、您感觉体能和以前相比有下降吗?
4、您有没有感觉症状有所加重或减轻?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都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7、您还有心脏方面的其他疾患吗?
8、您有肺动脉高压等肺动脉疾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右室肥厚?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视诊
了解心尖搏动位置。
2、心脏触诊
了解有无心脏震颤。
3、心脏叩诊
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
4、心脏听诊
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常用检查手段之一,能实时显示心脏和大血管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观测血流状态,房室大小,瓣叶形态、运动及狭窄程度等,明确病因。有助于肥厚型心肌病、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限制型心肌病、淀粉样变心肌病等诊断。
2、胸部X线检查
了解心脏有无增大,瓣膜、瓣环有无钙化等。对心脏相关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3、心导管检查
评估心脏,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的压力,获取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室肥大等异常,有助于肥厚型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右室心肌病、肺动脉瓣狭窄、限制型心肌病、淀粉样变心肌病等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疾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就能确诊。如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有发绀、呼吸困难症状,听诊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需警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如有风湿病病史,出现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下肢浮肿,需警惕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诊断-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是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的肺动脉高压症。其病理变化特征是肺小动脉平滑肌肥厚和内膜增生,使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阻塞,导致持续性和进行性的肺动脉高压,而发生右心室肥厚和扩张。本病常发生在20~40岁的中青年生育期妇女,常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心脏症状加重。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与分裂,但无器质性杂音。心电图及X线检查右心室肥大。临床检查要排除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而原因不明的则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此病临床上较少见。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是因肺实质内或肺血管的原发性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以右心室肥大为主要病变的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多为中年以上。有多年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伴有肺气肿的病史。有肺动脉高压及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右心室肥大和紫绀。听诊无器质性心脏杂音。剑突下有收缩期搏动,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心电图示肺性P波,右心室高压等改变。
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是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导致二尖瓣狭窄,使左心房的血液在心脏舒张期不能充分排入左心室,使左心房内血液淤积,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令肺动脉压升高。久之,右心室发生代偿性肥大。病人有风湿病的病史,检查心尖区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伴震颤。X线可见左心房增大。可见病人为面颊潮红的二尖瓣面容,有咳粉红色泡沫样血性痰,呼吸困难、紫绀等肺淤血的症状,出现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下肢浮肿,浆膜腔积液等右心衰竭的症状与体征。二尖瓣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确诊。
4、左心房黏液瘤
心脏黏液瘤发生在左心房中最常见,约占91.7%。黏液瘤体积较大时,可影响肺静脉血液的回流,而产生肺动脉高压。病程长者可使右心室肥大。患者有突然昏厥的病史。因黏液瘤基底部多有一蒂,可活动,故其症状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缓解,心尖区的杂音也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5、先天性肺动脉狭窄
本病比较常见,可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或瓣上和瓣下狭窄。由于右心室压力增加而引起右心室肥大。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可有头晕、心慌、气短的症状。在肺动脉瓣区有4级以上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有震颤。心电图检查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右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检查示瓣膜开放受限制。
6、法鲁氏四联症
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复合型畸形。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方、右心室高度肥大及扩张。肺动脉狭窄,使右心室的血液输入肺受阻,故右心室发生代偿性肥大;室间隔缺损,在心脏收缩期,部分血液由左心室分流入右心室,以致右心室的血液容量增加,使右心室发生代偿性扩张和肥大;主动脉骑跨在室间隔缺损的上方,同时接受左、右心室的大量血液,结果发生管腔扩张和管壁增厚,而肺动脉愈狭窄。结果导致右心室的高度扩张及肥大。患儿有明显的紫绀。X线检查可见右心室高度肥大,肺由于血液输入量减少而显示肺纹理减少。可过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确诊。
7、艾森曼格氏综合征
包括左、右心之间任何一种缺损、肺动脉高压、发生右向左分流而出现紫绀,是一种复合性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自幼有心脏杂音。多在6~12岁劳累或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和紫绀,可有杵状指。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与分裂。X线检查左、右心室均增大,以右心室增大显著,心脏呈“二尖瓣型”肥大。肺总动脉扩张,肺动脉段凸出,肺门血管影粗大,出现“肺门舞蹈”。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及劳损,可见右心房肥大的P波。超声心动图可确定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肺、心功能代偿期
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延缓基础支气管、肺疾病的进展,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加强康复锻炼和营养,需要时长期家庭氧疗或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等,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防治并发症。
①控制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是引起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致肺、心功能失代偿的常见原因,需积极控制感染。
②控制呼吸衰竭:给予扩张支气管、祛痰等治疗,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合理氧疗纠正缺氧。需要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③控制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病人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水肿消退,不需常规使用利尿药和正性肌力药。但对经上述治疗无效或严重心力衰竭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或扩血管药物。
防治并发症
积极对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2、肥厚型心肌病(HCM)
HCM的治疗旨在改善症状、减少合并症和预防猝死。其方法是通过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心室顺应性、防治血栓栓塞事件、识别高危猝死病人。治疗需要个体化。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础。针对流出道梗阻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拮抗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当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需要采用针对性处理。对房颤病人需要抗凝治疗。胸闷不适的病人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需要注意除外流出道梗阻,以免使用后加重。治疗药物选择如下:
①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β受体拮抗剂是梗阻性HCM的一线治疗用药,可改善心室松弛,增加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减少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也具有负性变时和减弱心肌收缩力作用,可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对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也有一定治疗效果,可用于那些不能耐受β受体拮抗剂的病人。β受体拮抗剂与钙通道阻滞剂一般不合用。此外,丙吡胺也能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有口干、眼干和便秘等心脏外副作用。
②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疾病后期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螺内酯、地高辛。
③针对房颤:HCM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颤,发生率达20%。胺碘酮能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对持续性房颤,可予β受体拮抗剂控制心室率。除非禁忌,一般需考虑口服抗凝药治疗。
(2)非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酒精室间隔消融术、起搏治疗。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限制型心肌病(RCM)
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避免劳累、呼吸道感染等加重心力衰竭的诱因。该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往往成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对于继发性RCM,部分疾病有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
4、肺动脉瓣狭窄
介入治疗是首选方法,方法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球囊扩张不成功或不宜行球囊扩张者,如狭窄上下压力阶差>40mmHg应采取手术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